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姜伟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南宁市中学体育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构建
何姜伟
(广西大学附属中学,广西 南宁 530001)
以南宁市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契机,从目标机制、创新机制、构建机制等方面,针对南宁市中学体育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别提出了战略对策,旨在建立具有时效性的新教学模式。
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构建
为了提高青少年健康体质,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1]《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的意见》[2]《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3]等一系列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管理办法和指导纲领性文件。但出乎意料的是,以大力推动青少年体质健康为目的的改革与指导,在2010年开展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反映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幅度明显减小,但仍存在继续缓慢下降的趋势。根据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报告的相关证实学生体质仍然缓慢下降主要问题在于中学体育课程与课外体育锻炼兼容性问题有直接关系。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体质健康是一切的基础,如果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日况愈下,国家的发展就无从谈起。中学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重要阶段,是建立终身体育的纽带。因此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师要从国家大方针政策的引导,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主要目标。
南宁市目前主要采用的体育教育教学模式主要90年代的模式,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暴露出一些弊端。
体育学科相对语数英等主课,从学校领导到家长的认知都存在片面,对体育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主要体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在宏观层面,由于在思想上不够重视体育教育,缺乏战略性认识,造成在学校资源的投入与分配上存在偏差,造成长效机制的破坏。最终将面临体育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不足,造成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下降,学校体育文化氛围缺少;在微观层面,学生面临巨大的学业压力,来自学校、父母的督促,造成学生内生激励机制导向的偏失,根本没有课余时间参与体育活动,甚至是体育活动、体育知识学习和锻炼的时间被挤压等现象,课余时间都用于补习,写作业等方面,根本没有时间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中学体育课程目标以提高学生体育素质为根本点,而体育素质是由身体、心理、体育文化和终身体育4个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在中学体育课程中为了能够完成教学目标,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和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强调身体素质,而忽视心理、体育文化和终身体育的功能作用。通过走访调查发现目前南宁市仍然有教师教学的过程以单纯性的身体锻炼为载体,以学生考试成为最终目标,通过体育测试成绩最为学生体质健康的衡量标准,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为核心的体育目标的认定。
目前南宁市体育教育内容和形式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理念落后,教学理念是体现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但目前仍然还有很多教师是一份教案用几年,教学形式一成不变,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本位教学模式,学生则是作为客体,被动是教学。采用这种模式的体育课程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学生参与度低。阳光体育运动主要强调在快乐中锻炼,把学生作为体育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无法满足中学生的需求,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根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教体艺〔2006〕6号)》的文件精神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以达到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为目的。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规定体育课程是通过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的体质健康为目的。因此,阳光体育运动的活动目的与中学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形成目标一致,充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于中学体育教育模式的构建有显著的帮助,有助于进一步丰富阳光体育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二者交互影响、相互激励、协同发展。
中学体育课程的构建应当把侧重点放在培训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培养学生体育锻炼,而不是模式化的重复练习,造成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厌倦。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爱好和习惯,也是实现阳光体育运动提倡“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的目标。在课程创新方面,要充分利用“大课间”的形式进一步丰富民俗体育项目等内容,以增强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选择空间,促进阳光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
在构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时,体育教师应该发展专业知识与技能优势,作为实地指导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引导着,建立阳光体育与体育教学的桥梁。体育课程教学受到上课时间的限制,而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在时间、场地上更开放、自由,不受课程教学目标和规定的限制,能够最大化的为学生的提供运动平台。充分利用课外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体育课程的延续和补充,在资源整合上能够实现最大化效果,保证了校园阳光体育运动与体育课程的规范化。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主要是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来吸引广大学生,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到运动快乐,从而培养中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习惯。因此,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南宁市中学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并不能仅局限于体育课堂之内,课外体育活动也是关键所在。只有充分利用好阳光体育运动的优越性,弥补体育课程的缺陷,实现课内、课外时间的合理化、科学化。“一体化”模式应运而建。每个学校根据学生自身的实践特点,有计划的组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在体育教学之余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大课间、早操、课外活动等能够促进体育教学内容的方式,并努力促进它们之间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形成相对完整的体育教在阳光体育运动的活动方学形式,促进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在中学阶段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利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契机,加强对中学生对终身体育的理解,加强体育意识、理念的培养。中学生喜欢参加各种不一样的体育活动最大的原因是兴趣和欲望,活动形式与内容成为吸引学生自主自觉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关键。体育课程教学指导学生理解“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阳光体育能够量化“健康第一”的理念,通过科学的体育健身习惯,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兴趣爱好。因此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让中学生们以兴趣为引导,会使学生体验到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在。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对体育课程改革创新的一个契机,发挥其功能特点能够弥补传统体育教学中的不足,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培养兴趣爱好,养成终身体育的目标。
[1]汪波,周学荣,李慧萌.“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的困惑与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5):112-117.
[2]陈雁飞.我国“阳光体育运动”初始阶段的现状与推进策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5):75-81.
[3]徐勤荣.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和对策[D].首都体育学院,2009.
[4]杨清.落实“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5]王明立.“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与普通高校体育新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构建[J].体育与科学,2008(5):93-97.
[6]任朋达.长春市城区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
[7]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8):10-14.
Construction of Creative Teaching Mode of PE Curriculum in Nanning Middle Schoo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unshine Sports”
HE Jiangwei
(Affiliated Middle school of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1, Guangxi, China)
何姜伟(1988—),学士,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