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同题异构的理论依据

2018-11-26 14:05许申峰
课外语文·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理论依据语文教学

许申峰

【摘要】“同题异构”是指同一节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同一内容用不同的风格、方法、策略进行教学的课。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教师们对同题异构没有深入的理解。对同题异构的理论依据进行分析,能帮助教师更明确同题异构的内涵,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大有裨益。

【关键词】同题异构;语文教学;理论依据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识码】A

“同题异构”,2005 年由内地小语会将其作为一种便于比较研究、取长补短的交流形式提出,此后便成为历届内地、港、澳、台小学语文观摩研讨会的“保留节目”。语文教学中的同课异构可以引发教师间思维的碰撞,在合作研讨的过程中交流想法,在相互学习和反思的氛围中共同进步。然而从“同题异构”作为一个新词进入人们的视野至今,国内外对于同题异构现象理论层面的研究尚浅,尤其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同课异构现象更是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的研究,这也导致小学语文的同题异构缺少客观规范的理论支撑,收效甚微。所以对于小学语文同题异构现象的理论依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科学灵活地开展同题异构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一、同伴互助合作理论

美国学者乔伊斯和肖尔斯共同提出了“同伴互助合作理论”。“同伴互助”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的,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在新课程改革的召唤下,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学习新课程理论的相关知识,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更要在和同伴互助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为自己的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不同的教师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一位教师的对于教学内容的解读、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这种个性受制于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教学思想和文化涵养,但正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一位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解读或教学策略的选择往往会因为自身年龄差异、阅历深浅、知识厚薄等因素产生偏颇,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知道自我学习、自我探究而缺乏互助合作精神,不善于与他人分享教育资源和教学经验,那么其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将很难提高。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为教师间的互助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一方面可以让教师向其他优秀教师学习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另一方面可以让教师在接受他人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教学过程优化是指在综合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形式和方法的基础上,在全面考虑教学体系特点及其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进行控制,并进行优化。教学过程最优化致力于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创造出最佳的教学效果,这一理论主要立足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这种结构的调整和改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方法的摸索也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同课异构正是建立在这一理论上的良好实践。

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育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也是中小学语文教学同课异构的一个理论前提。前一个“法”是“规律”,后一个“法”是“方式、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就是指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在实际的课堂中,可采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有序地感知课文,领悟思想内容,积累知识和语言,并通过运用(即训练或实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简言之,就是感知——领悟——积累——运用。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遵循这种规律而且要善于因材施教,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将语文教学变成一種创造性的劳动。

小学教师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学生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形成了独特的心理世界,这种心理特征反映在其认知方式上就会形成不同的学习风格,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拘泥于同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场依存型的学生偏爱依赖外界,很容易被他人的想法主导而缺乏独立精神,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就应当鼓励他进行独立学习,更多地关注自我;而场独立型的学生喜欢独立思考,能很好地在外界环境中独立区分自我,面对这样的学生就应当鼓励他多参与合作学习,多与同伴交流。可见,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充分了解和剖析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教学成为一门具有色彩的艺术。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同题异构理论依据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同题异构的教研方式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职业和专业素养,而且如催化剂一般加速了学生的学习成长和课堂转型的脚步。如能扬长补短,走出误区,在课堂氛围、课堂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合理“异构”,一定能使语文课堂发挥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宋晓梦.“合议孺子文业 分享教学新源”——第八届内地、港、澳、台小学语文观摩研讨会纪实[N].光明日报,2010-1-20.

[2]徐曼.教师同伴互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1).

[3]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潘庆玉.语文教育发展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

[5]许红梅.浅谈对小学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J].教育创新学刊,2012(3).

(编辑:郭恒)

猜你喜欢
理论依据语文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课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受控主体合法预期保护的理论依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