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思思 洪献飞 郑宏飞
水液缺乏型干眼是水液性泪液生成不足和(或)质的异常而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损害,从而导致眼不适症状及视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1]。我国发病率约为21%[2],已对现代生活质量及学习产生显著影响[3]。此类疾病多以补充人工泪液治疗[1],我院应用中药蒸汽熏蒸外眼联合耳穴按摩促泪腺分泌,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3月在本院门诊就诊并确诊为轻中度水液缺乏型干眼的患者5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男9例,女 17例,年龄 35~65 岁,平均(54.3±9.0)岁;病程1~3年,平均(2.3±0.6)年。对照组 26例,男 8例,女18 例,年龄 38~67岁,平均(56.3±8.5)岁;病程 1~3年,平均(1.9±0.8)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诊断标准 符合轻中度水液缺乏型干眼诊断标准[1]:(1)有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视力波动等主观症状之一和泪膜破裂时间(BUT)≤5s或泪液分泌试验 I(SIt)≤5mm/5min;(2)有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视力波动等主观症状之一和5s<BUT≤10s或5mm/5min<SIt≤10mm/5min时,同时有角结膜荧光素染色(FL)阳性。干眼严重程度分类[1]:轻度:轻度主观症状而无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的眼表面损害体征;中度:中重度主观症状同时有裂隙灯显微镜下的眼表面损害体征,但经过治疗后体征可消失。中医诊断为白涩症,分为肺阴不足证、肝经郁热证、气阴两虚证、邪热留恋证四型[4]。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年龄>18 岁;(3)有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视力波动等主观症状之一;(4)未行其它治疗方案;(5)能配合完成本治疗和随访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角膜炎、睑板腺功能障碍、葡萄膜炎、眼睑泪器疾病;(2)有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性疾病者;(3)近6个月有眼部手术史者;(4)合并有精神疾患及严重器质性疾病,如肿瘤、血液病、甲状腺功能亢进;(5)对本方案中任何药物过敏者。
2.1 治疗方法 观察组:(1)耳穴贴压治疗:选耳穴肝、肾、脾、眼、内分泌、目1、目2,选用神龙牌耳穴定向磁珠贴压每个耳穴,并指导患者每日自行按压,每次5min,1天3次,连续贴压4周,每周更换1次磁珠;(2)中药熏蒸及内服:运用增液汤加减:玄参、生地、麦冬、枸杞、菊花、白芷各5克(中药采购自河北华都药业有限公司),将药物颗粒剂用100mL开水冲泡,稍凉,中药药液15mL浸湿纱布覆盖于患者眼部,以不烫伤为度,薰蒸10min后,将剩余85mL药液内服,每天2次。对照组:0.1%玻璃酸钠眼液(规格0.1%×10mL,URSAPHARM Arzneimittel GmbH,批号50200)点眼1天4次,每次1滴。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进行干眼症状评分、BUT、SIt检测。(1)干眼症状评分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制定。两目干涩量化标准:眼干不适,灼热而痒但程度较轻,泪少,偶有瞬目计1分;眼干涩不适灼热而痒但程度较重,有痛感但可忍受,少泪,频繁瞬目计2分;眼内异物不适感,干涩灼热,痒痛难忍,无泪,频繁瞬目计3分;无症状计0分。有两项有以上症状时,评分叠加,最高为6分。(2)BUT:下睑结膜使用荧光素试纸条(天津晶明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批号2016100504),嘱患者眨眼3或4次后自然平视睁眼至角膜出现黑斑的时间,重复三次取平均值[1]。(3)SIt:在安静和暗光环境下,将试纸置入被测眼下结膜囊的中外1/3交界处,轻轻闭眼5min后取出滤纸,测量湿长[1]。
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 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 I(SIt)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SIt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干眼症状评分、BU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轻中度水液缺乏型干眼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轻中度水液缺乏型干眼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BUT:泪膜破裂时间;SIt:泪液分泌试验I
组别观察组例数26对照组26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症状评分(分)4.26±1.12 2.18±1.74*3.93±1.18 1.85±1.45*BUT(s)3.23±2.32 6.18±2.97*3.38±2.53 6.48±3.73*SIt(mm)2.03±1.92 8.18±2.64*△2.27±1.78 5.32±1.35*
干眼病因复杂,目前研究认为泪液渗透压升高及炎性反应是干眼发病的核心机制[6]。中医认为该病眼部赤肿不显,只觉眼内干涩,《审视瑶函》称之为“白涩症”,指出其病因乃郁火蒸灼,津液亏虚,目珠失润而致。目前轻中度水液缺乏型干眼治疗常采用补充人工泪液稀释泪膜渗透压及予以非甾体类抑制炎症反应[7]、泪道栓塞或湿房镜、眼睑物理治疗等[1]。中医治疗干眼多从调理脏腑、补益肝肾、滋阴润燥、养血润目入手[8]。研究[9-10]发现耳穴按压能增加干眼症患者结膜杯状细胞密度,改善干眼症状及泪膜破裂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耳穴选取肝、肾、脾、眼、内分泌、目1、目2,以磁珠贴压,指导患者每日自行按摩穴位,以疏经活络、调和气血,促进泪液分泌,有效提高泪膜稳定性,从而缓解干眼症状[9-10]。中药以生津润目,清热健脾燥湿为治则,予增液汤加减治疗。方中玄参为君,养阴生津,壮水制火,启肾水以滋目窍;生地为臣,清热养阴,壮水生津,以增玄参滋阴润燥之力;麦冬系能补能润能通之品,故以为佐。方中加菊花,可疏风散热、平肝明目;枸杞子能滋补肝肾,养阴明目;白芷能祛风燥湿润泽,通窍消肿。采用中药内外并用之法,热气熏蒸眼部,去除眼表炎症,生津壮水润目,改善泪膜稳定性,促进泪腺分泌,减轻自觉症状[11]。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干眼症状、泪膜稳定性及泪液分泌量均较前有改善,对照组治疗结果与国内前瞻性多中心研究结果相符[7],在干眼症状及泪膜破裂时间方面中医综合治疗效果与西医治疗效果相当,在泪液分泌量改善方面较对照组效果更佳(P<0.05)。耳穴联合中药治疗对于中轻度水液缺乏型干眼有明确疗效,可以有效改善干眼不适症状,延长泪膜破裂时间,增加泪液分泌量,但本研究例数较少、观察时间短,有其限制性,需要前瞻性、随机对照、大样本及更长期的设计研究,才能从功效性和效果持久性等方面进行更多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