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春儿 徐 涛 彭卫东
腰疝是腹腔内器官、组织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腹壁薄弱或缺损在腰三角间隙膨出的腹后外侧壁疝。腰疝在临床上极为少见,全球报告此类疾病不超过300例,从病因学上腰疝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后者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1]。目前普遍认为,原发性腰疝与一些致病因素包括腹内压增高,局部相关肌肉的进行性萎缩有相关性[2]。现报道2例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腰疝病例。
病例1:患者,男性,72岁,农民。因“反复咳嗽、咳痰,气促7年”到我院呼吸科就诊。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咳痰,痰少,不易咳出,伴气促,至当地医院抗感染对症治疗后好转(具体不详)。此后患者症状反复发作,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因症状逐年加重,治疗效果不佳,来我院进一步诊治。患者既往体健,有吸烟史40年,否认重大手术史或外伤史。体温37.0℃,心率82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 120/80mmHg(1mmHg=0.133kPa),胸廓呈桶状,两侧呼吸运动减弱,两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无扩大,心率80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患者右腰区可见一个直径6cm×4cm,质软,表面光滑,无触痛的肿块,肿块在平卧位时消失(图 1)。腹水征(-),双下肢无浮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肺功能检查示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低于正常预计值,且FEV1/FVC 60%、FEV1 45%。胸部CT示两肺呈现明显肺气肿改变,支持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断。腹部CT示右侧肾周脂肪组织经腰三角间隙疝入皮下组织,腰疝诊断明确。经追问病史,患者5年前已经出现右腰区肿块,因无临床症状,一直未予治疗。患者经噻托溴铵吸入剂(规格18μ×10s,批号1709280302,正大天晴药业集团)18μg每晚1次,吸入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规格50μg/500μg,批号DE5G,葛兰素史克公司)每次1吸,每天2次等对症支持治疗后呼吸道症状改善明显。患者拒绝行腰疝手术,1周后出院。
图1 患者右侧腰部可见一直径6cm×5cm的可复性肿物
病例2:患者,男性,67岁,搬运工人。因“发现左侧腰背部无痛性肿块2年”收入我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患者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10年,否认吸烟史。在过去的10年里,每逢冬春季交接,患者症状急性发作,咳嗽咳痰,伴气促。否认既往重大创伤史、手术史。入院查体胸廓呈桶状,两侧呼吸运动减弱,两肺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罗音。腹部查体可见患者左腰部有一直径6cm×5cm,质软,表面光滑,无压痛,可回复性的肿块。患者肺功能示FEV1/FVC 63%,FEV1%70%。腹部CT可见左侧腰三角间隙类圆形肿块,内可见后腹膜脂肪组织,经薄弱缺损的腹横筋膜疝入皮下组织内,疝囊及腹壁缺损显示清楚(图2),支持左腰疝诊断。入院后进行疝气修补术,恢复良好,随访2年,无再次复发。
图2 CT示左腰三角间隙类圆形肿块,内可见后腹膜脂肪组织,经疝环疝入皮下组织内
经腰三角间隙突出的疝称腰疝,Garangeor在1731年最早详细描述此病。到目前为止,结合文献复习,国内外共报道数百例此类疾病,极为少见[3]。腰疝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腰疝极为罕见,主要见于儿童,患儿往往存在发育异常,腹壁解剖的先天性缺陷[4]。后天性腰疝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后者通常为外伤、手术或腹部炎症性疾病引起[5]。在成年患者,腰疝以原发性为主,原因包括腹内压的增加,肌肉的萎缩,老龄化,体质量下降,营养不良等[6]。本院收治的2例腰疝患者均无外伤手术史,无腹部脓肿等感染性疾病等,考虑是原发性腰疝,且2例患者均被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提示这两种疾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COPD是一种具有持续性气流受限,并呈进行性发展的肺部炎症性疾病。目前COPD被视为一种全身性疾病,累及多器官与系统,并常常合并中度或严重营养不良[7]。COPD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中国,由于存在庞大的吸烟人群,人口老龄化与严重的空气污染等因素,发病率逐年增加。COPD患者普遍年龄偏大,能量消耗大,食物摄入量减少,营养状态不佳,可能导致相关的肌肉萎缩,长期的咳嗽引起腹内压增高,这些因素均可能增大原发性腰疝发生的可能性[8-10]。本文2例患者均是老年男性和体力劳动者,COPD诊断明确,同时2例患者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相关部位肌肉的劳损更为严重,可能使腰疝发生机率增加。
腰疝一经诊断,建议手术修补治疗[5]。手术治疗腰疝简单、安全,并发症少。本文2例患者1例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随访未复发,1例患者拒绝手术,后失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