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 重庆 400067)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合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响应。曾峻和伍中信(2016)认为“一带一路”的建设,不同于以往我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也不是对第三世界国家无偿的经济援助,而是我国资本主动出击主导的洲际开发合作框架,要顺利实施“一带一路”,做好会计等隐性基础设施建设是必然要求。
我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起点,辐射面积广阔,“一带一路”也是我国倡导的新型全球化,代表着新的商业机会,也必将带来会计行业巨大的发展机会。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过程中,会计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这一点已经得到大量学者的研究证实。“一带一路”这一重大倡议把亚、非、欧三大洲贯通起来,沿线有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共65个,人口规模约45亿,经济总量大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如此规模庞大的经济需要的会计服务规模也必然十分庞大。根据国际市场和公司数据分析报告,会计行业的服务收入在2005年就超过了2 000亿美元,而且以5%左右的速度增长。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会计服务发展的潜力巨大,有可能产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计类服务机构。
因招商引资的需要,方便外国投资者和外资企业在我国开展生产经营,从“两则两制”的颁布到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我国已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和落实,我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经济舞台。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需要我国更多地发挥作用,更好地履行大国的责任,推动包括会计事业在内的世界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迈进是我国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在会计的发展历程中,我国对会计的贡献还相对较少,而且多数集中在古代(比如“龙门账”“四柱账”),在近现代更多的还是在模仿和学习。现在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又恰逢“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如果我国会计的国际趋同工作还停留在对国际会计准则的理解和执行上,显然是不能满足要求的,是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也将使我国会计行业错失这一重要发展机遇。因此,我国应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努力推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目前主要的工作是积极参与国际组织,进行区域会计准则的协调研究。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达65个,但各国之间经济差异明显,且文化语言种类众多,会计制度就有10多种,这给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比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有汉语、英语、俄语、阿拉伯语等50多种语言,有的采用IFRS,有的采用与IFRS趋同的会计准则,有的采用自己国家制定的会计准则。面对如此大的差异,实现区域会计准则协调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但这又是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会计准则差异较大,所以会计行业发展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像新加坡、韩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他们的会计准则与IFRS基本没有差异,会计在这些国家一般都被视为高端服务业,而像老挝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会计还没有完全分离出来成为一项独立的工作。会计准则的采用或许可以很快与国际趋同,但与此相关的教育与文化却是难以达到趋同的程度,这是一道很难跨越的屏障。
“一带一路”沿线有不同的经济体,经济发展水平各有差异,有些国家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IFRS基础上进行不同程度的修改,而IASB为了能够推行IFRS,对这样的行为进行了默许,但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力度。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我国如何协调各国的会计准则,如何协调各国的态度,建立一套高质量的区域会计准则协调体系是一个巨大挑战。
“一带一路”提出了要实现贸易融通、资金融通,这些都离不开沿线国家会计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我国在不断扩大和加深与沿线国家经贸往来的同时,更加需要协调好沿线国家的会计准则,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良好的会计基础设施,从而为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减少障碍,增强经济活力。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对我国出口的商品进行反倾销调查,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国没有运用国际公认的会计准则,而是使用自己国家的会计准则来计算进出口产品的成本,而其他国家对此财务信息并不承认。很多西方国家以此作为借口之一,拒绝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长期的负面影响。“一带一路”背景下,通过区域会计准则趋同,有利于逐步实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提升会计准则的相互认可度,提供更具有相关性的财务信息,让西方国家反倾销的借口不再有市场,并最终确立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根据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截至2017年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1.8万亿美元,排名升至全球第二位。其中,2017年当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虽然首次出现负增长,但仍以1 583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三位,超过同期吸收外资水平。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更多的企业有“走出去”的需求,但沿线国家的会计准则许多与我国存在较大差异,这给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造成障碍,无法提供可比的会计信息,导致海外的分子公司与总公司之间财务信息不一致,增加了额外的信息成本。通过区域会计准则协调和趋同,提供更加可比的会计信息,能有效帮助我国企业进行投融资建设。
我国会计准则与IFRS相比,内容相对简洁、针对性不强,没有完整的概念框架,给具体的使用带来了不便,这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利。我国要着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必须进一步推动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建立起更加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工作还基本停留在对国际会计准则的理解和执行上,使得我国会计准则往往滞后于IFRS。“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应该努力主动地实现自身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推动区域会计准则趋同,这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参与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和修改的话语权。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如何将新发展理念与会计结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正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通过加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协调区域会计准则并实现区域趋同,正是在会计领域贯彻“厚植开放”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经是大势所趋。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是会计成为国际商业语言的内在动因。IFRS正是适应了这种趋势而被广泛认可和采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要真正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必须把握和坚持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方向,制定、完善我国的会计概念框架,细化会计准则,规范区域资本市场,助力企业发展,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我国会计准则时常滞后于IFRS的原因之一,就是参与IFRS制定和修改的人比较少,对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反映得不够。在我国主导“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我国更加需要积极参与IFRS制定和修改,充分反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现实状况,对于一些具有特殊性的领域要坚持保留制定权,把握好趋同的进度,切实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会计需求,推动区域会计准则趋同,并逐步朝着全球会计准则趋同前进。
鉴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会计准则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为了顺利推动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有必要建立“一带一路”沿线会计准则协调机构。在初期的会计准则协调时期,可以先在部分领域进行协调。比如2017年金砖峰会的召开,就提到了要加强探讨在债券发行领域的会计准则趋同和审计监管领域的合作。因此我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时,在会计基础设施领域可以采取先部分领域协调和趋同,然后逐步扩大领域,最终实现区域会计准则趋同。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会计准则差异较大,各国税收政策也千差万别,要切实把“一带一路”会计准则建设好,离不开税收政策的协调。一是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会计准则与税收政策协调机构,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二是大力开展相关的交流峰会,定期举行相关的学术和实务交流活动,积极邀请域内人士和域外人士参与进来,广泛讨论,增进交流和理解;三是各国会计管理机构与税收管理机构要加强合作,采取措施逐步缩小和协调会计准则与税收政策之间的差异,推动区域内会计准则与税收政策的协调趋同。
我国的会计类服务机构众多,但像国际“四大”这样有实力、有品牌、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还很少,内部的恶性竞争,互相压低收费,给行业发展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会计行业带来了巨大机遇,政府应大力鼓励国内的会计类中介服务机构走出国门开展国际业务,参与国际竞争,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助推沿线国家区域会计准则趋同。同时,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可以进行合并联合,减少恶性竞争,增强实力,紧跟“一带一路”建设的步伐,既积极为国内企业“走出去”助力,也积极为沿线国家“走进来”搭桥。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世纪工程,需要大量的人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最需要的是国际化的人才。当前大多数地区缺乏具有国际视野、国际工作背景、国际金融、国际法律、国际会计、国际贸易的领军型、领导型的综合人才。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比,我国的会计教育资源要相对丰富,而且我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国,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一是建立起完善的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并针对不同类型的会计人才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方向;二是成立“一带一路”区域会计准则人才培养机构,为“一带一路”沿线培养优秀的会计人才;三是广泛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派人来留学,培养他们对我国的认可度、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持力度;四是在高校开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会计课程的学习,培养多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熟知“一带一路”的会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