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校女大学生科学健身新探讨

2018-11-26 18:29:20曾小金
运动精品 2018年10期
关键词:运动量体育锻炼科学

曾小金



当代高校女大学生科学健身新探讨

曾小金

(仰恩大学体育部, 福建 泉州 362014)

高校的体育教育是承接社会的重要环节,有必要加强高校女生科学体育锻炼的引导,培养科学体育锻炼的意识,建立女生的终身体育观,让其养成运动好习惯,把终身体育意识带入家庭。

高校;女大学生;科学健身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参与体育运动的女性人数也有所增加。据统计,目前我国从事体育锻炼的女性人群已占到40%,同时问题也出现了,根据有关方面专家研究发现,不合理的体育运动反而会给女生健康带来伤害。在2017年两会上南京薏凡特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刘宁娟提出了加强女性健身需要科学引导。张宗国在《论科学健身》一文中对什么是科学健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所谓科学健身就是指经过一定的健康教育,在掌握一定的解剖生理知识、卫生知识、心理知识、体育运动知识、营养知识和保健知识的前提下,结合医学检查,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在合理的运动处方指导下,进行健身活动、增强体质的过程。高校是承接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的女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的人才,更是未来家庭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健身,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长期锻炼的习惯都是在这个时期养成的,加强高校女生的科学健身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1 高校女生对体育健身存在的误区

1.1运动前,不喜欢做准备活动,特别是天气寒冷,一到运动场地就直接上大运动量,过度的运动训练把自己弄得精疲力尽甚至导致运动损伤,如脚踝受伤或是韧带拉伤,而一旦受伤又不及时处理或是处理不当留下一些疼痛,就会对在心理或是意识上对体育锻炼产生误区。

1.2女生认为一旦加强力量训练会形成男生体型的粗壮肌肉,会影响形体美,所以大部分女生不喜欢力量训练。

1.3在月经期间,对我校从大一到大四健美操选修班的近200个女生进行调查得出,有近70%的高校女生对在月经期间进行体育锻炼问题有很大的误区,认为对身体不好。

1.4减肥有两种,一种就是节食,能不吃饭不吃,可是遇到好吃或是高能量的零食,吃个没完,高喊着明天减肥;其二就是盲目加大运动量,认为运动量越大,出汗越多,减肥就越成功。

1.5运动安全意识不强,穿着皮鞋,甚至高跟鞋去爬山,认为不当时受伤就行了,在运动场地上穿着牛仔裤,便衣甚至穿着裙子去运动的女生大有人在,在对大一至大四近200名健美操选修班的女生调查当中发现,有65%的女生认为只要没有受伤能动这样穿着没有太大的问题。

2 掌握正确的科学健身

2.1 加强生理知识、保健与健身知识的理论学习

体育锻炼是强身健体的实践者,而体育理论是体育锻炼实践的高度总结和概况,是指导实践、促进体育锻炼发展提高的指导者。体育教学中理论教学的缺失已经严重影响体育高校女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了解,阻碍大学生对科学体育锻炼知识的运用。应根据高校女生在心理,身体上的特点,加强高校女生养生知识 、保健知识、生理知识的理论学习。

掌握科学的生理知识。女生在月经期间不宜进行激烈运动,但可以进行适度的运动,对于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环,减少月经期间盆腔充血,减轻小腹下坠或是疼痛者是有好处的。在这期间有些瑜珈动作是不适合练习的,同时也是不适合参加游泳项目运动的。

运动和营养是健身的两大要素。健身期间合理的饮食能让你的健身效果更完美,而错误的健身饮食方式则可能让你辛苦锻炼的效果大打折扣。科研证明,流汗消耗的是水、盐分和矿物质,而不是脂肪。减肥的关键是尽可能多地燃烧卡路里,所以应把运动强度调整到中等强度(最大心跳的60%~85%。)

运动强度的评定:一是自我感觉。经过锻炼后,全身舒畅,精神愉快,体力充沛,睡眠良好,食欲增加,四肢有力,说明运动量掌握得比较适当。如果锻炼后感到十分疲劳,甚至在休息一夜后仍有疲劳感,并有头晕、心慌、恶心、食欲不振、四肢无力、睡眠不佳等症状,就说明运动量过大。二是测脉搏。在锻炼后立即测脉搏,以每分钟140-160次为宜。如果低于此数,运动量还可适当加大;如果超过了就证明运动量过大了。就要及时调整运动量。如果出现了异常情况,就要及时进行全面检查,并注意休息调整。

2.2 加强科学终身体育意识培养

高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学校的体育是一门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学科,他们的身心健康不仅是个人的问题,更是一个民族的问题。由于女生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问题,高校的体育课要关注女生在校期间的健康状况,更要注重他们的未来。应培养高校女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才能实现高校女性在体育学科中所接受的教育在毕业以后能学以致用,终身受益。高校体育只是终身教育中的一个阶段,但高校的体育教育是女生系统教育的最后一站,是体育与社会体育衔接的关健时期,其主要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的能力,加强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其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女性在进入社会后担任的角色是很多的,工作、家庭、孩子会让他们在社会中非常繁忙,如何处理好这些事情,作用很大。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能形成一套合理的体育锻炼经验,使她们学会与他人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在高校中建立女性的终身体育观,可使其养成运动好习惯,将终身体育意识带入家庭,带动社会,推动社会的未来,影响下一代的身心健康成长,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

2.3 掌握女生科学的健身

2.3.1合理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项目

科学健身是提倡人们随时随地可以找到实际所需的适合个的体育运动项目。因此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还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切记盲目跟潮流锻炼。应学会科学地选择健身项目,这在进入社会以后也是一个重要的生活方式。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科学地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是非常重要的。比加身体体质弱或是疾病等因素的女生在健身中,须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切记盲目选项,加大运动量等。比如心脏不好的女生并非不能运动,长距离的马拉松是不适合参加的运动项目,但可以进行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项目运动;呼吸有问题的女生不适合参与激烈运动,可选择瑜珈项目;膝盖不好的女生,不适合选择登山项目。在高校期间,我们要注重培养女生结合自身特点以锻炼、减肥、交友、放松等不同的目的选择运动项目,达到最佳的运动效果。

2.3.2撑握正确的训练方法

其一,在运动过程中应遵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做好准备活动。热身运动是使身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有一个适应过程,突然的剧烈运动会使血管和心脏受到冲击,给心脏带来伤害,危害到身体健康。运动前的热身,可避免不必要的受伤。

其二,运动训练会使形体发生改变,与训练的方式和强度有很大的关系。在适当的负荷强度与重复频率,合理的恢复训练下进行抗阻力量训练会使体形更加健康、体态更加优美。应掌握适度的运动强度,控制好运动量。一些女性健身者在做器械锻炼时,由于配重不合理负重过大,对盆骨产生巨大压力,直接导致健身后遗症出现。超量的运动量对心肌有负担,会出现急性的心力衰弱,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时间一长会伴有头疼,食欲不佳,失眠等现象。

其三,运动频率指每周锻炼的次数,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看,每周锻炼的次数与锻炼的效果是有直接的关系,每周锻炼3次以上,每次运动时间在1个小时,更能取得更好的锻炼效果

其四,运动时间,有研究认为,人体运动在20-30分钟时间会产生的生理效益,进行30-60分钟的耐力性项目比较合适,对呼吸和循环系统刺激充分,易提高心肺耐力水平,且不易造成关节损伤。运动时间必须要持续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健身的目的,低强度的运动必须超过30分钟。

2.3.3做好健身的安全措施,包括场地、运动器械、运动工具、衣服、鞋子等方面

场所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户外还是室内,首先应确定你的场地是安全的,才能避免健身中造成伤害。特别是在户外运动的场地上,安全尤为重要。

其次,在有运动器械的场地,要确定这个器械是安全的,同时在运动过程中能完成,或是有专业的教练来帮助完成。

自我安全意识和保护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衣服和鞋子也是运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运动的女生要有专业的运动服装和运动鞋子,以保证在运动过程中的安全。由于女生的身体特征,运动过程中佩戴专业的运动内衣对女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女性跑者在跑完一场马拉松后竟然出现胸部出血现象,运动中的女生却不知在运动时胸部会呈倒8字形不规则的震动,这对女性会造成非常大的负担和伤害,而这种运动中不规则的震动会对胸部韧带造成伤害,甚至会造成乳房韧带断裂与拉伤,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只能通过手术才能治疗。在欧美国发达国家运动知识普及已有几十年,运动女性对佩戴专业的运动装备来保护运动中的自己的观点已经非常成熟,而目前中国市场的运动知识普及率还不到15%。对于女性而言,在参与所有运动时,应选择佩戴适合运动强度的运动内衣,对胸部进行保护,同选择一双适合运动的跑鞋是同等重要的。

2.3.4学会自我控制能力,锻炼应持之以恒

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社会生活质量提高了,但高校女生的体质却有所下降,电子产品的大众化,让很多的女生整天抱着手机,电脑,沉迷于网络游戏中,没有时间进行锻炼;就算有锻炼也难坚持下来。应加强学生的自我控制,做到“吾日三省吾身”。

3 建议

3.1利用现代的新媒体、微信平台,广泛传播体育科学健身知识

3.2建立相应的科学健身专家咨询系统,有利于更全面方便了解健身知识。

3.3在校园广播,校报上宣传科学健身知识,开展女性科学健身学术讲座。

3.4多组织女生观看体育赛事,使其了解体育,走进体育,爱上体育。

3.5 建立校园健身中心,有专业的健身老师团队,在他们的帮助下,给女性健身作出科学的健身指导计划。

[1]张宗国.论科学健身[J].菏泽师专学报,1999,21(4):91-93.

[2]孙宇.阳光体育背景下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2016(1):90-92.

[3]杨频.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健身方法的研究,2016(12):59-61.

[4]耿雨.全同健身背景下对缺乏科学运动指导带来的系列问题思考,(?):159.

[5]王翠翠,余刘勤,张静.女大学生健身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2016(7):130-131.

[6]王巍瑶.新媒体环境下健身理念传播的研究—以微信为例[D].2016.

[7]莫连芳.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概念的界定[J].江汉大学学报,2007,35(1):91-93.

New Probe into the Scientific Fitness of Contemporary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ZENG Xiaojin

(Yang-en University, Quanzhou 362014, Fujian, China)

曾小金,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运动量体育锻炼科学
大树的日常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2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24
每天基本运动量:走4000步
科学大爆炸
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科学
科学拔牙
你每天的运动量够吗
衰落的科学
雕塑(1999年2期)1999-06-28 05:01:42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祝您健康(1991年1期)1991-12-30 06: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