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的转型分析

2018-11-25 10:09:49河南省图书馆冯耕
办公室业务 2018年13期
关键词:图书数字图书馆

文/河南省图书馆 冯耕

一、“互联网+”时代给阅读带来的影响

(一)阅读内容、对象和媒介的变化。传统阅读常以纸质阅读为主,纸张是其重要媒介。而“互联网+”阅读,则是以社交平台、移动互联网等为基础,将客户端、电纸书、Pad、手机、PC等作为媒介。传统阅读的对象基本上都是文字,很少会插入图片和音乐,而“互联网+”阅读形式多样,元素众多,如视频、音频、图像、动画等等。作者的艺术创作和思想观点是传统阅读的重要内容,但现代化的数字阅读,使读者成为被阅读对象。例如,打开微信、微博等随时可看见身边朋友的相关资讯息,且读者自身也可根据自己的心情,发布相关动态信息,每个人都可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和发现者,打破了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固定界限。

(二)阅读态度的变化。娱乐化、碎片化是“互联网+”阅读的主要特征,而传统阅读往往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如学术研究、升学考试等等。数字化阅读借助社交平台和移动互联网,实现了实时互动和即时传递的功能,读者可随时随地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据相关研究统计表明,微信内容大多具有短小、快速、精练等特点,泛阅读、轻阅读、浅阅读是其主体,而在微信公众号中,有60%以上均为趣味性公众号。

(三)阅读路径的变化。传统阅读更加重视经典性和权威性,作者的思想观点占据主导地位,而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凭借自己的想象来构建文字所描述的世界。在“互联网+”时代,则更加重视读者自身的阅读体验,读者和作者之间的隔阂也逐渐被打破,注重读者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四)阅读方式的变化。传统阅读需要读者亲自到图书馆才可实现,具有较强的空间、地域限制。在如今的数字化阅读时代,读者可随时随地进行阅读,无须考虑时间、地点等因素,阅读无时不在,如此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自由空间和更多的选择机会。

二、“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的转型战略

(一)强化硬件建设,完善阅读服务网络。1.自主阅读室。自主阅读室设施的建设,可真正实现“百姓点单、政府买单”,通过“条块联动”原则,听取百姓意见,对报纸、杂志和图书进行优化配置,以季度为单位对图书进行更新。另外,还可吸引一些志愿者加入其中,鼓励公众自行成立“读书协会”“读书小组”,定期举办阅读交流活动。通过该措施,不仅可以完善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体系,同时更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在社区文化自治方面也属于一次勇敢的尝试。2.馆外服务点。在不同的区域和地点设置阅读服务点,针对不同区域的人群改变藏书侧重,例如医院附近更多的提供一些医疗保健书籍,艺术中心附近多提供一些艺术鉴赏书籍等。与其他文化单位合作,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如此可有效消除图书服务的空白点,同时也可为特殊人群提供个性化服务。

(二)加强数字化建设,重视公共文化服务。1.提升数字远程服务能力。在建设图书馆门户网站的同时,还可推出微信平台、微博,开展新书推荐、活动预告等推广活动。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商业圈、相关单位等区域内推广自主阅读服务,市民只需扫码安装APP便可进行图书续借、数字阅读和图书检索。借助相关的互联网技术,可拓展公共文化传播途径,提升数字远程服务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2.提升数字资源应用能力。在资源共享服务上,鼓励现代和传统共存的发展模式,以此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阅读服务。完善数字资源数据库,将历年资源进行整合和编辑后重新上传,供读者访问浏览。深入挖掘当地重要的人文资源,建立主题数据库,加大移动应用端的开发力度,形成一个集教育性和知识性于一身的多媒体平台,达到丰富公共文化资源的目的。3.打造数字与传统相统一的服务平台。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人们对于电子图书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但纸质图书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对于电子图书和纸质图书的双重需求,各地公共图书馆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打造数字与传统相统一的阅读服务平台,对线上与线下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既可提供电子图书下载服务,同时也可提供纸质图书的借阅服务。市民通过操作相应的移动终端,可实现纸质图书的预约功能,同时还可结合个人需求,在居住区域附近选择便民借阅点取书。整个流流程方便、快捷,为用户提供了一站式服务。通过该方式,不仅解决了公共图书馆物理服务空间受限的问题,同时有效弥补了硬件不足的缺陷,拓展了读者的阅读渠道。4.馆内数字体验空间。“互联网+”阅读属于现代与传统相结合、集交流与阅读于一身的多元化服务体系。而馆内数字体验空间的设置也属于一种全新的尝试。正常情况下,可在第一层设置自主外借区域,借助RFID技术,实现查询、办证、续借、外借等功能,可最大限度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参与兴趣。在第二层可设置功能性文化驿站,具体可划分为众创空间、休闲空间、品读空间等几个主要部分,功能齐全,如读书活动、小组探讨、平面展示等等,实现交流、读书、休闲的有机结合。

(三)积极打造品牌阅读。1.悦读板块。具体活动包括未来、分享、成长等几大主要内容。在成长板块中,包括“悦读越精彩”亲子阅读、青少年阅读等等;分享板块包括残疾人阅读和社区阅读;未来板块包括企业阅读、“互联网+”阅读推广等等。2.讲坛板块。该板块包括艺术收藏、数字资源、工艺文化等系列,本着高质量、高标准、严要求的基本原则,邀请当地著名的艺术家、作家、学者、研究人员等作为坐讲嘉宾,可为广大市民提供有深度的文化解读,深化文化共享,开拓大众视野。另外,还可将该讲坛的资源刻成光盘留用,以此促进文化资源的共享、共建。3.影院板块。在该板块中,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阅读观影,将经典电影赏析、经典名著阅读作为主题,将动态美学和静态美学进行巧妙结合,为读者带来电影、文学著作上的价值分享。佳片有约,选取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甚至是不同国家的影视作品,弘扬世界各地优秀的电影文化,积极传播正能量。专题视频,结合一些重要的纪念日、节假日、社会热点等,进行主题筛选,在此应注意贴合时代背景,对社会影响、人物性格等进行分析,使观众对作品有一个更加直观、清晰的了解。

三、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对策研究

(一)阅读服务个性化与标准化相统一。公共图书馆在开展全民阅读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重点考虑读者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文化需求,如此才可推动阅读服务的升级与转型,丰富阅读种类和内容,实现阅读服务个性化与标准化的相互统一。借助互联网时代的强大技术手段,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以此带动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二)转变公共图书馆文化发展意识。在“互联网+”阅读之下,公共图书馆应积极转变自身职能,借助现代化的先进的传播方式和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网络化、数字化、特色化的阅读服务体系。另外,公共图书馆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应逐渐将自身打造成当地重要的文化枢纽,自觉承担起整个区域内的文化传播工作,其功能不应单单局限于藏书,更要学会善加利用馆藏资源,要结合不同的大众群体,提供多元化的在线阅读功能,将自身打造成集情感沟通、智慧体验、在线阅读于一身的服务平台。

(三)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的社会化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互联网+”时代的实际需求,要求各地的公共图书馆积极与医院、学校、企事业单位、银行网点、营业厅、咖啡店、书店等进行渗透融合,以此推动阅读服务方式和主体的多元化,使社会上的其他行业主体均可参与到公共图书阅读服务转型工作中来,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为公共图书馆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传统发展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因此,若想实现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升级转型,就必须要学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发挥互联网技术的强大优势,结合广大读者的实际需求,打造出多元化、个性化、特色化的阅读服务体系,从而为读者带来独一无二的阅读体验。从长远角度来看,也可为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图书数字图书馆
图书推荐
南风(2020年22期)2020-09-15 07:47:08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答数字
班里有个图书角
飞跃图书馆
数字看G20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6:12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