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发展的文化学思考

2018-11-26 08:02潘正坤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职业化足球运动俱乐部

潘正坤

(内蒙古民族大学体育教学部,内蒙古 通辽 028000)

1 压力制约着中国足球的发展

“举国体制”推动我国竞技体育的飞速发展,使我国成为奥运金牌第二大国。中国足球在政治文化环境的压力下,脱离了体育原有的特殊魅力,与我国体育水平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反差[1]。随着当今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国的地位与日俱增,其中以政治、经济、文化、国防、科技等领域不断壮大,从而提高了我们国家的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和平年代时期,每个国家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都不断的在各个领域进行比拼,但是都没有最直观的展现方法。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和完善,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体育不仅仅可以增强体魄,体育更加展现了一种拼搏精神,于是,体育的魅力就展现出来了。足球最为世界第一大运动,由于身体对抗激烈,规模大,从一传入中国便发挥了该项目的特殊魅力,人们对足球产生了极大的热爱和期望。

在中国竞技体育发展中,脱离不了成绩所要达到的层面。在“奥运战略”的口号下,凸现了成绩的目标,各地区为了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优势项目上,为“奥运战略”支撑服务,放弃了作为发展周期较长,投入较大,成绩收效较慢的三大球等集体项目。对于足球来说,中国足球运动发展必须以成绩来确立自己的地位。中国足球在中国刚刚起步就背负了很大的压力,在压力下长大的中国足球使人们对他的感觉就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随着中国足球在中国负能量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的不满,也严重影响了中国足球的希望。据相关数据统计,在1995年峰值时,在中国踢球足球人口数量从65万急剧下降到3万,其中社会兴办的4200多所足球学校也降低到50所,使得中国足球的处境极为艰难。

欧洲不仅是现代足球的发源地和主舞台,而且还是历史上最早萌发平等互利的商业民主精神的地方。尤其是数百年来海洋经济和自由竞争的商业精神,形成了实用兼容和平等协作的价值观,对现代足球的革命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土壤。北京体育大学的袁旦教授阐述了对中国职业足球的观点,中国职业足球引入西方职业化发展模式,但与西方职业足球存在着差异,远远落后于西方足球强国,其原因是足球生长的环境不同:西方足球生长于市场经济的体育体制土壤中,我国足球生长于计划经济的体育体制土壤中,在社会生活中占主流地位和体育价值评价也高于我国[2]。袁旦教授的观点使我们受益匪浅,足球的体制改革不是单一的改革,而要密切的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体制相结合。

无论任何事物的发展有是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可能违背自然规律。对于足球也同样是这个道理,我们要认清自己的不足,我们落后的根源在哪,足球是由西方传入我国的,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们应该在中国足球落后的时期去支持它,鼓励它,要尊重目前的状况,找到更好的办法去引导中国足球的发展,而不是给与它更多的压力。

2 中国足球的文化底蕴需要由“快”到“慢”

1994年4月27日,中国足球树起了新的里程碑,足球职业联赛在中国大地顽强地开展起来,在足球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职业联赛取得了比预想要好得多的结果,推动了我国足球运动的快速发展,中国足球发展到今天所处的局面应该引起我们认真的反思,寻求原因的所在。古人云,“痛定思痛,痛何如哉”!从目前中国足球发展的状况来看,首先应当看清当前的严峻形势,认识到所面对的残酷现实,并对中国足球的地位精确定位;其次,任何运动包括足球都需要抓住其发展的本质规律,把握正确方向,遵循我国特有国情慢慢地推进中国足球的改革;另外,更需要端正心态,切勿急于求成,为足球的文化底蕴奠定坚实基础。

文化,“文”是内核,“化”是普遍性,是影响力。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创造不同形态的特质文化,体育文化同样具有其特质。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巨大的影响力,职业化足球推动足球文化和足球运动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综观世界足球强国,足球运动的发展与本民族文化的有机结合,以及本民族的文化底蕴的支撑。中国足球的发展同样不能脱离文化发展的底蕴和本民族文化的有机结合。中国足球发展的滞后,正因为文化建设的缺失,促使足球文化的畸型和滞后发展,影响了足球自身发展的轨道。

参照“文化”的定义,足球文化大致定义为是一种复合体,它是由主体创造的各种形态特质所形成的。这种各式各样的特质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与精神层面的文化体系。足球物质层面文化是指足球运动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供给及其所表现的文化,是足球运动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包括足球场地设施、饮食、装备、服务设施、广告传播等文化表现形式。

足球体制机制文化是控制人和足球并且调节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防止不规范行为的出现,足球运动中管理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定位以及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特有的表现形式。足球精神层面文化是人们在生活和生命中对足球热爱态度的主要表现,其中主要表现在足球运动中的行为规范、思想观念以及艺术表现等。文化关联着一个国家以及民族的长久发展,随着世界发展变革和发展思维的调整,文化代表着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为突显。文化创新发展和先进文化引入的融合必须要从物质方面、精神风貌、运营机制等方面进行切入点,同时,文化的缺失和发展的滞后还制约着社会的改革进程,体育事业的发展亦是如此。中国足球实行职业化改革以后,中国足球走商业化发展道路,这点是无庸置疑的。但是中国足球的商业化进程中,忽视足球作为一种文化,具有为化的特性,这种文化特性渗透在政治、经济、教育等社会各个领域,给社会和生活以启迪和教益,从而达到的效果。因此,在当今中国足球需从文化层面入手,使文化潜移默化的效应引领和推动中国足球发展的方向,认知和研究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的路径,并使其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2.1 足球物质文化领域相对单一

从世界足球发展来看,足球运动过程伴随着整个社会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侧面反映出,足球文化属于工业文明和市民文化。物质文化建设的滞后,形成了物质资源的缺乏和信息资源的相对封闭,无法形成有效的足球运动广泛传播的物质和文化条件。从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以来,不管是足球协会还是俱乐部认识到足球本身的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参加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的各家俱乐部已经都具有相应的硬件设施。在国内有很多俱乐部的经济投入、场地设施和配套的服务体系与国外的知名俱乐部不相上下。与此同时,运动员的经济收入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中国足球职业化的发展变革中,“中国足球内在的特征表现是混乱,在外在表现形式上与足球文化发展先进的国家相媲美。”[3]

由于受群众体育开展较晚和教育体制的冲突的影响,对物质层面文化方面的建设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我国公益性足球场地建设和校园足球场的场地建设的质量以及相应设施的发展水平较低。在青少年发展足球的校园里,足球场地的问题同样使人们担忧,这其中主要表现在:第一,学校虽然通过翻修以及兴建了一些适合人们活动运动场地,但是这些场地的主要作用不是对校园里的孩子,而是以盈利为目的,对社会开放,成为学校创收的项目,难以对青少年开房,主要是通过盈利对社会开放:第二,一些相对落后的城市以及学校,由于资金问题他们的运动场长年得不到维护,场地条件极差,而且运动场上的设施数量严重不足,从而无法吸引青少年去参与体育活动,严重影响青少年对于足球的热情。

2.2 体制机制文化建设滞后

1994年我国足球转向职业化改革之前, 我国足球是政府及地方体育部门高度一体化管理模式。转变为足球职业化以后,足球管理体制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形成产权私有化、经营市场化和间接化管理模式。职业化足球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相适应成为一种经济活动体。因此,职业化足球运行必须在足球运动规律的基础上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为监督和管理的保障。中国足球的管理体制建设和演进速度过于缓慢, 形成与足球市场化快速发展的脱节。中国足球在举国体制下的“三位一体”职业化管理下,最大的特征就是权力集中和责权矛盾突显。体现在管理权、经营权和监督权等方面的职能错位和归属定位。表现较为突出的两个方面是职业联赛的财产或资产归属定位和赛制规范化运行程度的混乱。

一是职业联赛的财产或资产归属定位文化的缺失。我国足球的职业联赛是中国足球协会和俱乐部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中国足球协会在对足球职业化拥有着极高的管理权利,忽视了职业发展的规律,权力过于集中,影响了足球协会与俱乐部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忽略了足球职业化体制文化的建设。例如:中国足协在《关于全国性足球赛事商务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中国足球协会拥有所有“赛事”商务开发权,包括冠名权、广告权、指定产品或服务权、各种媒体版权等,在对“赛事”商务开发的转让或许可上中国足协拥有着绝对的权力。[4]造成了投资人的生产、经营、管理以及利益分配与中国足协出现了严重的冲突。其一、联赛产权归属。俱乐部作为投资者,获得联赛产权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的趋势。以欧洲五大主要联赛为例,俱乐部体制和联盟体制是高度职业化、市场化运作十分重要的组织形式,其产权为私有归属于俱乐部和职业联盟。但中国足球协会作为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组织、管理和运行方认为,在举国体制下的职业联赛,赛事组织、球队运作、球员培养,都是政府投资。故联赛的产权理所当然要属于国家体育行政机构的代表——中国足球协会。作为投资方的俱乐部必定在联赛产权的因素上与足协产生利益矛盾,相互之间的纠纷也势必影响了我国足球联赛运行、声誉和品牌建设。被称为足球的“十月革命”就是源于双方利益矛盾的不断激化,2004年10月7家俱乐部联合与中国足协形成对抗的局面,险些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其二、俱乐部内部产权归属。自我国足球步入职业化改革以来,由于足球俱乐部建设初期主要是以地方专业足球队和企业的投资的模式结合构成,这种结合的模式成为俱乐部产权关系的硬伤:在产生利益时,双方利益的矛盾突显;在承担责任时,双方又相互推脱。当二者矛盾无法调和时就出现了“分化”的情况:一是体育部门收回在俱乐部投入的各种资源,二是企业撤资。于是从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以来,没有“易帜”的俱乐部竟然没有一家。代表武汉足球的俱乐部在这种俱乐部产权关系模式下造成了14年中8次“易帜”,严重阻碍了俱乐部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影响足球职业联赛的有序、健康和稳定的发展。

二是职业联赛制度文化的缺失。足球制度文化表现为足球运动中人的角色与地位、组织机构、规则和制度,是连结足球与其运动主体———人的枢纽,调节和约束着足球与其运动主体之间的关系,避免失范行为发生。[5]在以计划经济时代建立的全国足球联赛和锦标赛的基础上,推行的中国职业足球联赛,“人为因素”极其严重,组织者忽视职业足球制度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联赛运行始终与“混乱”脱离不了关系,制度的规范性和严格性文化的缺失严重的阻碍了我国足球联赛的有序发展。第一、中国足协可以对联赛的基本制度随意进行变更。足球制度是足球联赛运行的准则,是指导联赛规范和有序的运行。而在我国足球职业联赛中,出现了对突发事件和产生的部分意见进行了临时修改,例如由于几家俱乐部的意见临时修改升降级体制。在国外成熟的足球联赛中绝对不会出现对联赛制度的临时修改。第二、针对性的对联赛赛程的任意更改。例如,在2008年针对国家队奥运会的备战,提出了国家队备战优先的原则,中国足协对联赛的赛程不少于四次大幅度进行分段拆分,为国家队备战奥运会主动让路。足协的决策促使联赛在五月份到八月份停摆长达三个月之久。当时不乏一些媒体发表了一些言辞犀利的言论。其三、混乱的赛场秩序。在中国职业联赛制度的失效性,致使联赛中出现操控比赛的假球和黑哨,队员对制度的漠视产生恶意犯规、围攻裁判和打架等事件不断发生。据数据显示,从1994年步入职业联赛开始,足协对影响较大的赛场秩序事件处理了近50起,每年平均达到6起事件以上。由于联赛制度的失效性,造成赛场秩序的混乱严重扰乱了足球发展的稳定和影响了足球社会环境的发展。四是执法严谨性的缺失。对出现的问题不能客观、公正、透明地进行处理,经常姑息迁就,或瞻前顾后,或杯水车薪,执法不能做到违法必究,防治也做不到无微不至,导致出现的问题不能够根治,经常重复发生,“假球”、“黑哨”一度出现了失控的局面,导致联赛公信度滑坡,差点造成无法估量的后果。

2.3 对精神文化发展的缺失

足球作为一项竞技运动,有其外在和内在的表现形式。内在的表现是人性的具体体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稳定性,构成人的精神内核,作为人思考、行动的中枢神经。一定程度上说,中国足球,就是中国人在足球运动上的文化、思想表现。精神文化的缺失势必造成思想观念的滞后、文化氛围的低迷和素养和职业道德欠缺。

第一、思想观念的滞后,缺乏先进足球理念的认知水平。自中国足球走向职业化道路,不断吸取国际足球职业化发展模式和改革的同时,在中国足球发展的进程中,聘请外籍优秀教练执教、选派教练员出国学习深造和多形式的教练员高级培训班的案例,但是,并没有取得很好地效果。世界足球先进国家突出的是训练实效性、模式的多样性和运动的特点性,而我国缺乏对训练时效性的掌握、训练模式单一和缺乏对现代足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相悖于现代足球发展的趋势。例如“全封闭训练”、“体能测试”、“统一冬训”等。在我国足球运动发展滞后深层次方面在于管理者们必须用胜利减轻他们的压力的功利足球思想观念的影响下,排斥先进足球理念和足球运动长期发展的观念。这种思想观念导致我国教练员过多依赖经验和缺乏尝试先进足球训练理念改革的信心,促使教练员在长期训练指导过程中的经验依赖性、理论知识储备不够、知识能力低下,凸显了训练指导水平的不足。

第二、足球文化氛围的低迷。大众足球文化和球迷文化的发展程度带动着参与足球运动的群体,是衡量一个国家足球文化底蕴的两个重要因素。中国青少年足球的发展与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经济发展特征以及中国人的生存法则存在着天然对立,中国青少年足球在不断的、大幅倒退是社会原因、是教育原因和足协管理者的权力布局的原因造成的么?实则造成这种局面不是单纯体制的原因,同时,还缺乏文化层面的深入挖掘、分析和战略提升。

中国足球在职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凸显了职业和利益的层面,忽视了足球文化氛围的营造。一是大众足球文化的缺失,影响青少年参加足球运动积极性。青少年群体作为足球运动发展后备人才和推动力,世界足球强国深知其重要性,对于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普及和培养都有完整的体系,途径主要包括俱乐部和学校。完整的体系使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普及与运动员的培养达到了有机的结合,促使优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层出不穷,是各国学习的典范。而中国俱乐部和足协在吸引青少年参与足球运动,建立青少年训练系统方面却是急功近利:各俱乐部过于利益化,注重于保级、夺冠等因素,过度集中在现有的球员人才市场,以买卖、租借的球员方式来进行球队建设,忽略了自生梯队培养建设的体系和长远利益利益。二是球迷的价值和利益得不到重视;在国外足球早已经不是一项简单的体育运动,为创造出属于俱乐部特有的球迷文化,俱乐部非常重视与球迷的关系,设置专门的机构来完成与球迷建立沟通和服务渠道,使俱乐部文化融入当地人们的血液中,人们对足球的热爱与忠诚就跟信仰一样无法改变。即便是一个不知名俱乐部的球迷,他也会骄傲地告诉你,“因为我是这个城市的人”,其实这就是一种文化,一种深入骨子里的足球文化。而中国俱乐部忽视了球迷的价值,没有把球迷当作俱乐部发展的一部分,缺乏与球迷的沟通和关系培养,哪怕花钱雇球迷为球队加油,也不愿将钱投入到与球迷的沟通和长期培养上。甚至经常出现因各种利益因素搬迁主场,抛弃球迷的情况。

第三、足球运动员素养和职业道德欠缺。球员是足球职业发展的基础,其职业行为在职业足球的发展和立足中占最根本的地位。作为一名职业运动员,竞技水平只是其应具备的能力,素养和职业道德是其职业行为规范的准则和价值观念的体现,表现在竞技比赛、训练和社会活动中。其行为道德准则要与社会公认的法律标准、伦理道德相匹配。然而由于对球员文化教育的忽视,导致球员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不足,加上足协、俱乐部对运动员管理上的疏忽,致使运动员在联赛职业化后与国际足球收入接轨,而道德素质却没有与国际水平接轨。运动员在赛场内外的表现堪忧:比赛过程中殴打、谩骂裁判、对手,打假球、恶意犯规、消极比赛等恶性事件频发;比赛场外打架、泡吧、嫖娼、吸毒等丑闻层出不穷;这些运动员的不端行为严重损害了中国足球的形象,以致商业价值和品牌形象进一步受损。频发的负面事件严重阻碍了中国足球的发展。

3 结语

中国足球的发展任重而道远,虽然目前的职业联赛、青训体系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纰漏,但是在中国足球逐渐成熟的道路上,一定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以冷静、缓和的心态去思考发展策略和总结经验教训。面对未来,循序渐进的发展道路可能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因为只有通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积累,才能爆发出雄厚的能量。对于中国足球来说,只有经历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积攒,才能够获得一览众山小的成就。

国足的发展不仅要敢于吸收外来足球先进文化,更是要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地吸收外来足球先进文化。只有从物质文化、机制文化及精神文化等方面建立适应足球运动职业化、市场化方向的先进文化理念和体制机制,改造那些不利于中国足球进步的思想文化,完成文化重塑,萃取国外优秀足球联赛发展的先进文化,强化自身促进更加精确的理解其中的精华,进而有所作为。其次,中国足球的发展在吸取外来先进足球文化的同时,要依据自身发展的特色勇于创新。创新促进事物不断发展和完善,但是创新不能脱离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中国足球的发展绝不是盲目跟随外来足球先进文化,而是为创新作铺垫。只有创新才能超越,从物质、管理和思想层面的根本性去进行一些改变是我国足球发展的必然手段。

猜你喜欢
职业化足球运动俱乐部
足球运动对超重、肥胖儿童和青少年体质与健康影响的系统综述
整体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的职业化探索
包头市第十一中学学生足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
中职体育教学中有效开展足球运动的研究
世界杯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加速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