刘欢欢
摘要:2017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召开,意味着我国进入了最严监管时代,明确指出了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2016年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到达了最高点且未见有下降趋势,本文在此背景下阐述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以及产生不良资产的原因,并根据当前不良资产的状况给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不良资产;商业银行;贷款
一、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经济增速变缓,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目前全球经济不景气,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也是逐年攀升,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不仅影响银行业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本国金融稳定。根据中国银监会数据显示,我国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逐年增加,新的不良资产不断产生,为了防止我国由于不良资产的不断累计导致银行业危机,对于不良资产的问题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银行的不良资产严格意义来讲也称为不良债权,其中最主要的是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不能按期、按量归还本息的贷款,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是指不良贷款。根据资产五级分类,将“次级”、“可疑”、“损失”三类归为银行的不良资产。我国银监会的官网数据统计,2016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5122亿元,同比增长了18.65%,不良贷款率是1.74%,甚至在2016年三季度一度达到最高峰1.76%,到2017年三季度都未见回落。此外,与不良贷款关系密切的另外两个指标也不容乐观。首先是关注类贷款,2016年关注类贷款余额为33524亿元,同比增加了16.18%,在全国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转变为不良贷款,需要引起重视;其次拨备覆盖率,也从2015年的196.08%下降到2016年的176.40%,2017年最严监管年,三去一降一补政策等相关政策出台以及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盈利随之下降。因此不良资产的规模和处置难度也进一步增大,如何有效地降低和处置不良贷款余额,盘活银行存量资金,成为各个商业银行为之努力的方向。
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鼓励企业贷款发展,当时市场程度极低,存在政府干預,银行是否要贷款给企业要受地方政府很大的干预,企业依靠银行贷款很快的发展,但是由于企业内部经营结构不完善、盈利能力不够,导致信用风险加剧,为不良资产的滋生提供了温床。之后国家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专门用于剥离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此次行动使得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得到明显下降;本次不良资产的增加与上次有着相似的地方,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银行自身原因
目前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小额贷款公司蓬勃发展,银行同业竞争压力大,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提高利润,银行信贷人员不重视公司现金流量及发展前景,甚至默许不少企业虚假制作报表的行为,只关注贷款额度,导致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这与银行内部管理制度息息相关,信贷人员的绩效工资与贷款数量是直接挂钩的,而是否可以收回以及无法收回之后的惩罚机制却不完善,奖惩不对应,这就使得很多信贷人员盲目追求贷款数量而非贷款质量。
2宏观经济周期性影响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就是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美国房地产泡沫,21世纪以来,美联储连续降息,金融机构简化买房手续,不需要付首付款即可进行贷款,更有甚者在信用评级上造假鼓励次级抵押贷款,加上之前没有解决的互联网泡沫,金融市场的风险急剧积累最终演变成金融危机。我们国家也是如此,经济繁荣时期,市场良好,企业财务报表各项指标表现良好,银行愿意贷款给企业,而随着经济增速变缓,消费疲软,一方面银行不愿意贷款给企业,另一方面产品需求不足使得企业的现金流不足难以偿还银行贷款,从而导致银行不良资产不断扩大。
3社会信用评级信息共享缺失
目前市场上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个企业在A银行的信用评价不好,这家企业就会去B银行尝试贷款,或通过人情或通过虚假造假报表等暗箱操作。而B银行可能因为没有得到A银行的对该企业的信用评价贷款给该企业,导致到期无法收回贷款,形成不良资产。建立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形成不良贷款。目前已经开始开展了信用征信入局,让老赖无处遁形。
四、商业银行应对不良资产的对策
商业的不良贷款不仅是影响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对整个金融体系的一个威胁因素,我们要长期与之斗争。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准确把握贷款的真实性、防止关注类贷款演变为不良贷款、现有贷款的安全性等几个方面。从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监控、资产收回等环节入手,力争在各个环节实现无缝对接,全面预防不良贷款的不断攀升。总结为下面几个方面:
1提高信贷人员专业能力,完善奖惩制度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采用的是信贷审批、发放、收回以及核销由不同的人员负责,这样从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信贷人员胡乱发放贷款的行为,但仍应注意在分析企业信用时,要从多方面进行考核,认真审核贷款企业的财务报表,识别是否存在造假行为。同时,要定期培训信贷人员,使他们掌握良好的信贷技能,有效地识别优质企业发放贷款;其次,对员工的绩效工资不能单单从发放贷款的数量进行考核,也要对其所发放贷款的收回数量进行考核,综合评定信贷人员的绩效工资。从以上两个方面着手,减少不良贷款的产生。
2改善宏观经济、不良资产处置的市场环境
从前面的历史教训可以看出,每一轮不良资产的攀升都伴随着经济低迷,所以不妨采用宽松的财政政策以及金融政策刺激经济增加,或者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新的增长。经济增长才能够保证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流和盈利能力偿还银行贷款,减少了违约风险。其次,在金融市场方面,要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减少政府干预,增强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最后,良好的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环境,是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政府,并加以政策引导,地方政府要摒弃地方保护主义,积极介入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同时对利于形成不良贷款的政策也要抓紧废除。
参考文献:
[1]华婧艺,黄晟.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J]商,2014(15):83
[2]谢冰.商业银行不良货款的宏观经济影响因素分析.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9(11):22-25
[3]薛丽.浅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化解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0 (3):158-159
[4]马群英.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囚分析及对策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