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运动员体能训练探讨研究

2018-11-26 08:42:20
武术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有氧体能训练教练员

王 昆

山西省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山西 太原 030600

自行车运动作为一种可以直接体现运动员身体综合素质的比赛项目已风靡全球100余年。基于这样的特点,在自行车项目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提升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一直是该领域讨论的热点问题。体能训练方面的相关研究对于自行车项目的推动是不言而喻的,文章通过对自行车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特点以及原理进行探讨,寻找提升自行车运动员的综合素质的科学方法,以期达成比赛成绩提高的目的。

1 自行车运动的能量代谢分析

1.1 有氧代谢能力分析

有氧代谢能力指的是身体通过有氧氧化过程来产生维持身体活动的运转的能量,在对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评估时应着重从最大摄氧量、无氧阈、乳酸阈这三个方面来进行。教练员可以通过运动员对于摄入氧气的利用效率来测定其训练容量是否达标,观测运动员无氧阈的波动起伏,并将训练强度与之相匹配。另外,在备赛期间,为运动员进行定期的有氧能力测试可以为其调整训练状态,选择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运动短时高效的训练方法,帮助运动员提升训练水平,以达到比赛的耐力需求。

1.2 无氧代谢能力分析

与有氧代谢能力相对的无氧代谢来说,当机体摄入的氧气无法供给运动消耗时,机体只能使用更为高效的磷酸原供能系统及无氧糖酵解系统。磷酸原供能系统在短距离比赛,即10秒左右的冲刺供能,而超出这个时长就将转化为无氧糖酵解供能,在这种供能模式下,身体会消耗体内储存的糖原并代谢乳酸。因此,在短距离项目中,运动员的无氧糖酵解能力是与比赛有着显著联系的。当前自行车运动员接受的体能训练中,大多以有氧代谢能力的提升为主,而无氧代谢能力的训练相对较少,只有提升无氧代谢能力,才能使运动员在短时间、高强度的项目中体现出应有的竞争力,所以,应着重强化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这样才能达到比赛的冲刺需求。

2 自行车运动的力量训练分析

2.1 核心力量训练

核心训练目前已经成为许多项目中重要的训练内容,这与核心训练所要涉及的身体部位有着直接联系。核心部位作为上下肢连接的枢纽,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上下肢的力量协调做功,使整个动力链的动力输出更为流畅,这样才能将运动员本应拥有的力量素质发挥出来。具体而言,在运动员骑行过程中,上身需要保持较为稳定的姿态,尽量保持稳定,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稳定重心,减少阻力,更快地完成力量的传递。在核心训练的过程中,应循序渐进的提升难度,从“四个方向、三个维度”即“腹部屈、背部伸、侧向支撑、正向支撑”四个方向,“时间维度、稳定向不稳定平面维度、负荷维度” 来进行进阶训练,使用功能器械或人力辅助来帮助训练,遵循“小负荷、多组数”的训练原则,按照比赛实际需求来进行核心训练。

2.2 专项力量训练

只有将自行车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综合培养项目拆分为更具有针对性的专项性训练,实现根据运动特点进行专业化训练,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具体而言,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在自行车比赛中是不言而喻的,一般性的力量练习是无法满足比赛的实际需求,这就要求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按照比赛要求来进行专项力量训练。在自行车运动中,主要运用到的是髋关节以及膝关节的屈伸能力,其主要涉及肌肉为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臀大肌、内收肌群等。所以专项力量训练应从这些肌肉入手,在提升其绝对力量的同时加强快速力量的发展,还可以在力量训练过程中根据运动员的动作模式,利用不同坡度的模拟训练来实现专项力量的提升。

3 自行车运动项目体能训练中应遵循的原则

3.1 体能训练应结合具体项目来展开

在自行车运动中,比赛项目分类众多,所以在进行体能训练时应考虑到专项特点来进行体能训练的计划设定,不同距离、不同比赛时长的比赛项目对身体能量代谢配比消耗不同,在训练中应进行针对性调整,将项目中的代谢特点与体能训练中的能量代谢特征相匹配。

3.2 体能训练应注意难度分级及训练分期

每个运动员在训练水平与优势项目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掌握运动员的具体情况,按照其的实际情况来实施训练计划、分配不同的训练任务,安排更为个性化的训练,做到取长补短,在保持与运动员优势的同时弥补其不足,针对不同的训练分期来进行训练项目的难度分级,这样可以提升整体的训练效率。

3.3 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自我训练的能力

运动员除了在训练中执行教练员安排的计划外,还应在积极学习相关的运动生理学、解剖学、生化学、营养学、训练学、生物力学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从根本上理解训练的本质,将教练员与运动员的认知同步,这样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理解教练员的训练安排, 真正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印证理论,有助于提升运动员的自我效能,在训练和比赛中创造更好的成绩。

3.4 注重积极恢复与合理安排训练强度

体能训练的科学性是运动员提升综合体能的前提条件,教练员应在了解训练分期及训练项目难度的基础上对运动员科学分配运动负荷,避免运动强度过大而导致的身体损伤。运动员与训练安排应与其恢复情况相对应,只有劳逸结合,将能量消耗与恢复相统一,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语

自行车作为一种竞技性较强的比赛项目,在力量、速度上的展现较为直接。科学高效的体能训练方法对比赛成绩的提高存在着正相关,教练员应基于生理学原理来制定体能训练计划,并参考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并完成训练,将专项训练与体能训练紧密结合,全面提升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为运动员取得更好成绩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有氧体能训练教练员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中老年保健(2022年3期)2022-11-21 09:40:36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中老年保健(2022年2期)2022-08-24 03:21:54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1:18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今日消防(2022年2期)2022-04-15 21:47:15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冰雪运动(2019年1期)2019-07-22 03:37:28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糖有氧代谢与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