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与迎:两种境遇看城乡广场舞的发展*

2018-11-26 09:16廖慧萍
体育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广场农村

廖慧萍



拒与迎:两种境遇看城乡广场舞的发展*

廖慧萍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广场舞给城市和乡村带来不同的影响,也遭遇拒与迎两种不同的境遇。文章分析广场舞在城市和乡村中的发展经历,指出加强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与管理,培养广场舞社会指导员,城市广场舞下乡是城乡广场舞发展的重要举措。

广场舞;拒与迎;城市;乡村

广场舞以独特的健身方式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迅速发展为群众健身锻炼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广场舞的影子。广场舞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城市居民各种权益之争,也引发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不少人对广场舞的态度由最初的赞赏变为抵制甚至是敌意,寂寞的农村仍一直欣喜着广场舞带来的热闹。城乡广场舞的发展成为国人需理性思考的问题。

1城市中的广场舞

1.1 2007年之前默默存在的“时髦”

20世纪80、90年代及21世纪初,广场舞一直在我国各大中小城市中存在,以交谊舞为主,两个人一组,多为男女组合,在男性不足的情况下也有女性与女性组合的,中老年人居多。也有跳霹雳舞,以男青年为主。活动时间为清晨、晚上,活动地点多为公园。人们对此看法是时髦,是有闲人的事,改革开放初期的人们特别忙,能赶时髦的人不多。桂林市滨江路人行道宽阔平整、又有路灯,树木高大,又在漓江边空气好,早晚都有人跳舞,舞队不多,相隔几百米,互不干扰,20年中舞队的规模基本不变。广场舞一词不知源于何时,在“独秀”搜索引擎以广场舞为标题进行中文搜索,发现最早关于广场舞的文章题为“广场舞的变奏-天鹅艺术节广场集体舞观感”刊发在1989第10期《舞蹈》上。从1989-2006共检索到报纸文章14篇,期刊文章8篇,由《浙江画报》1997年第1期中的《十里长街舞翩跹——1996年全国第六届广场舞决赛记实》可知:早在1996年就曾举办全国六届广场舞,然遍寻不见前五届比赛的文献资料,可见当时广场舞并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广场舞就如此静静地存在于城市中。

1.2 2007-2012年广场舞是一道“城市亮丽风景线”

“奥运文化广场”是奥运会期间的一项大型综合性文化活动。2007年,人们对广场舞的关注突然增多,2007年国内报纸中题为广场舞的文章共有17篇,比之前20年的总和还多。在奥运期间,由北京创编的4个广场舞蹈在26个奥运文化广场正式上演,并将向全国范围推广。2008年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将广场舞推向了全国,掀起了广场舞的高潮,各地纷纷举办广场舞大赛。“广场舞大赛:“舞出快乐灵魂的节拍”、“在优美的旋律中起舞——西宁地区千人锅庄健身广场舞侧记”“广场舞,男女老少一起跳”……这样的报纸文章牢牢地吸引人们的目光,人们对广场舞极尽热情、赞美、欣赏,广场舞成为一道“城市亮丽风景线”活跃在城市的广场、公园、街头、巷尾,还有一些中学将广场舞引进校园,如:富宁新华中心校学生跳民族广场舞(文山日报,2008-12-23)。2008年报纸中题目包含广场舞的文章共有36篇,是2007年的两倍有余,之后的几年仍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2012年高达831篇。期刊文章的数量、时效性不及报纸,但是也呈现同样的增长趋势(见表1)。张晓华提出发展广场舞有利于促进和谐文化建设[1]。杨继红提出广场舞能强身健体、愉悦健心、益智健脑、健美塑形,会给群众文化带来勃勃生机[2]。兰政文认为广场舞是一种养生方式。还有学者赋诗填词赞美广场舞[3]。广场舞一时火遍大江南北,成为城市的名片、亮丽的风景线。

表1 2007—2012年题目中包含广场舞的报刊文献量

年份200720082009201020112012 报纸(篇)173674149330831 期刊(篇)2047938

广场舞在城市兴起并快速发展,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广场舞起点低、种类多、娱乐健身、开放等特点吸引了众多人群。其二,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人们为追求健康掀起广场舞热潮。其三,电视媒体的正面宣传为城市广场舞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四,银行、财富管理公司、旅游公司、房地产公司看中了广场舞的人气,联合电视台举办广场舞比赛,使广场舞参与者的数量和广场舞品质大幅提升。其五,空巢、老龄化社会来临,籍广场舞抱团养老思想的蔓延。

1.3 2013-2016年冲突与思考“大妈变坏了”

广场舞群体和参与人数的不断增加,可用于跳舞的公共场地却不断减少,跳舞的热情驱使大妈们努力寻找、挤占一切可以跳舞的场地,导致许多由场地引起的纠纷。群体人数的增多以及临近舞队音响的干扰,舞队只好将音乐声调大,原本悦耳的音乐变成了影响居民休息的噪音。于是人们从静静地欣赏到推崇热爱,再转向忍无可忍地抗拒抵制,小区“广场舞”成了“扰民舞”。广场舞大妈仿佛一夜间成为众矢之的,对她们的讨伐、辱骂、以及冲突事件充斥各媒体、网页,许多年轻人认为曾经可爱的大妈变坏了,广场舞大妈倍感无辜又无奈。

在“独秀”搜索引擎以广场舞为标题进行中文搜索,并从搜索结果中检索包含纠纷/问题/噪音/扰民/冲突的期刊文章和报纸,结果见表2。2012年之前关于广场舞引发的纠纷、问题极少,主要表现在扰民。2013年、2014年是矛盾冲突高度集中爆发的两年,相关的期刊文章和报纸文章合计有1000多篇,平均每天两篇,城市噪音、扰民是最为突出的矛盾,是引发冲突和纠纷的主要原因。其实大妈还是大妈,但是由于城市小区人口密集,小区活动空地不断被新建的楼房或是小车挤占,活动场地减小和广场舞人数增多的矛盾使我国城市规划不合理、公共活动场地不足的问题凸显出来。

表2 广场舞所引发问题报刊文献统计

中文报纸(篇) 中文期刊(篇) 纠纷问题噪音扰民冲突合计 纠纷问题噪音扰民冲突合计 2011年以前10311015 000000 2012年00514120 010001 2013年33156928418419 00139123 2014年253733247319886 7159351076 2015年622481784258 143311231596 2016年511381143171 10374241893

2乡村的广场舞

2.1远近之乡村广场舞

在开阔的场地上舞蹈起源于乡村,最早是作为一种祭祀仪式的舞蹈。人类利用舞蹈形式来传教劳动方式及图腾信仰,巫术宗教祭礼活动和表现自身情感等,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中仍然沿用至今,如:在湖北的土家族至今还用舞蹈形式讲述着他们的过去和历史,在广西、贵州山区的苗族一直流传着场面宏大的“芦笙舞”。现代意义所指的广场舞大家普遍认为源于城市、由城市向乡村发展,乡村广场舞的开展要比城市晚几年,当广场舞在城市饱受诟病和争议的时候,广场舞正在乡村蓬勃发展。专家和学者们对城市广场舞的研究积极性很高,却对农村广场舞的关注度较低,与乡村广场舞开展晚且矛盾冲突少不无关系。

2.2从“汗滴禾下土”到“汗洒广场舞”

农民,仍然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群体,农村体育人口远远低于城市,农村体育的发展有利于我国体育人口的提升。一直以来女性参与体育的人数远远低于男性,农村女性的体育参与人数就更低。在传统观念中,农村人每天都在劳作,所以不需要参加体育锻炼,而且繁重的劳动也让农村人没有时间去参与体育锻炼。人们对农村女性的印象是勤劳贤惠,每天除了在田地间劳动,回到家中还有大量的家务活。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人的闲暇时间多了,接收的外界信息也多了,健康观念在不断改变,重视身体健康,追求美的形体、美的生活。欢快的歌舞是腼腆、羞涩的农村妇女追求美好生活的最好表达。

从“汗滴禾下土”到“汗洒广场舞”体现了农村女性体育健身观念的可喜转变,也反映农村女性地位的提升。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男性进城务工。农村,成为妇女们的农村,她们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是村庄真正的主人,家庭的幸福和谐掌控在她们手里。她们抛却传统观念对她们的禁锢,穿上漂亮衣裳,在广场上、舞台上翩翩起舞,舞出的是独立、是自信。

2.3 女人迷上广场舞,男人爱看广场舞

最初,农村的男人们看电视中城里人跳舞觉得城里人就是美,看自家女人跳舞觉着是不务正业、不正经,慢慢地,觉得自家的女人也很美,特别是穿上漂亮的服装、化点妆,跳起来比城里人好看,越看越爱看。看自家媳妇的广场舞表演,满满的自豪感油然升起,平常下地除草种菜、担肥淋水的媳妇在舞台上也有模有样,腰也能扭,双眼顾盼间也能生辉。晚饭后,老媳妇小媳妇们聚在一块跳舞,一些还没上学的小孩不时地跑来跑去,也有跟着一块跳的,男人们则在一旁喝茶聊天,不时瞟两眼在跳舞的自家媳妇,辛勤劳作后的身心得到放松,等困意袭来,媳妇们也跳尽兴了,于是各自散去。乡村的广场舞,不管什么时候演,都有人围观,有人鼓掌,有人放鞭炮,那是发自内心的欣赏和喜欢。

2.4 广场舞让乡村不寂寞

乡村大多地广人稀,空地多,声音易散,不怕吵,有了广场舞晚上走在路上多了一点温馨,多了一份安全感。一些乡村青壮年多在外打工,村庄中多为留守老人、妇女和上学的孩子。乡村缺乏活力,晚上更是寂静,“元宵一过,村里就又没人了,就盼着有客人来,把村里热闹起来”说出了乡村留守人的寂寞。缺少娱乐活动人们或在家看电视,或聚在一起打牌、赌钱,生活很无趣。广场舞在乡村的出现可谓是激活了农村人妇女多年沉寂的心,焕发了青春与活力,人们纷纷从牌桌、麻将桌走开,舞起来,逐渐形成良好的、文明的、健康的消遣方式,让寂静的乡村变得热闹起来。

3 城乡广场舞的共同发展之举措

3.1加强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与管理

场地不足引发噪音等矛盾使城市中广场舞饱受质疑,而露天场地使城乡广场舞成为季节性活动,寒冷季节,大风、下雨的天气都不能跳广场舞。缺少照明,地面坑洼不平等都极大地影响跳舞,城乡广场舞的发展都亟需平整、明亮、可遮风避雨的场地,对已有的场地资源进行整合、科学管理,避免噪音扰民和场地纠纷刻不容缓。

3.2 培养广场舞社会指导员

运动是把双刃剑,锻炼得当受益匪浅,锻炼不当损害健康。城乡广场舞社会指导员十分匮乏,绝大多数舞队不知道什么是社会指导员,也没有专业的舞蹈老师进行指导,舞者基本缺乏舞蹈健身的相关知识,全凭生活经验和锻炼经验进行,常因动作不到位而影响锻炼效果或者动作不科学导致运动损伤。有一些舞队在组织队列时连基本的口令都不会喊,场面十分混乱。广场舞社会指导员的科学指导对健身和规范管理意义重大,培养与如此规模庞大的广场舞群体相匹配的社会指导员队伍任重但希望道不远。

3.3 城市广场舞下乡,城乡融合

在城里跳广场舞,舞姿再优美,也难得有人驻足欣赏;偶尔音响开大点,还要被邻居投诉。城市的广场舞远离生长的土地,有些营养不良,乡村的广场舞缺少专业指导,少了,选一些精巧美,选优秀的舞队下乡联欢,让城里大妈开心地秀广场舞技,为乡村广场舞作指导,在相互交流学习中发现和传播少数民族舞蹈、服饰、习俗等方面的文化。城里大妈还会把下乡当作一次郊游,欣赏乡村美景、吃农家饭、发朋友圈,买原生态的土货、山货回家,促进乡村土特产的宣传和销售。将来乡村发展旅游,有地方特色的广场舞表演会是一道文化大餐,吸引着城市的人们,可谓一举多得。

[1]张晓华.发展广场舞促进和谐文化建设[J].大众文艺,2007(9).

[2]兰政文.流行养生方式:广场舞[J].家庭医学(下半月),2012(10):48-49.

[3]谢玉萍.临江仙·广场舞[J].中华诗词,2012(5):35.

Refuse and Welcome: the Development of Square Dance in Both City and Countryside

LIAO Huiping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4, Guangxi, China)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3BTY003;2014年度广西高度学校科研项目,项目编号:LX2014035。

廖慧萍(1971—),广西桂林人,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群众体育。

猜你喜欢
广场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布鲁塞尔大广场
广场
新华广场记忆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
新农村 新一辈
广场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