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绿之风希望小学教师李芳的英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这位49岁的女教师,在一辆失控的三轮摩托车冲向学生时,奋力推开身边的学生,自己却倒在了血泊中。6月21日,教育部追授李芳老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并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以李芳同志为榜样,学习她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崇高师德,学习她心怀大我、无私奉献的至诚情怀,学习她为人师表、行为世范的品格风范,学习她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大爱精神”。本刊编辑就此和李镇西老师交流时,他说:“这么优秀的老师,媒体不应该忘记。”“我愿意为李芳老师呼吁,也是为一线老师呼吁。”是啊,伟大的李芳老师,其实是一位普通的老师。在她离开所钟爱的教育事业后,还有无数普通的老师,每天在三尺讲台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青春和热血。
我们缅怀李芳老师,更要善待所有像李芳老师一样默默工作的万千教师!
我有许多叫“李芳”的朋友。
这次,我又认识了一位“李芳”,只不过我俩已经无缘相见。我知道她的时候,她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她49岁的生命已经永远定格在2018年6月13日凌晨4点40分。
是的,读者已经猜出我说的这位“李芳”是谁。她就是河南省信阳市董家河镇绿之风希望小学的李芳老师。6月11日17时51分,在护送学生回家的路上,面对突然失控高速冲来的三轮摩托车,她推开了身边的孩子,自己却倒在血泊中。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李芳老师的事迹被刷屏,她的善良与勇敢击中了无数人的心灵。
一
我从“澎湃新闻”上知道了有关李芳老师的一些细节——
李芳的同事兰思武,是李芳从初中到师范学校的同学。参加工作之初,两人一起被分配到黄龙寺小学任教。兰思武记得,李芳在上学时就是一名特别优秀的学生,智商和情商都很高。“本来想,毕业后她会有别的选择,没想到她会到偏僻的农村小学一干就是这么多年。”兰老师说。
老教师王奎远这样评价李芳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她有自己独特的方法,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格的培养,用爱心抚育每一个孩子。她对所教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爱好都了如指掌,学生中谁家遇到困难都愿意向她倾诉,她总是尽心地去安抚并帮忙解决。”王奎远说,李芳在业务上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不断学习,丰富和完善教学方法,为的是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李芳是个热心人,许多实习教师都愿意拜她为师,她也总是不厌其烦地教他们怎么上课,怎么克服心理障碍,怎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李芳搭班的数学教师罗银森回忆道:“我跟李芳老师都是2015年来绿之风希望小学的,我是新教师,她是老教师,我俩从去年开始一起带这个班。”罗银森说,“我刚开始当班主任带这个班的时候,找不到方法,李老师就主动向我传授经验,教我怎么管理班级。”今年学校举办庆“六一”活动,罗银森带的班被分配了表演朗诵的任务,可教數学的罗银森对朗诵不甚精通。发现罗银森犯难,李芳二话不说就揽下了带学生练习朗诵的任务。
冒着生命危险挡在学生身前的李芳却是个“胆小”的人。“去医院打针她都害怕,看到虫子都会大叫。”李芳的一位好朋友说,“在推开学生那一瞬间,她一定是下意识的,是切切实实地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了,要不然她不会这么勇敢。”
就在事发前几个小时,李芳还在帮一位年轻班主任处理家校矛盾。“谁想到就两节课没见,还没有当面好好说声谢谢就……”这位年轻的班主任叫陈静,她红着眼圈哽咽着说,“李老师跟我妈妈年龄差不多,平时她从家回来有什么好吃的总会给我带一些,她知道我们这些年轻人在外不容易。”
事发前一周左右的6月5日,李芳刚刚过了自己的49岁生日。“李老师平日是一个爱美的人,我们私下都爱叫她‘老美女。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她这次最美的选择,却成为留给我们最后的美!”与李芳同住一室的同事郝翠玲泣不成声。
“希望能有一个一模一样的李老师来给我们上课。”李芳老师牺牲后,她的学生向学校领导提出了这样一个请求,可见孩子们对李芳老师的依恋之情。
在引述上面那些片段的时候,素不相识的李芳老师总在我眼前温柔地微笑着,当我敲出学生“希望能有一个一模一样的李老师来给我们上课”这句话时,我终于忍不住,伏在写字台上抽泣起来……
二
在生死关头,李芳老师那勇敢的奋力一推,可谓“英勇”“伟大”“气贯长虹”“惊天地、泣鬼神”……诸如这样的词语用在李芳老师身上都不算夸张,她绝对配得上。
其实,李芳老师在那一瞬间并没想那么多,她纯粹就是出于善良的本能,出于对学生天然的爱与责任。她的性格本来是柔弱的,甚至有些胆小,正如她的好朋友说:“她一定是下意识的,是切切实实地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了,要不然她不会这么勇敢。”
更何况,她绝对不想离开这个世界。我不太了解她的家庭,但我推想,49岁的李芳老师应该上有老下有小,双亲已经年迈,女儿刚刚大学毕业,李芳正和女儿一起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本来她已经答应了在那个周末陪女儿参加公务员面试,可是她却以这种方式“爽约”了。如果没有这次意外,再过几年她将退休,每年教师节都会有已经长大的学生来看她,拥抱她,依偎着她回忆那温馨的当年。她也会有自己的孙辈,宁静地享受天伦之乐。
李芳老师没想过要成为“烈士”,她却无意中用生命铸就了一座英雄的丰碑。
李芳老师那壮丽的“奋力一推”,用生命证明了自己是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当然,所谓“证明”是事后我们对她的“盖棺定论”,而非她主动为之。因此,6月21日,教育部决定追授李芳同志为“全国优秀教师”,中共教育部党组号召在全国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学习李芳同志的活动;6月22日,河南省总工会追授李芳老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这一切都是应该的,甚至是必须的!
李芳老师用自己的芳华,写下了人民教师的生命诗篇,作为人民教师的杰出代表,这一切她当之无愧!
三
李芳老师牺牲后,有媒体用了这样的标题:《河南女教师李芳舍身救学生,请别再昧着良知侮辱人民教师!》
这样的标题貌似为教师挽回尊严,其实不然。一个李芳是不可能挽回某些人给人民教师形象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的。把二者扯到一块,逻辑上说不过去,反倒让人有一种以一个英雄掩盖某些败类的感觉。不能因为有了李芳这样的人民教师,就无视那些无良教师的存在。
面对李芳老师英勇献身的伟岸形象,感到羞愧的不应该仅仅是平时习惯于抹黑教师队伍的个别“媒体人”,而更应该是那些教师中的另类——他们师德低下,素质不佳,教学无能,带班乏力,不学无术,只谈待遇,不谈工作,体罚学生,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这当然是极少数人,但谁也无法否认他们的存在。这极少数人影响极坏,可以说我们绝大多数正直善良的教师都因他们而蒙羞,并为他们背黑锅。现在,出了一个李芳,就可以为那些人洗白吗?怎么可能!正确的做法是,该歌颂的歌颂,该谴责的谴责。
同样是教师,境界悬殊。教师队伍中的少数败类,掩盖不了真正的人民教师的荣耀与光芒;同样无论有多少李芳,都掩盖不了极少数教师的劣行——误人子弟、玷污教师尊严,这些人有什么资格自称“教师”?不妨去问问这些教师的学生,他们从心里认可这样的“老师”吗?
四
我还想,如果李芳老师那天护送学生放学时没有遭遇那场惨剧,她会不会成为英雄——或者说,她是不是英雄呢?当然会,当然是!
因为英雄的品质本来就流淌在李芳老师的血液中,只不过平时这些品质——善良、正直、真挚、忠诚……并不是以“英雄”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而是浸透在日常生活与周围每一个人的交往中——不知不觉,却无时无刻不散发出人性的芬芳。换句话说,即使李芳没有牺牲,她也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用再罗列更多的材料,前面我引述的文字,已经足以证明这一点。
不过我还是想将李芳老师牺牲后凤凰网在报道其事迹时的评价转述于此:“李芳老师任教期间,爱护学生,团结同事,服从领导,勤恳工作,无私奉献,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受到学生家长及同事一致好评。”
那么,我想问:李芳老师生前的职称是什么?是中级,还是高级?她受到过什么隆重的表彰吗?她获得过国家级或省市级的荣誉称号吗?是“特级教师”吗?如果她的职称还是中级(我估计她不太可能只有初级职称),如果她没有获得过与她“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受到学生家长及同事一致好评”相称的荣誉称号,那么这说明什么?
我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搜索并阅读了许多关于李芳老师的报道,还没有一篇文章在介绍李芳老师时提到她的职称和所获荣誉。按理说,如果她是全国优秀教师或省市级先进,报道时作者是不会忽略的。
为什么要在一个人成为“烈士”后才承认其优秀与伟大,才“追认”这个“追授”那个?
五
我想到了几年前同样为救学生受重伤被截肢的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的张丽莉老师。当年,我从报纸上读到张老师这样的事迹——
为了带好初三毕业班,张丽莉选择先不生孩子,每天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学生身上。
入校五年,各种赛课、教学比赛,张老师都名列前茅。她所带的班级成绩遥遥领先。
张丽莉和学生的关系好得让同事们有些“嫉妒”。同一个办公室,教师节她收到学生送的礼品最多,每次都能在办公桌上堆成小山。“看到学生扣子没系好,她会上去整理;看到学生衣服脏了,她会拿去洗。”张老师的同事王玉文说,“学生哪会不喜欢这样的老师?”
然而,这么优秀的老师,这么受学生爱戴的老师,直到因救学生而负伤时,居然还是没有编制的代课老师!
张丽莉出事后十天,还躺在重症监护室等待再次手术,组织上便授予她诸如“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一个多月后,还没出院的张丽莉在病床前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于编制的问题,更是很顺利地解决了。
当时我就在博客上写文章问:如果她没有舍身救人呢?难道她就不优秀了吗?就不符合入党标准了吗?为什么获得一个“编制”要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
其实,在中国大地上,太多太多普通而优秀的老师,因为没有李芳或张丽莉式的壮举而默默无闻。
有一年春节假期的一天,我到学校处理点儿事。坐在办公室里,听到学校练功房里嘭嘭嘭直响,而且响得很有节奏。怎么回事?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体育老师赵春丽正带着健美操队的孩子们训练呢!这可是春节期间啊!学校也没有要求她训练啊!当时,我没有打扰她和孩子们,什么也没有说,默默地离开了——赵老师至今不知道那天我在窗外看到过她,可我的心一直不能平静。
我们学校每年秋天都有一次体操比赛,但朱怀元老师所带班级三年中从没得过奖,因为他班上一个学生脚有残疾。本来,按比赛规则,学生可以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请假,但朱老师不忍心将这个孩子排除在集体之外。于是,朱老师宁可不拿名次,也要让这孩子参加。从初一到初三,朱老师的班从来都是全体上场,一个都不少。尽管年年都没有拿到名次,但全班同学都很自豪,为自己的集体而自豪。朱老师说:“作为班主任,我当然希望我们班能够得名次,但我想得更多的是——是名次重要,还是学生的尊严和权利重要?当然是学生的尊严和权利重要!班主任所带的班取得了名次,当然很光荣。但我不能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剥夺学生的尊严。”
有一天中午,我偶然经过三楼初一办公室门口,无意中从开着的门看进去,看到胡鉴老师、潘玉婷老师坐在椅子上睡着了。说“睡着了”,是因为她们的头微微仰着,眼睛闭着。但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睡”,因为她们的姿势分明是坐着。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也许她们本来想在办公桌前再做点事,但实在太疲倦了,不知不觉便睡着了。也许她们的确是在午睡,但又放心不下学生,所以不去公寓休息而只是在辦公桌前打个盹儿。
…………
我不当校长已经三年,但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还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这些老师远不如我有所谓“知名度”,但他们更具代表性。
放眼中国大地每一所学校,这样的老师有千千万万。2018年6月11日之前,信阳的李芳老师也是其中默默的一员。因为以我平常的视野,我更熟悉我身边的老师,所以这里只能以他们为例。
六
有些媒体有个奇怪的习惯:教师队伍中出了败类,便喜欢渲染,好像整个教师队伍都很不堪;而一旦出现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又喜欢夸张地宣传,把平凡的教师抬上神坛。其实,李芳或张丽莉式的英雄只是个案,因为要做李芳或张丽莉式的英雄得有可怕而残酷的“机遇”——我无论如何不希望任何老师有这样成为英雄的“机遇”。英雄式的老师并不具有代表性,具有代表性的是成千上万既没受伤更没献身的普通老师,他们每天都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在工作。我们在每一个普通的日子里都尊重他们,比偶尔突击性地集中宣传英雄更有意义。
我的意思是,李芳老师、张丽莉老师为救学生而献身或致残后,我们当然应该隆重宣传并大力奖励,但我们更应善待活着的“李芳”,善待没有致残的“张丽莉”。毕竟老师们不可能每天都面对“生死关头”,像上面提及的赵春丽老师、朱怀元老师、潘玉婷老师、胡鉴老师那样自然而然地爱着孩子们,则是无数老师的常态。
我再重复一遍我的意思:不要等到善良敬业的老师们有了惊天动地的壮举后,才想起给他们“转正”,给他们晋升职称,发展他们入党,授予他们各种荣誉……
当然,现在要给更多的老师评“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不太现实,毕竟名额有限。但是尽可能不去拖欠老师们应得的工资(包括奖励绩效),尽可能落实党和国家早已经明确的关于提高教师待遇的政策,尽可能不要用各种各样“非教育工作”去干扰老师们正常的教育教学,尽可能为老师们减轻诸如“迎检”等各种形式主义的负担……总做得到吧?
还有,由于种种原因,中国还有相当一部分代课教师和在编教师一样坚守在课堂上,应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和张丽莉老师一样优秀。改革开放四十年了,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拿出一点钱来解决没有受伤致残的“张丽莉”们的编制问题,不算苛求吧?
七
在许多关于李芳的报道图片中,有一张图片特别打动我,那是李芳的大学同学送别李芳的场面——他们手持黑色横幅,横幅上写着:“沉痛悼念英雄 李芳同学一路走好。”
看着这些人到中年的老师们(我认为他们应该都是老师),我想到三十年前,風华正茂的他们和李芳在师范校园日日为伴,怀着理想,憧憬着未来的教育人生。如今李芳走了,而他们还在讲台上屹立着。李芳没有牺牲前是他们中普通的一员,而如果“机遇”再次降临,他们完全有可能也成为“李芳”!
——我这里的“他们”,已经不仅仅是照片上李芳的同学,而是千千万万善良、正直、初心不变、良知未泯的中国普通教师,他们都是活着的“李芳”。
善待活着的“李芳”,就是善待中国的基础教育,就是善待中国中小学的每一个孩子,就是善待中国的未来!
(责 编 卢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