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庭
摘要:刻花艺术,是我国陶瓷史上优秀的民族传统和宝贵遗产,它是陶瓷装饰中重要方法和装饰形式,在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最古老最早出现的装饰方法之一。在现代陶艺的运用上也很广泛,重新研究、发展刻花艺术对当代陶瓷装饰尤为重要。
关键词:青瓷;刻花;发展
纵观青瓷艺术数千年的发展史,刻花、划花、剔花装饰艺术如影随形。它们都是用不同形状的金属刀和竹刀等刀具刻出来的。刻花,是用刻刀在生坯上刻出纹样,一边深,一边浅,线条呈斜状。刻的深浅粗细不一,视其主题形象及坯体的大小厚薄而定,多用于中胎、厚胎的陈设瓷、日用瓷。划花,则是用竹针或铁针在生坯上划出花纹,运力均等,线条粗细一致,划痕轻浅。其中刻花与划花是两种不同的工艺过程和处理过程,由于宋代在艺术处理上往往既刻又划,同时应用又难以分开,因此一般又统称为“刻划花”。剔花,是用工具剔去花纹之外的空间。因此,它们都属刻花系列,只是各有技法、各有特点、各有风味。而刻花的表现力尤為丰富,在陶瓷装饰中运用最广泛,现代一般都把刻、划、剔花等统称为刻花艺术。
刻花艺术早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在周口店的遗物中就有“尖骨器”和“刻划的骨骼”。尖骨器应是在骨板上刻划线纹的工具。“骨骼上的刻划”也可以说是陶瓷刻划花艺术最原始的形成。只是质地不同,然而却是同工异曲。陶瓷上的刻划是骨骼上的刻划所给予的启迪。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瓷文化中更可以找到原始的陶瓷刻划艺术。不过早期的釉陶和最早的青瓷上运用都十分简单,刀法也较简单,多用于日用瓷。只有到隋唐五代时期的青瓷才真正独树一格,刻花才以自己的独特艺术风貌自立于陶瓷装饰艺林之中。尤其是宋代刻花已达到很高水平。南方的龙泉窑、吉州窑、景德镇湖田窑,北方的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和磁州窑和耀州窑几乎都有刻花品种,且成就显赫。生产量和生产规模也是相当大的,品种繁多。除了青釉瓷器刻花外,纹式精美、内容题材、刀法用笔、艺术处理日趋完善、丰富多彩、技艺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新中国成立以后,陶瓷艺术百花齐放,许多传统技法也复苏了。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龙泉青瓷走向中兴。青瓷创作者重新认识到青瓷应在泥性中开拓新的装饰领域。人们重新认识了刻花的艺术价值,认为刻花是青瓷中不可缺少的技法。从此,刻花又开始风行起来,进入了复兴时期,并和釉上彩和釉下彩相竞斗艳。到八、九十年代,一批批刻花装饰艺术瓷以崭新面貌进入了艺术殿堂,并在全国、全省、全市和国外陶艺展评中累次获奖。得到了国内外陶瓷专家学者的肯定和高度评价。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并涌现出一批在刻花中取得成就的新人。目前龙泉拥有众多既画又刻的人员,这支专业队伍人数之多,分布之广,是陶瓷史上没有出现的新局面,改变了过去重画轻刻的思想,这必然推动青瓷刻花装饰艺术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现代青瓷刻花装饰艺术和传统刻花相比已有很大进步。随着科学技术和陶瓷工艺的提高,现在的青瓷瓷质比以前更加细腻、漂亮。釉色更加丰富且光润透明,为刻花艺术创造了更好的物质条件。现代刻花不论手法上还是形式上都在推陈出新,手法上朝着多元化和浅浮雕的方向发展。形式上出现了刻花与釉上彩、釉下彩、色釉等陶瓷装饰相结合。拓宽了刻花的表现力。刀法上比传统的更加复杂,且多是刻、划、剐、剔等多种手法并用。且能刻成众多复杂精细的画面,如人物、山水、飞鸟走兽、蔬菜瓜果、草虫、鱼虾等生动的形象,线与面的有机组合,更富质感。色彩上追求单色和多色并用且多变而又统一的艺术效果,现代刻花主要的技法运用和形式风格如下。
社会已进入 21 世纪,如今现代陶艺正带着时代的成就与激情走入了现代人敏捷的思维活动中。我国的现代陶艺比国外发展较晚一些,但现代陶艺也是扎根于民族土壤之中,是在传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陶艺不受实用功能限制,表现方式十分自由,向纯艺术方向发展。现代陶艺的魅力来自泥性之美,肌理效果的丰富性和造型变化的无限性和随机性等。当前世界各国的陶艺无不运用了刻花技巧,而刻花在发挥泥性和展示肌理和造型的可塑性上与其是一致的。中国的陶艺发展体现了本土文化的发展方面,青瓷的装饰艺术,仍具中国特色,刻花在其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世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不同艺术及同类艺术之间的交融、组合、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与趋势。刻花技艺与其它陶瓷装饰相融合是艺术门类内部的延展与开拓。青瓷艺术发展到今天,风格过于单一,造型过于陈旧,装饰手法过于贫乏,是难以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和欣赏需求,中国陶瓷艺术中的刻花艺术以其特有形式,规律和技法,发展和完善着中国陶瓷艺术的当代表现形式。
刻花,是青瓷装饰中重要的技法之一。刻花是独立的一门艺术,可以在创作中产生不朽的作品,刻花适应性强,可以和其它形式的陶瓷装饰艺术合二为一,并能相辅相承,结出新果。刻花在 20 世纪后期复苏了。这是科技和艺术发展的必然,也在创新中焕发了新的艺术生命力。并取得了新的重要位置。我们坚信,这朵艺术之花,必将随着陶瓷艺术的发展,而开得更加璀灿。
参考文献:
[1]徐岚.谈陶瓷刻花装饰[J].陶瓷研究,2000(03):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