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林
【摘 要】融媒体的主流发展趋势正在改变传媒行业的人才需求,培养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应用型人才成为高校广播电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方向。本文将分析融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而探究广播电视专业培养适应当今融媒体工作环境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的新途径。
【关键词】融媒体 实践教学 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融媒体时代广电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人才方案制定的实践环节比重不足,课程设置欠合理,缺少融媒体课程。广播电视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中理论研究课程比重过大,有的高校专业必修课13门课中,概论理论课程就占9门,专业课仅是传统的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评论课程,电视新闻摄像、电视新闻编辑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也基本在课堂内完成,往往大学四年下来,有些学生依然不会写稿,不能编辑制作出一档完整的广播电视节目,实践课程缺少融媒体课程内容。
2.实践教学场地不足和设备老化数量短缺,融媒体实训教材过少。有的高校广电专业,无法保证较高的摄像机和编辑设备的完好率、更新率,广电设备的耗材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广播电视实践精品教材缺乏,实践教材建设落后教学实践环节改革,广播电视演播室建设分散、规模偏小、功能单一。有的专业在实训课上只有几台摄像机,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学生课外想要借摄像机做节目,办理手续繁杂,甚至办完借出手续到实验中心被告知摄像机不足,不能外借,造成学生在课外很难借到摄像设备,降低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减少学生的课外实践机会。
二、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新路径
1.完善实践课程体系,增加融媒体课程内容,加强融媒体能力培养。目前,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国内外媒体都在经历的演变过程,现在的媒体从业者要同时兼顾网上和线下、平面和广电媒体。调整广电专业课程设置,提高实践教学比例,同时要将融媒体、全媒体实务等新课程加入到课程设置中。
在广播电视学专业实践教学中,注重学生融媒体能力培养。大学一年级阶段,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在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理论知识学习基础上,要引进融媒体基础能力培养。在融媒体技术操作能力方面,要具备文、图、音、视、网的媒介综合技术能力。
二年级加强动手能力培养。注重新闻的采访、写作、编辑制作、网络、新媒体的理论与实践的协调发展,理论课与实践课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进行有效衔接。
在此阶段,加强融媒体内容生产能力培养。过去的媒体内容制作分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而定,其各自传播效果也无关联。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制作针对性强,将信息收集重新组合,有选择性、精确性地传播给受众,使各个层次阅读或收视习惯的人,都得到满足。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在全面的融媒体业务制作平台下,培养学生能写、能说、能拍、能录、能编、能策划等“多能”集合,制作出与传统媒体内容有本质不同的产品。
三年级加强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培养。把广播电视制作、播音主持訓练、网络与新媒体操作等知识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提高学生与社会的协调创新能力。
在这一阶段,着重培养学生融媒体市场运营的能力。让学生改变以往传统媒体靠广告生存的经营惯例,利用校内实践平台,锻炼学生利用融媒体形式带来的商业机会,将内容与商业广告资源结合,实现多元化收益。
2.改革实践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在日常课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加强沟通,任课教师可以多借鉴国内其他高校的教学方式,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让课堂更具趣味性,还可以在课外开设一些小型课堂,借用实践教学平台的演播室,邀请往届优秀的学生来辅导在校生,传授学生校园媒体的运作模式,经常组织学生观看往届学生的优秀视频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
为了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开展校内实践,实现融媒体环境下应用型新闻人才培养,应结合自身专业开展校内新闻实践,搭建校内实践教学平台。这个实践教学平台也可以称为全媒体新闻实训中心,这个实训中心是学生除了课堂之外,让学生进行实践锻炼的“第二课堂”,引导学生进行校内实践,提高自身能力。
全媒体新闻实训中心包括学院的报纸、新闻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是一个可以容纳多个专业学生实践的平台,新闻学专业学生可以到报纸锻炼,广电专业学生可以到新闻网,广告学专业学生可以到新闻网或者微博、微信公众号,播音主持专业学生也可以到微博、微信公众号。全媒体新闻实训中心主要是通过安排学生完成多种新闻实践任务,并配备专业指导教师进行指导教学,更好地适应媒体融合环境下新闻人才的需求。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固定的专业化、系统化的实操平台,具有积极意义。还有的高校成立大学生记者团,受学校党委领导,以学生社团的形式开展校园媒体工作的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里,新闻传播学科的学生可以通过校内新闻实践来锻炼自己的采写编播的能力,同时可以利用大学生记者团的身份,到其他兄弟院校进行合作交流和学习。
另外要鼓励学生走进基层,深入社会获取信息,提高为人处世和应变能力,同时加强校企合作,鼓励学生到新闻媒体或企业实践,尽可能地把学生的实训课堂搬到新闻媒体的实践中去,学校还可以多开设新闻类的大型竞赛,让学生有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其更有动力成长。在教学实验设备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加快院系用于专业实践教学硬件设置的补充和更新,让学生在课内课外都不做“旁观者”,简化设备外借手续,使学生在课外可以方便地借到实验设备,让学生更多更自由地去开展练习和创作。
总之,融媒体已成为传媒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广播电视专业的教育,要改变思路,紧跟时代发展,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才有可能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要求的高素质综合型新闻人才。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柳竹.国内关于“融媒体”的研究综述[J].传播与版权,2015(4);[2]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J]. 陆崇马.传播力研究,2017(07);[3]媒体融合下贵州高校广播电视专业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4]涂雨秋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0):36-37;[5]杨惠林,赵琴粉.全媒体视阈下地方高校广播电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以红河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为例.新闻知识,2015(4):91-93.
【基金项目】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改课题《广播电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201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