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文化教育价值及其在高校普及路径的研究

2018-11-26 06:43:11史朝兵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网球运动大学生

史朝兵

网球文化教育价值及其在高校普及路径的研究

史朝兵

网球运动作为四大绅士运动之一,一直以来受到广大大学生的追捧。从网球的起源来看,它是12-13世纪始于欧洲修道院而兴于法国宫廷供贵族消遣的一项游戏运动,由于宫廷十分注重等级观念和礼节,要求参赛者相互尊重、以礼待人,宫廷网球运动由于没有裁判裁定,计数比分完全依赖参赛的者的诚信。由此,可以看出网球文化就是要倡导相互尊重、以礼待人、诚实守信的品质,它对当代大学生人格的塑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也是其他教育手段无法比拟的。论文从分析网球文化内涵入手,进而分析了网球文化人格塑造和教学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普及网球的途径。

网球文化;高校;网球教学;影响

网球文化与是网球相伴相生的产物,网球运动发展到今天,一直以文明、健康、高雅的优点广受大学生的追捧,这也校园文化发展的注入一股鲜活的兴奋剂。有学者在北上广三地大学生中做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大学生中有64.3%认为网球是他们最喜爱的运动。由此可见,高校正迎来网球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校要以宣传、推广网球文化为抓手大力发展校园网球运动。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网球课程在高校已经普及,但教学模式还是以单纯的示范教学为主,教学理念只是固守网球技能传授教育原则,学校和教师并未意识到网球文化力对大学生人格塑造作用。这种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理念淡薄,只是通过示范-模仿的模式进行网球教学,显然已经不再适合当前大学生对提高网球教学质量的需求。

1 网球文化的教育价值

1.1 网球文化的内涵

经过近千发展演变,网球运动的技术、规则越来越科学,由网球运动发起网球文化也开始走多样化路线。为了精准地了解网球文化,作者对网球文化的内涵进行了一番梳理发现,网球文化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网球运动礼仪高雅而又文明[1]。网球始于修道院,兴于宫廷,而宫廷是十分注重等级观念和礼节的。在其发展的大部分时间,只供贵族参与,从事此项运动也成贵族身份的象征,因此,它又被称为贵族运动或是高雅运动。宫廷的等级观念和礼节又要求参加网球运动的人要相互尊重、以礼相待、此外,对观众的服饰、言行举止也要符合高雅文明的要求。其次,网球运动是诚实守信文化品质的有效载体[2]。网球运动发展的最初阶段,是没有裁判的,因此比赛的比分完全依赖参赛者的诚信和彼此信任。网球发展到现代,也是一样,以消遣为目的的网球比赛都是朋友之间的较量,他们比赛的目的单纯,只是为了切磋球技、战术等,无需裁判,输赢也是依赖参赛的诚信品质。从这个视角来看,网球运动可以说是对参赛者的诚实守信的品质的考验。其三,网球运动是团队精神的集中体现。网球文化传统的延续,使得现代网球也十分重视文明礼仪,因此,参与网球运动有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能促进教练与球员间的默契,还可以协调同伴间的鼓励与配合。因此,网球运动能凝聚团队精神。当代大学生在上述品质上还存在很大不足,为了让他们在踏入社会之前提高他们这类品质,就需要在开展校园网球运动的基础上,强化网球文化对大学生品质的塑造作用。

1.2 网球文化的育人功能

作为四大绅士运动之一的网球运动,它能培育大学生诚实、守信、谦逊、团结的品行,而与网球运动一同发展起来的网球文化对大学生个体的品行塑造作用已经成为当前高校网球研究的热点课题,由此可以,高校开展网球文化教育与网球文化建设刻不容缓。

1.2.1 立德树人功能

正是由于网球运动具有塑造大学生诚实、守信、谦逊和团结品质的功能,因此,高校网球教学应紧紧围绕培养大学生上述道德品质展开,尤其是在规范大学生的品行方面,要不余遗力地探索升华大学生道德修着的途径与方法,要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根据网球教学目标,有节、有理地推进教学,促进大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在网球比赛中,可以考察裁判员的诚信度,如果没有裁判的情况下,还能考察参赛者的诚信度,考察的内容主要涉及参赛者有没有故意犯规,有没有故意将没出界的球说成出界等 ,这些都能有效地考察大学生的网球道德水准。裁判只是一种外在的监督,真正遵守比赛规则依靠的是参赛者的自我约束力。同理,大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也需要遵守职场规则,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使自己融入职场,久而久之,这种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在平时教学与训练中,要培养大学生精诚团结的意识,相互学习的习惯和勇于担当的品质,通过教学与训练,潜移默化地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1.2.2 团队育人功能

很多人对网球运动有一个认识误区,那就是认为网球不像篮球、足球是集体项目,对团队合作的要求不高。团队精神是体育运动无穷潜力激发的后盾,团队配合默契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到取胜的难易。众所周知,团结是集众家之长,扬自家优势的良好氛围,这有利于团队项目的攻防设计有效而又完美。比如在网球双打中,默契度是致胜的关键,偶有失误,双方要相互鼓励,而非相互埋怨,只有充分信任对友,才能打出攻防配合,以达到致胜的目的。良好的团队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能为大学生走出校园,参加工作进行团队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3 心理导人功能

心理素质好坏直接影响着你在赛场的发挥,尤其是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反超对手就更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我们要培养大学生面对强敌不怯场的勇气,要培养大学生面对比分落后不慌张的定力。教育大学生集中精力,顽强拼搏,只要拼了,即便是输了也不后悔,要有赢球不张扬,输球不气馁良好心理素质。要求大学生在赛后可反复观看录像,善思考、勤挖掘、扬长处,避短板,形成不以一时输赢定英雄的气概。强大的心理素质是干好任何事情的基础,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他们日后的工作、学生与生活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2 网球运动在高校普及存在的问题

2.1 人们对网球的育人价值的认识问题

网球作为四大绅士运动之一虽然能被在校大学生所追捧,但也不少人对网球文化育人价值认识不深。通过对网球发展史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网球在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坚毅、团结、勇敢等品质的效果远比单纯的“说教”要好。而当前,我国大多数人对网球的认识还相当不够。调查数据显示:有17%的大学生是通过“法网”和“澳网”公开赛了解网球的,但进一步提问“你对网球的发展历史知道多少?”,这17%的大学生当中只有3.2%的略知一二;在对家长调查中发现:受访的32名家长中,只有12人听说过网球,至于网球的发展史知之甚少,在问及网球文化的育人功能时,他们当中85%的人回答只是强身健体。

2.2 高校网球场地质量和数量问题

网球场地是网球在高校普及的关键因素,如果网球场地太少,直接影响校园网球运动发展的规模和质量,通过对连云港市网球场地调查发现:目前网球场地只有三类:一是体育中心和连云港市体校的专业队训练与比赛使用的网球场馆;二是社会上以盈利为目的设立的网球场馆;三是高校用于教学的场馆。一般来说,第一类很少对外开放,而第二类虽然对外开放,但收费较高。第三类在课余时间便成了大学生打网球的主要场所。但由于数量和质量上的原因,根本满足不了校园网球发展的需要。就数量上来看,连云港市拥有8个以上场地的高校只有淮海工学院,而淮工有学生3.1万人,场地数与学生数之比为:1:3875,而教育部规定高校网球场数与学生数的达标比例为1:1000。就质量上来看,网球场地多数是以塑胶和硬板为主,草场地和沙土场地由于修建费用昂贵,保养难,因此,很少有学校修建。

2.3 高校网球师资短缺问题

优质的师资对于任何一项教育活动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网球也是如此,网球打得好,并不一定是好的教练,也就是说,网球教师不仅要具备高超的网球技艺,还要有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衡量一个学校网球师资的优与劣的标准有二条:一是数量,二是质量。就连云港市一市来看,现开设网球的院校中,教师与学生比是1:4320,有些院校从事网球教学的教师是“半路出家”的,没有经过系统化的训练和培养,他们只是对网球感兴趣,球技还过得去,真正从体育院校网球专业毕业的师资奇缺。

3 网球运动在高校普的路径分析

3.1 加强网球知识宣传,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赛事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已经在高校植入很深,深受广大师生的认同。当前,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主线也是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一主题思想的。因此,高校应强化学情分析,从生活入手,充分利用学校官网、BBS、微信公众号、校广播电视台、校报等媒体加大对网球文化的宣传力度[6]。倡导网球文化人格塑造和强身健体的价值,向大学生传授网球比赛中的礼仪规范、网球发展史等知识,使他们真心感受到网球运动的真正魅力,重树自信,投入到校园网球运动中来。

网球也是表现美,创造美的一项积极运动,而网球赛事是让这种表现美、创造美的运动表现在淋漓尽致的平台。作为网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网球比赛理应用来调动广大大学生参与网球运动的热情。高校可根据自身条件,每年应举力一次全球网球赛事,如果条件成熟,还可以举办网球邀请赛进行校际间的网球文化交流。一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二可以实现“以赛促教”。与此同时,利用全校所有的媒介进行全方位的宣传造势,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来观看比赛,同时以观看比赛为契机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网球文化教育。这样既可以调动大学生参与网球运动的热情,又能促进大学生个人道德品质的提升。

3.2 修建符合国家标准的场地,满足校园网球运动发展需要

高校要加大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场地数与学生数比,高标准,高规格建设网球场地以满足“校园网球”发展的需要。由于建造和维护的费用较高,提高使用效率,降低维护成本是当前高校非常关心的问题。为了从网球管理中求效益,学校可以以“勤工俭学”的形式将网球场地交由学生会管理,在教学之余,可以适当收取一些场地使用费。一则可以筹集维护经费,二则可以强化场地管理,避免人为破坏,三则可以帮助哪些家庭困难的大学生完成学业。

3.3 重视网球师资引进,强化对现有师资的专业化培养

学校可以采用订单培养的方式委托体育院校培养网球师资,这样培养出来的师资相对稳定,不会因其他原因而流失。由于培养对象在体育院校学习就是知道自己未来的职业定位,因此他们学习与训练针对性强,毕业后进入学校就能在网球教学上独当一面。此外,还要花大力气对现有师资进行专业化培养,可以采用暑期到体育院校进修的形式,提高他们的网球理论知识和网球技术。也可以选送一些优质的教师到体育院校脱产进修,以充实本来就较薄弱的网球师资队伍。

3.4 利用共情技术,增进师生互信

高校普及网球运动,首先要营造和谐的师生心理氛围。网球老师要尽可能地走进学生心里,体察学生在从事此运动的心理诉求。具体地来讲,共情技术就是要求网球教师要一边传授网球文化知识和网球技艺,一边倾听他们的对网球文化和网球技艺的诉求,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并能感同身受地和他们一起体验参与网球运动的愉悦与苦恼,然后有最准确的言语表达对学生内心体验的理解,并通过各种渠道让学生知道自己是真心关心和帮助他们的。共情技术的使用,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要有亲民的语言风格。在常人看来,体育教师就是一个“大老粗”,其实不然,体育教师要“粗中有细、细中有柔”,尤其是对待自信心不够的学生。有研究表明:师生互信程度越高,教师的教诲就越能被受教育者接受,反之,则不然。因此,共情技术是高校网球运动发动者和组织者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

4 结语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经济战线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为了不让青年一代受到“物欲主义”的侵蚀,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想教育是非必要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指出:高校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网球教学根据自己的特点,强化道德教育价值,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网球是青年大学生最喜欢的几种运动之一,他们喜爱此项运动不仅局限在观看精彩的赛事上,而是希望自己能走近网球,生活在网球训练和学习中。网球在高校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遵循网球发展规律,重新评估网球文化的教育教学功能,在传承网球文化的基础上实现文化育人。

[1] 赵静茹.网球文化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价值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9):146-147.

[2] 冷迎辉,陈昱.试论网球文化与网球教学中的大学生品德行为修养的培养[J].南京体育学院(社会科学版),2005(5):86-88.

[3] 韦雪亮.网球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与教学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36):151-153.

[4] 陈艳.网球运动对西北地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11):97-101.

[5] 周学军,杨忠旺.高校网球教学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106(10):917-919.

[6] 王星飞.中小学信息技术学情研究现状、误区与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5(3):30-32.

ResearchontheEducationalValueofTennisandItsPopularizationinColleges

Shi Chaobing

Tennis, as one of the four gentlemen movements, has been very popular among many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origin of tennis, it was a game played in the 12-13 century, which began in European monasteries and flourished in French courts for aristocratic enjoyment,Because the cour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ense of hierarchy and etiquette, participants in mutual respect and courtesy, because there is no court tennis umpire, counting score depends entirely on the participating of the good faith. Thus, we can see that the tennis culture is to promote mutual respect, courtesy, honesty and quality; it influences the personality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 lot beyond other means of education.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analysis o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ennis, and then analyzes its personality shaping and teaching function. On this basis, the ways to popularize tennis cul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put forward.

tennis cultu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nnis teaching; influence

G845

A

1005-0256(2018)01-0039-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8.01.018

连云港市2017年社科基金自筹项目《连云港市校园网球文化的教育价值研究》(项目编号:17LKT333)

史朝兵(1975-),男,江苏连云港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网球教学。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61

Jiangsu College of Finance and Accounting, Lianyungang 222061, Jiangsu, China.

猜你喜欢
网球运动大学生
网球究竟是什么颜色?
腰痛不用愁,网球来帮忙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不正经运动范
Coco薇(2017年9期)2017-09-07 20:39:29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运动(2016年7期)2016-12-01 06:34:28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中国火炬(2010年9期)2010-07-25 11:4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