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大数据为会计和审计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对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只有真正把握住大数据的概念和特征,才能进一步促进会计和审计领域的发展。
(一)大数据的概念。美国政府2009年发布“大数据研究和开发计划”,从此“大数据”这一概念开始频繁出现。大数据具有种类多、处理速度快、体量大、价值密度低等特点。大数据在改变数据采集、处理和应用方法的同时,也在革新人们处理数据的思维方式。大数据的精髓在于促使人们在采集、处理和使用数据时思维的转变,这些转变将改变人们理解和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技术和方法。
(二)大数据的特征。一是大数据更加看重处理数据的效率,而不是精确度。大数据种类繁多、优劣掺杂,分析事物不再以精确度作为唯一标准,大数据不需要对事物深入探究,而是只需要掌握事物的发展趋势。二是大数据是通过采集和处理全部数据来分析事物,而不是通过统计抽样的方式。在科学条件有限的过去,主要运用统计抽样对总体数据进行分析,但由于其存在固有缺陷,在抽样过程中出现任何偏差,都可能导致抽样结果与实际数据相差甚远。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大数据的到来,大数据分析取代了抽样分析。三是大数据使人们可以深入了解事物之间的相关性,而不只是停留于表面。大数据可以实现从定量分析转向定性分析,通过对大数据的深层挖掘来探究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
(一)大数据对会计的影响。大数据时代,不仅要求会计人员能够了解变革,更要学会深入挖掘和分析数据。数据的增多,要求会计人员能够迅速识别和反映数据,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对数据进行整合,这也是会计人员面临的难题。
1.对财务会计的影响。首先,大数据使会计职能和管理职能发生转变。会计的主要职能由反映过去转向预测未来,从而改变会计工作的重心。大数据使得财务管理的职能从单一财务管理向综合财务管理转变,财务管理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领域形式,而是要管理企业的一切相关数据,并将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和资源配置,通过高效的财务管理流程,获得有价值的财务数据。将与传统财务管理无关的内容也纳入其中,更具有综合性。其次,大数据影响资产计量。在进行初始计量时,由于公允价值的非唯一性和不可靠性,所以传统会计采用此方法较少,而在数据越来越多的大数据时代,公允价值越来越清晰透明,使其可靠性和可信度得以提高。在计量单位的选择方面,传统会计多是以“元”为计量单位,而大数据计量单位涉及更广,可能采用时间和数量等作为计量单位。再次,大数据影响财务报告出具时间。目前企业的财务报告一般在第二年的四月份之前提交,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利用效率不高,而利用大数据使得实时财务报告成为可能。
2.对管理会计的影响。首先,大数据影响成本的确定和计量。内部信息发生变化时,只利用内部信息无法满足企业需求,所以除了利用企业内部数据,还要考虑外部数据,这样可以使企业更准确地确定成本和计量基础,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其次,大数据为决策和规划提供有利的会计数据支持。企业在通过数据分析进行预测的基础之上,进行经营决策。再次,大数据通过控制和评价管理为企业提供准确数据。管理会计需要先确定标准和原则,才能控制和评价管理。数据的存储、分析和挖掘,对于确定控制和评价管理能够提供准确的数据帮助。
(二)应对措施。
1.提升财务价值,转变财务职能。综合利用企业的各项资源信息,构建财务共享中心,加强集团型财务管控模式,减少财务管理层级;优化财务管理核算流程,改造客户资金流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要想实现财务职能转变,财务人员应加深对企业的了解程度,实现对业务的主导地位,只有完成财务人员职能的转变,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财务职能的转变。
2.加强数据挖掘技术。在管理会计中,应从三个方面加强数据挖掘技术:第一,加强产品生命周期划分分析。实现准确计量产品成本和经营决策的目标。第二,加强现有及潜在客户的分析。企业在高效整合客户资料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客户满意度等因素,从而扩大客户范围,挖掘更多的潜在市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三,加强对竞争对手的信息分析,建立和确定大数据资产。首先,通过建立大数据资产,可以在分析用户使用行为和效果的同时,预测用户的行为习惯和趋势,为客户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产品。加深对大数据资产概念的认识,能够促使企业主动地管理网络信息资源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其次,大数据不仅能够精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还可以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3.保障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大数据在带给人们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可抗力、非法访问、人为篡改以及泄露用户信息等问题。为确保信息安全,可以通过主要系统加密处理,建立用户身份安全访问认证;制定详细的数据分析计划,快速分析数据;让熟悉业务的人员收集整理数据;完善监管机制,加大奖惩力度,不定期排查危险的个人与情况等措施来保障数据的安全可靠。
(一)大数据对审计的影响。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明确,要构建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提高审计能力、质量和效率,扩大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
1.大数据促进审计模式的转变。大数据的出现,使得手工审计模式的缺陷更加明显,手工审计和计算机审计结合的混合审计模式处理的数据量有限,忽略了大量的业务活动,以审计抽样的形式对样本进行分析,虽然能够对样本得出准确数据,但样本数据并不能完全代表总体,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存在审计风险。为此,我们需要转变审计模式,从抽样审计模式转向总体审计模式。随着科技的进步,在分析数据时,可以不再采用随机抽样等审计方法,而是对收集到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转换审计思维。
2.大数据促进持续审计方式和方法的发展。审计方法运用于审计工作的整个过程,而不只存在于某个阶段和环节。传统的审计方式,主要是在审计业务完成后才实施,属于事后审计,这种审计方式,使企业难以及时获取审计信息,存在信息滞后问题。同时,传统审计方式主要是以财务审计为主,审计监督不充分。随着信息更新速度的加快,审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此时必须要将事后审计转变为连续性审计,从而规避传统审计的缺陷,减少审计的滞后性和审计错误。另外,传统的审计方法,已不能满足日常审计的需求,没有覆盖所有行业。所以审计方法将向着更加智能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还应具有预测功能。可以肯定的是,利用文本挖掘技术可以弥补传统审计技术方法的不足。
3.大数据促进审计成果的综合应用。审计成果主要是指审计报告,传统的审计报告格式固定,内容单一,使用者能够从中获得的信息有限。大数据能够促进审计成果的综合应用,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并为连续性审计的整改和落实奠定基础,同时跟踪固化问题的整改情况,了解其进一步的发展情况,将审计各环节的人员紧密联系在一起,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后,方便跟踪审计,能够有重点地对审计单位的问题进行查看。
4.大数据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据的真实、可靠是大数据发挥作用的前提,这将对审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大数据背景下,审计人员应具备统计学、计算机等领域的知识,要能够分析和预测数据。审计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在审计过程中秉持公平公正和严格保密的原则。另外,大数据背景下将会催生数据审计师,数据审计师的主要职责是在为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供保证的同时,运用职业判断对审计问题进行精准分析。
(二)应对措施。
1.提高对大数据的认识,汲取以往审计经验。由于我国大部分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较单一,习惯于用传统的审计方法,总认为审计不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同样可以查出问题线索。为此,审计机构应注重对审计人员的培养,使审计人员认识到,大数据的正确应用能够促进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审计人员应充分汲取以往的审计经验,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方案。
2.制定长远发展战略。大数据审计是一项涉及广泛的复杂工程,必须要有条不紊地推进实施。只有通过战略的制定,形成系统的战略方案,才能够尽快实现审计行业和实务的大数据化。这就要求审计机构苦练内功,审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在已取得的审计成果的基础上,全行业共同努力,使大数据审计资源更加丰富,真正实现将大数据应用于审计领域。
3.加大对审计系统的研发投入。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审计行业应建立大数据审计平台,根据自身特点,加强相关分析模型和软件的研发。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要与科学的数据分析相联系,这是审计领域的重大变革。
4.加快大数据审计法规建设。健全法律法规是大数据在审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前提,审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应该有相关法律作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