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勇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人民先后经历了贫穷型社会、温饱型社会、小康型社会,现在即将过渡到共同富裕型社会。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人们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生活需求逐步扩展、生活层次逐步提升,同时对健康理念、保健理念、养生理念、长寿理念的追求也不断深入人心。健康长寿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永恒的理想追求,社会越进步、经济越发展,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追求就越强烈,对健康产品和服务的总需求就越大,最终会呈现为爆炸性的急剧增加,形成波及全世界的健康革命。近些年来,我国健康产业在医疗卫生、营养保健、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逐步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1],已经形成了贯穿“生老病死”全生命链的广大需求体系和广阔市场空间,覆盖“一、二、三产业”全产业链的庞大供应体系和强大供给能力的大健康产业。2016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突破3万亿元,达到世界第一。《2016-2021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市场运行暨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预计, 2021年将达到12.9万亿元,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7.26%。[2]以中华文明为代表的东方生命文化即将引领人类对生命健康认知观念从“治已病”向“治未病”的方向转变,进入全人类大健康文明新时代。河南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大省,2016年GDP国内排第五名、中西部地区排名第一。2016年12月,国家批复郑州入选国家中心城市,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城市群正在快速崛起。在新时代背景下,河南亿万人“中原崛起”的百年梦想正在迎来实现的新希望与新机遇。当前河南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要抓手,充分发挥好、利用好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引擎”带动效用,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朝阳产业,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要素最优配置,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把积极推进大健康产业摆到河南省产业发展战略的重点位置上,形成河南产业跃升新动能,提升河南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1.1 发展大健康产业是满足新时代社会人们根本需要的必由之路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们总是首先满足迫切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健康则是维系生命的最基本保证,所以每个人首先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健康,满足基本需要;长寿则是人们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建立在健康满足基本需要得到保证以后的最高层次需要,所以健康长寿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永恒理想追求,既是人们的最根本需要,也是人们的最高理想追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时讲“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强调了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成就巨大进入新时代,另一方面是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包括人们对健康长寿追求的需要,但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并不支持满足全部人们的这种需要,存在供给不充分和供求不平衡问题,这是新时代背景下产生的需求端与供给端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要解决这种新问题、新矛盾就必须从供给端入手,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有机结合、统筹资源与协调发展相结合,探索构建中国健康服务新模式,打造健康产业生态新平台,推动国家大健康产业政策的规范发展,加大社会提供优质大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力度,来满足新时代社会人们日益增长的大健康需要,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战略目标。
1.2 发展大健康产业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国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这句话从根本上说清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意义。健康对个人来讲是最大的财富,对国家来讲也是最重要的生产力,人民健康与国家富强是紧密联系的。中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的健康和幸福,只有人民健康幸福了,才会有更多更好的精力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去,我们国家的生产力就会得到发展,就会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国家的综合国力就一定能够得到提高,进而实现强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以发展大健康产业不光是为了解决当下的经济问题、民生问题,也是为了高质量的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国之路。
1.3 河南重点发展大健康产业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优化经济结构的创新之路
河南经济多年来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但是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要素红利、投资驱动带来的巨大发展动力逐渐消失,原有经济结构需要优化升级。“十四五”时期河南要继续发挥经济高速发展的巨大潜能和强大优势,就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供给空间,挖掘需求潜能,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河南重点发展大健康产业正是推进结构调整,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达到优化经济结构的创新之路。
地缘优势得天独厚:河南古称中原、豫州、中州,简称“豫”,位于中国中东部,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机场、高速公路、铁路网四通八达,交通便捷;自然禀赋优良: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大别山三大山系自然生态景观类型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气候兼有南北之长,人居环境良好,截至2015年底河南省总人口10722万人(常住人口9480万人),全国占比7.8%,人口资源优势十分明显;人文资源优越:河南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有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商丘等古都,是中国古都数量最多最密集的省区,文化茂盛,文物古迹、历史名人众多。截至2017年河南有世界文化遗产6项2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8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3处。为河南省发展疗养康复、休闲养生、健康养老等“养”字诀大健康产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自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版图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连续多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经济增长重心不断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一些重点地区对区域发展的支撑作用愈发增强。河南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居中国第5位、中西部地区首位,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河南农业基础雄厚,是全国粮食生产第一大省,粮食、棉花、油料、肉类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河南工业强盛,形成了四大传统优势行业:化工、有色工业、纺织、钢铁;六个高成长性行业:建材、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轻工业、食品工业;四个先导性行业: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河南商业发达,2016年郑州入选国家中心城市,拥有郑州商品期货交易所、国家级航空港经济实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物流中心和枢纽市场。一言以蔽之,河南具备发展大健康产业良好的前期产业基础。
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的是人,人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健康水平的提高必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3]大健康产业是具有无限潜力的朝阳产业,符合人类发展和时代发展的要求,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当前河南处于加速工业化,并向知识社会转型的重要节点,这个时候重点发展大健康产业具备良好前景预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完善产业结构调整,完成产业优化、转型升级,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要素最优配置,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提升河南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满足河南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截至2015年底,河南总人口10722万人,居全国第一位,占比7.8%,国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17位,占比1.74%。[4]河南要用全国1.74%的土地养活全国7.8%的人,再加上河南作为产粮大省,必须保证农业用地,耕地红线不能破。在此基础之上,还要搞好城镇化、工业化,因此河南省人地矛盾十分突出。
《河南统计年鉴2015》显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2651.74万人,占全河南省总从业人员数的40.67%,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995.57万人,占比30.61%,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872.72万人,占比28.72%,农业从业人数占比较大。
河南省虽然工业体系相对齐全,基础较为雄厚,但是偏重传统。建材、能源、轻纺、冶金、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比重大,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产业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小,初级、中间产品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最终产品少。
据河南省教育厅公布的《2016年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29所,本科院校55所(其中公办38所),占42.64%;高职高专院校74所(其中公办54
所),占57.36%;成人高等学校11所,占8.53%。全省82万人参加高考,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8.80%。[5]高等教育水平居全国末流,与经济发展水平严重不成正比。
2.5 原有健康产业结构不协调、发展不均衡、缺乏创新,整体动能不大
河南健康服务产业链主要有五大基本产业群:医疗产业、医药产业、保健品产业、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健康养老产业,[6]但存在产业结构发展不协调、不均衡现象。如:1资源主要集中于医药产业和健康养老产业;2健康养老水平低于全国平均;3健康服务行业存在着较大的地域差异;4 缺乏以基因技术和细胞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医学科研创新项目;5互联网在线医疗、智慧医疗等现代网络医疗技术整体发展缓慢等。原有健康产业模型与商业模式普遍存在着某些自身局限性,不是有重大的要素性缺失,就是有重大结构性缺陷,缺乏创新,整体发展动能不大。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健康中国背景下,河南重点发展大健康产业必须要精心进行顶层设计,政府要当好“总设计师”,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各自运行机制,“顶层设计”一定要呼应“底层冲动”,避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科学制定全局性战略规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去开辟大健康产业的商业蓝海。
发展大健康产业顺应了全球经济的发展潮流,河南应将大健康产业列入产业招商引资引智的重点,挑选有竞争优势的战略合作伙伴,推进资源互补,实现合作多赢。
3.3 推动健康产业企业向“大健康产业+”战略转型和改造升级
行业要发展,推陈出新是必然选择。首先要牢牢把握健康产业的发展趋势,找准行业由生物疾病医学模式向生态健康医学模式转变,由疾病医疗产业向健康养生产业转变,由医学类“治已病”消费向保健类“治未病”消费转变的变化方向。其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动力,必须推动大健康企业不断加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向“大健康产业+”战略转型和改造升级,深度融合互联网+、金融+,深度挖掘和全面提升大健康产业价值链。
充分发挥河南省农业大省、人口大省、中医药资源及文化
大省的优势,在中医养生农业、健康养老产业、健康文化服务产业等领域加速培育一批具河南特色的大健康产业优势企业,抢占国内大健康产业发展制高点,提升竞争力。
3.5 加快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落实好中央转变政府职能各项决策部署,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对市场的过多干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打造服务型政府,提高行政效能。
一是推动中医药健康文化理念在人民群众当中的传播,达到需求侧“增知扩需”的目的;二是完善健康产业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吸引与培养优秀行业发展必须人才,特别是加大对以基因技术和细胞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医学、在线医疗、智慧医疗等高精尖科研人才和科研创新项目的培养与支持力度,达到供给侧“提质扩容”的目的。
3.7 利用优势互补,推动产校合作,建设国家级大健康产业发展技术中心
以郑州大学“双一流”大学建设为契机,联合河南农业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利用其学科及人才优势与南阳宛西制药、河南民生药业等医药企业的资金与行业优势相融合,共同合作建设国家级大健康产业发展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