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悦
纵观古今中外著名的发明家,他们伟大的发明与发现无一不与其直觉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可见,直觉思维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同样,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如能从关注學生的直觉思维入手展开教学,必将学习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直觉思维意识的理解与渗透
没有直觉,学生就无法理解数学;没有直觉,学生在学习时看到的也不过仅仅是数学间的文字游戏;没有直觉,学生也就缺少了应有的数学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与发展,以使学生逐渐养成运用直觉思维解决数学问题的习惯。
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对“明明有5颗糖,妈妈又给了他几颗糖,现在明明一共有了8颗糖,请问妈妈给了明明几颗糖”这样的数学问题,往往习惯于采取一个一个数相加的方法,他们先数出5个糖,再一个一个加,直至加到8颗糖。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学生来说,就是来自于他们的直觉,这种直觉意识主要来自于情境还原,也就是把糖果增加的过程再现一遍,得出了增加糖果的数量。而在学习过减法知识以后,学生遇到此类问题时,自觉地采取减法计算的方法也是一种直觉的方法,这种直觉属于一种高层次思维的直觉活动。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直觉思维的渗透,从而为学生顺利解决问题服务,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关注直觉思维中知识的获得与建构
在数学课堂上,对一些数学公式、概念、法则等,教师往往采取少讲或者不讲的方式,就对学生展开机械枯燥的训练,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直觉思维的发展。要想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就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的自主发现上。
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在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上,大多数学生在进行操作实验时总是喜欢把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而很少采用找一个一模一样的梯形进行拼组的方法。这主要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所致。
那么,在教材中为什么以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进行拼组,进而得出梯形面积公式是“(上底+下底)×高÷2”呢?主要还是由于学生的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不同导致的结果。因此,在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与建构过程,从而为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奠定基础。
总之,在学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培养方面,正如法国著名数学家庞加莱所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没有直觉,数学家只能按照语法书写而毫无思想。”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直觉思维的研究价值,找到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而有效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责 编 行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