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报道文风改进浅析

2018-11-26 03:32王际凯
新闻前哨 2018年10期
关键词:湖北日报文风老干部

◎王际凯

“太山之高,背而弗见;秋毫之末,视之可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

新闻文风作用于媒体的正确舆论导向,或构成帮助,或成为阻碍。借助于优良文风,媒体的正确导向得以深入人心;受制于恶劣文风,媒体的正确导向无从有效发挥对受众心理层面的影响作用。文风不好甚至恶劣的一些媒体,其舆论导向即使正确,也无法从正面影响和引导人,其一切努力均属枉然。一言概之,要让媒体正确的舆论导向很好地发挥作用,有赖于它春风化雨般的优良文风。

一、新闻报道要力求短、实、新

党报文风乃至新闻文风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问题,也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经验证明,文风不正,危害极大。新闻报道如果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穿靴戴帽,充满八股腔调,不仅会招致群众的反感,而且会在群众中失去吸引力、感召力、亲和力。

在当下的新闻实践中,依然还有很多问题比较突出,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正确的废话”。有意无意地将文章、讲话添枝加叶,短话长说,看似面面俱到,实则离题万里。群众形容说,这样的讲话有数量无质量,有长度无力度;这样的讲话汇集的书,有价格无价值,有厚度无深度;二是“严谨的套话”。空话、套话多。照抄照搬、移花接木,面孔大同小异,语言上下雷同,没有针对性,既不触及实际问题,也不回答群众关切,如同镜中之花,没味、没用;三是“违心的假话”。夸大其词、言不由衷、虚与委蛇、文过饰非,不顾客观情况,刻意掩盖存在的问题,夸大其词,歌功颂德。堆砌辞藻,词语生涩,让人听不懂、看不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就党新闻舆论工作从业者,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总书记强调,新闻报道改进文风,要力求短、实、新。短,就是要力求简短精练、直截了当,要言不烦、意尽言止,观点鲜明、重点突出,反对有意无意地将文章、讲话添枝加叶,短话长说,看似面面俱到,实则离题万里;实,就是要讲符合实际的话不讲脱离实际的话,讲管用的话不讲虚话,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无病呻吟的话,讲反映自已判断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讲明白通俗的话不讲故作高深的话;新,就是力求思想深刻、富有新意。要用群众耳熟能详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普遍认可的道理、有目共睹的事实教育引导群众,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报道,要少一些抽象道理,多一些鲜活事例。近年来,《湖北日报》联系自身实际,在新闻生产过程中着重对文风进行了调整与转变。充分让稿件与图画、图表等的巧妙配合美化了报纸版面,创造了新的视觉体验。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期间,《湖北日报》开设了“讲个故事给党听”等栏目,《从严治党,“铁血红安”气象新》《梁子湖畔,千余渔民将“洗脚上岸”》《幕阜山下,村里来了新媳妇》等报道,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润物无声的手法,深入浅出宣传党中央的政策。栏目里的图片、图标和短评搭配巧妙、浑然一体,将一些平时上看去比较枯燥的数据,变得生动起来,既丰富了视觉元素,又美化了报纸版面。给读者创造了新的视觉体验,使受众能更好地理解信息,吸引眼球。

二、让新闻报道“沾泥土、沾露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报道老百姓的事情,要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多一些“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文章。要倡导有个性、有特色的语言风格,力戒千人面、千文一面。

《湖北日报》“扶贫攻坚老干部在行动”栏目系列报道属于改文风中,将题材写得鲜活的典范之一,该栏目“72岁老干部李明才返乡扶贫:乡亲们荷包鼓了,我最欣慰”、“增添正能量,共园小康梦——扶贫攻坚老干部在行动”、“扶贫攻坚老干部在行动:皓首不忘初心,扎根田野不忘担当”等报道,皆以新颖的标题、干练平实的语言、故事化叙事的方式去呈现新闻事实,因此文风也显得生动且耐人寻味。另外从某种意义上说,采用这样的话语方式,意味着新闻人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进行大的转变。清醒地意识到刻板、乏味的话语方式不受受众欢迎,非改不可;将群众语言作为新闻语言的重要源泉,而不是只将官方会议和文件作为新闻语言的主要来源——这是思想上的转变。在“走转改”的过程中,汲取群众语言中的丰富营养,让语言文字“沾上露珠”、显得鲜活——这是行动上的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文风,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面对火热的社会生活,要深入到田间地头,去接地气。

《湖北日报》“扶贫攻坚老干部在行动”栏目系列报道中,记者跟随先进典型,来到田间地头,来到农民身边,去捕捉那些质朴的瞬间,形成活泼的文字。

新闻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使命,而要完成好这些使命,离不开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2018年的湖北省两会期间,《湖北日报》开设了“晒晒我的获得感”系列报道。报道坚持“三贴近”原则,转变文风,把版面留给群众,从群众视角出发,讲述群众故事,关注群众所关心的问题,表达群众众的心声意愿和利益诉求。《柴火豆腐“磨”出脱贫路》《有护理员陪伴,天再冷心也暖和》《一针一线 绣出好日子》等报道,通过一个个普通群众的故事,反映湖北这一年的发展和变化。

这些报道在关注民生的过程中找准政府中心工作与群众生活的结合点,一方面围绕中心工作,把政府的声音传播力出去,另一方面,把群众的心声和诉求反映出来,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同时强化党报在公共生活领域的引导和介入功能,使得民生新闻在操作上一改报道对政策法规直截了当的硬性灌输,以生动形象、富有见地的报道引导读者。

习总书记说,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要把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源头活水,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新闻舆论工作的第一标准。

对于党的新闻工作者而言,就是要“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不能悬在半空、浮于表面。

猜你喜欢
湖北日报文风老干部
河下:文风厚重的“进士之乡”
北京老干部之歌
做好老干部管理工作的思考
普枞公路的文风和文脉
对电视新闻节目“改文风”的几点思考
老干部关心下一代 我们更应关心老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