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桥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
近年来,竞技武术因几次申请进入奥运未能如愿而陷入低迷期,而且民间传统武术又因徐晓冬几次对战民间拳师事件而面临空前的信任危机,与此同时,最能代表未来和希望的各级普通学校的武术课则一直未能解决“学生喜欢武术,却不喜欢武术课”的尴尬,武术成了体育课中“枯燥无味”的代名词 。
武术申请进入奥运项目失败,行不成很好的体育产业,很大影响因素就是武术发展介入的媒介、条件、方法不多。其如今还保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提出的三级训练管理层,即县级武术馆校招收5~6岁学生培养训练2~3年,输送到市级训练队训练。准备在市级比赛上斩头落脚,在市级训练队3~4年后,学生到了一个升中学的年龄,部分学生既怕耽误学习又怕影响身体成长发育,所以就选择了“出局”;还有一部分学生大多是因为相对厌倦学习或对武术习练兴趣浓厚而去省队参加集训,开始职业竞技武术运动模式的训练生活,准备参加国家举办的大型专业的武术比赛。其实好景不长,这个具有跌扑滚爬、踢打摔拿、闪展腾挪的运动因年龄增加、身体素质机能退化,致使一些运动员结束运动生涯。而这部分专业运动员在求职的过程中因为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受限,多数回家乡在武术馆校做教练。如此在武术训练中形成一个简单的封闭循环,这个封闭循环也可以称为反应循环,对项目及个人的发展产生了严重阻碍,也是武术难以进入奥运项目的一大影响因素。
超循环模式是以反应循环为单元的催化循环,而超循环又是以催化循环为单元,通过功能的循环连接起来的循环链。它是比催化循环更高一级的循环,是催化循环的循环。
超循环模式是指生命现象中包含许多由酶的催化作用所推动的各种循环,而基层的循环又组成了更高层次的循环,即超循环,还可能上升为再高层次的超循环。研究分子自组织的一种理论。超循环是较高等级的循环,指的是由循环组成的循环。从动力学性质看,催化功能的超循环是二次或更高次的超循环。本研究将超循环模式运用到武术项目训练中,期望对武术的参与者及运动项目的发展有所裨益。
从启蒙入学来说,少儿武术主要讲求兴趣的培养,初中武术是普及全面化的发展,高中武术是项目专业化的培养。社会群体习练武术也并不喜欢几十年如一日的反应循环去练习,或者有德高望重的师父靠口述比划招式动作就好。作为一名教练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就是会教、会练,这样学生心中就会产生敬佩,更愿意去学习。据调查发现,包括许多教练大多是小时候学习过,到了青年为了维持生计又选择半路择业,开始用老本靠执教去教学生,难以形成很好的循环体系,而且这种反应循环的周期也不会长久。
结合超循环理论,在教练的教学与学生的练习形成相互间的催化循环,然后以催化循环为单元,形成一个系统的超循环理论,也就是在教练教的过程中要经常练习,一是可以起到对学生的良好模范作用,二是能够在自身原有的技艺基础之上保持甚至还会促进技艺的提高,学生在看到教练练的同时也会激起对武术习练的求知欲望及仰慕之心,从而认真学习。
武术运动项目朝着“高、难、美、新”方向发展,比赛规则也是在规定地方、规定时间范围内,让人尽最大可能地展现所演练套路的风格特征。现如今,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现代化社会,武术扮演的角色不再是保家卫国、看家护院,其更多的是锻炼身体与“经贸搭台、武术唱戏”的表演。所以,在练习者目的不明确、锻炼过程中有生活中众多干扰因素时,不妨运用两者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引导练习,也就是生活武术运动项目的表演与练习都是武术运动超循环中的反应循环或者是催化循环。
结合超循环理论,在练习者锻炼过程中出现迷茫阶段时,要有更好的练习内容、练习方法去提高,或者换个形式以表演的形式去展现练的成果,这样都可以看作是超循环中的单元的表现形式。在平时练习的过程中要提高集体训练水平,多场地、多形式的训练,以备应对各种不同的场地演练,如此形成一个长久的超循环。表演后获得的掌声和鲜花可以鼓励日常的刻苦训练,平时的刻苦训练有了表演舞台支撑,能够更明确地为训练提供动力。
一名运动员技艺能力的强弱、一个训练队的综合实力水平高低、一名教练员训练水平高低,只有上到赛场后才能检验。如果视武术运动为一种表演,那么比赛就是一种专业的并具有更高要求且规范的检验。上面提到过,练习有可能专门指的是训练方法或技术,表演则是对训练成果的一种综合形式的展现,而比赛则是在演练水平中找到最美和最需要调整的部分。在规定时间、地点、背景的情况下对演练者个人或团队进行评分式的选出名次。
结合超循环理论,只有多次上台演出后才会在以后比赛中适应一种与平时训练所不同的外界环境,评价训练与演出的好坏也是通过比赛分数的高低来反应。同样,比赛是具体更严格的表演,表演是比赛内容所组成的一个部分,两者相互关联、共同促进。
“赛”是指各类各级的竞赛,“教”是指教育教学,“赛教融合”是对职业教育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比赛所获得的成绩高低是一名队员对一定时期训练水平的检验,赛场成绩的反馈是对个人在这个运动项目上的综合能力的展现。一个赛程的结束与反思总结,是对以后比赛的经验利用,总体来说也是一种良好教育的手段。改革体现在以“赛教融合”为理念,对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重新思考和改革,使教师的身份不变,角色发生变化,与学生间不再仅是师徒关系,而更多的是朋友关系。
结合超循环理论,让“赛教融合”模式在训练中贯穿始终,知道每次比赛结果就是最好的教学经验,用前人的经验教学,依据边学习边总结的方式培养优秀的训练队伍。
将超循环理论应用于武术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使之成为“教→练→演→赛→教”的超循环模式。与单一的催化循环相比,超循环从整体上具备了“自我增进的循环本性”,也就是从最开始成为一名队员学习武术到最后工作和退休都在不间断锻炼。在武术训练上结合超循环模式,从启蒙教练引导时运用超循环理论模式的教学方法,可培养习练者参与武术的兴趣和动力,锻炼身体,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