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背景下高职高专学校体育管理工作改革研究*

2018-11-26 18:29:20蓝开辉
运动精品 2018年10期
关键词:阳光体育体育运动课外

蓝开辉



“阳光体育”背景下高职高专学校体育管理工作改革研究*

蓝开辉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 泉州 362000)

“阳光体育”概念提出后,各高校日益关注其在体育管理工作方面的改革促进作用,并明确了课内加课外的体育运动指导方针。基于此,文章探讨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现实情况,据此从课内体育训练与课外体育指导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改革意见。

阳光体育;高职高专;学校体育工作;改革

1 引言

“阳光体育”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目标的群众性体育锻炼活动。通过“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从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意见》,文件就作为规定:“广泛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1]。但是,近十年过去了,“阳光体育”运动在高职高专的开展不尽如人意,除了思想观念的问题外,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不完善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正因为意识到这些原因,国家教育部2014年6月印发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教体艺[2014]4号,文中指出[2]: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管理,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竞赛活动、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领域制订规范文件、健全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监测。设置体育工作机构,配备专职干部、教师和工作人员,并赋予其统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各项管理职能。实行学校领导分管负责制(或体育工作委员会制),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体育工作专题会议,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学校各有关部门积极协同配合,合理分工,明确人员,落实责任。从文件的内容来看,目前高职高专的学校体育工作管理的改革显得势在必行。

2 高职高专学校体育管理工作概况

按照当前高职高专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特点进行分析,能够了解到综合管理的策略科学性与实践性优势更加突出,然而与此同时亦应留意到[3]:基于现实的改革工作特点加以分析后,能够明确绝大多数高职高专学校还未能就科学的管理体系产生清晰明确的认知,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所依靠的仍然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片面的以既有经验为出发点,对相关问题进行处理,这样便直接导致了管理体系内单方面分析、定量分析的形式占主导地位,无法借助更为科学的管理手段介入具体工作,也就难以达到理想的发展预设目标。目前,有些高校已经能够注意到体育教学管理方法的滞后性,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致力于学生由体育知识到体育意识的变革,再由体育意识到体育技能的自主发展思维训练,以此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这样的思路是和“阳光体育”背景相统一的,但往往仅停留于粗浅的理论知识层面,未能进入到行之有效的实践操作环节中去[4]。

3 福建省高职高专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现状

笔者通过实地调研、资料查阅等办法,对以福建省各所高职高专学校为代表的体育管理工作现状进行了细致了解,由此反思其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指出管理过程中背离于“阳光体育”背景的一些情况。

3.1 教学未能兼顾理想目标与现实需求

福建省境内很多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都存在内容相对单一的问题,往往只开设了足球、篮球、乒乓球等几项传统体育内容,一些在学生群体中广受欢迎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则未能及时引入,如跆拳道、武术、瑜伽等项目的缺位便是比较突出的问题,所以,有相当多高职高专学生均表示:现在学校所开设的体育课程并非自己感兴趣的。另外,一些高职高专院校还存在另一种矫枉过正的问题,即出于满足学生兴趣的考虑,片面追求体育教学内容的新异性,开设了过多华而不实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却忽略了体育项目运动价值的发挥。总之,学校在教学内容方面的丰富性不足,以及未能同时兼顾到理想目标与学生现实需求的问题,都是需要进行及时纠正的。

3.2 课内与课外指导效果不够明显

现在,很多人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教学效果产生质疑,主要来自于课内的教学不完善,与课外的指导不科学两个方面。有研究者对2007至2017年福建省高校(含高职高专)学生的体质检测结果进行统计,数据资料显示:受检测群体学生在肺活量、速度、耐力等方面的表现呈逐年下降的态势,另外一项针对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及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几所高职院校学生体质的调查,支持了这一说法,也就是说,高职高专学生体质发生下降,这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工作似乎进入到了一个矛盾的境地,即一方面学校的体育物质条件变得越来越好,运动场地、器材的配置更加齐全,可是另一方面,“阳光体育”的理念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在课内教学时,学生缺少选课程、选教师的自主权,处在一个相当被动的位置,同时又没能得到体育评价与激励机制的配合;在课外引导时,关于“阳光体育”的宣传做得还远远不够,使得有些学生没能意识到课外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或者是将课内所学与课外运动剖离开,不能使之连贯成为一个整体,弱化了体育运动的效果,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4 阳光体育背景下体育管理工作改革探讨

4.1 教学管理改革

首先,学校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水平。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在选课时,尽可能让学生享受到充分的自主权,既可以自由选课,也可以自由择师。每次开学之前,高职高专的体育部门管理者便可以对体育教学内容及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公示,内容中需要细化为教学计划、学时安排、教学进度、考核标准等,使学生可以对教学各项情况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并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做出理性抉择。与此同时,这样的操作方法也是有助于教师顺利授课的。二是在教学时,应当考虑到内容的娱乐性,在不偏离于基本教育指导思想的前提下,让体育教学活动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使之以一种娱乐休闲的形式得到学生的广泛赞许。举例来说,当进行一些户外体育运动项目的指导时,项目本身便对高职高专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教师利用增加户外活动机会或者优化户外活动内容等方式,将活动的吸引力放大,会更容易使学生受到基本技能与意志品质方面的训练。三是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目标结合起来,使学生基于自主学习与快乐学习的前提,主动进入到“阳光体育”的境界中去,保证教学内容为终身体育服务。

其次,高职高专学校需要对体育评价与激励机制给予进一步完善。可以说,营造形成一个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是对“阳光体育”号召的积极呼应,同时也是高职高专院校体育管理趋于特色化的方式,也就是说,现在所强调的“阳光体育”,固然是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同时也需要形成与之相配套的引导体系。为此,可以考虑从现代绩效管理理论中汲取灵感,科学地调整阳光体育评价与激励机制。第一,要进一步对评价体系进行完善,这是因为评价体系是体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否科学与健全直接关系到学生训练与运动的效果。评价体系的优化可以从不同子系统中以多元化的方式开展,如高职高专院校的管理者、教师、学生、课程、竞赛等,针对不同了系统设置相应的评价内容,并将它们结合起来,给出互相协调的评价标准,是极有意义的一项工作。第二,要进一步对激励机制进行完善,在管理过程中,以完善化的规章制度为基础,充分激发出管理者的工作责任心与积极性,特别是需要将体育运动项目的灵活性发挥出来,以此增强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

最后,在进行课内体育运动指导时,高职高专院校还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坚持视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原则。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在体育基础、个性特点等方面区别较大,所以教师应当给予其个性以充分的尊重,允许学生不同学习要求的存在,这样的尊重态度不但能够拉近师与生间的距离,同时还可以让测评环节更能适应“阳光体育”的需要,比如对于维修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应当接受一些利于手指灵活度方面的体育运动训练项目,对于护理专业与旅游专业学生而言,则需要在耐力训练与肢体协调能力训练方面加大力度等。

4.2 课余体育指导管理改革

首先,应当继续强调“阳光体育”的开展必要性,以使学生体质得到课余与课内的链接训练[5]。从本质上讲,“阳光体育”更加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与支持,以期帮助学生利用体育运动来增强体育运动能力及独立自主的运动参与品质,同时使其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如今,为了让强健体魄的目标得到进一步落实,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已经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视为一项重要教学工作目标,这种态度应当持续坚持下去,并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以此改变学生身体素质弱化的现实问题。

其次,高职高专院校需要构建形成一个适宜于学生课余体育运动的舆论氛围,使学生更能配合“阳光体育”的理念做好课余运动,不再桎梏于传统的课内思维。在“阳光体育”背景下,要让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论得到贯彻,使学生既要接受体育运动知识的与技能的训练,也要得到个性的充分发展机会。为此,高职高专院校需要将自身优势发挥出来,做到由点到面的广泛宣传,鼓励学生踊跃投入到课余体育运动中去。特别是因为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学校可以利用网络传播的优势,使学生随时得到课余训练的意识影响与方法指导。同时,高职高专院校还可以增进彼此或者与社会团体的联系,争取到更多的场地、器材支持,帮助学生带动更多人参与到课外体育运动中来,如举办体育文化节、融合活动的健身与娱乐功能、让更具地域特色与民族特色的体育娱乐项目成为课外运动的选择等,使学生的课余运动训练真正变得“阳光”起来,实现高职高专学生体育运动效果质的飞跃。

5 结论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发现,当前的高职高专学校体育管理工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突出体现在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管理水平不到位等方面,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认真总结,并提出合理化改革对策。总的说来,高职高专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功能众多、目标分散,因此表现出相当复杂的特点,因为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进行,在不断创新与实践过程当中,“阳光体育”背景将愈加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并将使之成为高职高专学校体育管理工作改革的动力,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提升。

[1]李剑.我国高校体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26):187-188.

[2]孙普海.我国高校体育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5,3.

[3]孟华.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及改革思考[J].新课程学习(下), 2014(11):179.

[4]徐泽民.“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管理改革的思考[J].运动, 2014(8):5-6.

[5]胡颖.“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管理的改革思路[J].普洱学院学报,2016,32(6):52-53.

[6]任妮妮.民办高校体育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J].当代体育科技,2016,6(28):59-60.

[7] 李文彬.体育毕业证开创学校体育新时代[J].体育教学, 2016,36(5):40-41.

On the Reform of Sports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unshine Sports"

LAN Kaihui

(Quanzhou Preschool Teachers College, Quanzhou 362000, Fujian, China)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6年校级课题《“阳光体育”背景下高职高专学校体育管理工作改革研究》,课题编号:QY2016-09。

蓝开辉(1981—),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阳光体育体育运动课外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闲暇体育促进校园阳光体育发展的有效策略研究
商(2016年32期)2016-11-24 15:17:01
边远山区农村小学如何有效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5:43:44
体育运动小常识
啦啦操融入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可行性分析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4:20:31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呆呆和朵朵(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