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万峰林景区喀斯特生态体育旅游开发研究*

2018-11-25 15:45:35刘龙飞袁建伟
体育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峰林喀斯特

刘龙飞 袁建伟



黔西南州万峰林景区喀斯特生态体育旅游开发研究*

刘龙飞1袁建伟2

(1.华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2.六盘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4)

对喀斯特景观特点、生态体育旅游特点及内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万峰林景区生态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已开发及尚可开发的喀斯特生态体育旅游进行多角度分析,以期为喀斯特生态体育旅游开发提出科学的建议。

喀斯特;生态体育旅游;开发

贵州拥有“喀斯特大省”的美誉,全省61.9%的国土面积为喀斯特地貌或山地。贵州的省级以上的风景名胜区有93.8%都是以喀斯特景观资源为主[1]。黔西南州作为贵州喀斯特最集中地区,丰富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资源为全州的“新型体育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但目前黔西南州的喀斯特资源开发还存在许多不足,大力发展“喀斯特”生态体育旅游业,不仅可以促进经济、旅游和体育事业的发展,改变传统的旅游模式,还能满足现代旅游者体育和旅游的需求,完善供给侧的消费市场,促进黔西南州体育与旅游市场的良好发展。

1 黔西南万峰林景区简介及景区喀斯特地貌景观特点

1.1 万峰林景区简介

万峰林景区位于黔西南州兴义市东南部,是国家4A级景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发育,属喀斯特盆谷峰林地貌,由东、西、北三片峰林组成两万五千多座大小各异的喀斯特奇峰,峰林长200多公里,宽30-50公里,其中有2000多平方公里在兴义市境内,占兴义市国土面积的2/3。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赞为“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景区峰、坑、林、湖、泉、洞、峡谷等景观广泛分布,区内拥有马岭河峡谷、万峰湖、泥凼石林等多处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等称号。

1.2 万峰林景区喀斯特地貌景观特点

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石灰岩是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组成部分。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原因,碳酸钙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石灰岩中大量存在碳酸钙,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石灰岩渐渐被溶蚀,形成各种各样的溶洞和地表地貌。在地表,可形成峰林、峡谷等,如万峰林的列阵峰林、宝剑峰林等五大峰林及马岭河峡谷等地貌;在地下,可形成天坑、溶洞等,如华夏天坑之首的雨古鲁天坑及马岭河沿岸的溶洞等。地上地下丰富的资源使其景观具有优美的艺术性和多样性特征,同时喀斯特景观自身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在开发中应给予重视。

1.2.1景观的艺术性

喀斯特地貌景观形态多种多样,千奇古怪。如黄果树瀑布、龙宫、双乳峰等都展现出一定的艺术性,奇山异水相互交融为一体,可谓现代版的“世外桃源”,具有较好观赏价值和艺术性。

1.2.2景观的多样性

喀斯特地貌是地壳活动和长时间外力作用(雨水冲刷)而形成,其景观各具特色。地下溶洞的石柱、地下河与地表的瀑布、峰林等形成地上地下不同景观的相互融合,多姿多彩,表现了别具一格的景观特点,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1.2.3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喀斯特地貌景观相对于其他人文性景观特点明显,喀斯特地貌景观极易溶蚀,恢复难度大,生态系统脆弱”[2]。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不合理开发常常会进一步加剧景观生态环境的完好性,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

2 体育旅游与生态体育旅游内涵

2.1 体育旅游内涵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体育旅游还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解释。Gibson从时间上定义为“旅游者离开常驻地24小时以上,以参与、参观和欣赏具有体育明显特征的非商业性活动”[3]。柳伯力以体育为主要内容认为体育旅游是“人们以参与和观看体育运动为目的或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4]。黄海燕,张林在《体育旅游》一书中将体育旅游定义为“旅行者短期内离开长居地(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以休闲娱乐为目的参与、参观、参加与体育有关的活动的总和[5]。综合国内外关于体育旅游的定义与内涵发现,尽管国内外有关体育旅游的定义并未给出统一的定义,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的融合产物。体育旅游不但具有体育的娱乐、健身等功能,还具有旅游的文化、休闲等功能。因其具有双重性及时代需求性特征,成为了旅游和体育的新生宠儿;体育旅游作为一项朝阳产业,在GDP的收入中地位越来越明显。

2.2 生态体育旅游内涵

现代汉语词典将“生态”定义为“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和生理特性”,即生物间以及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生态体育是生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类运用体育作为中介结合外界环境开展的体育活动。主要区别在于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文化环境。因此,进行生态体育开发时不仅要关注体育与自然的融合,还需注意体育与当地民族文化、建筑、语言等互相联系。生态体育旅游目前学术界未形成统一的定论。刘凤元在《论生态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一文中认为:“体育旅游是指以参加或观赏各类健身娱乐、体育竞技、体育交流等为主要目的,以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为取向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体育效益和经济效益,又能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体育旅游活动”[6]。简单说就是在满足人类体育需要的同时获得经济效益但又不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的这样一种新型旅游形式。结合生态、生态体育的定义,笔者认为生态体育旅游要符合生态的持续性和景区居民利益的长远发展的特性,符合利用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生态来满足当代人及后代的体育旅游需求的要求。生态体育旅游因其绿色、生态、可持续的特点广受旅游者青睐,同时也是人们释放工作压力,走进自然的较好选择。生态体育旅游关键在“生态”,其决定着生态体育旅游能否持续健康的发展。

3 黔西南万峰林景区开发生态体育旅游的可行性分析

3.1 万峰林景区旅游资源概况

景区旅游资源指既有开发价值,又能满足旅游者需求的资源。万峰林景区的喀斯特资源属于喀斯特旅游资源中的上等优质资源,无论是从自然生态景观上,还是科考娱乐上都是一般喀斯特旅游资源不可比的。万峰林景区集喀斯特地貌景观、水文景观以及人文景观等多种景观于一体,以峰丛、溶洞、天坑、峡谷、崖壁、漏斗等为主要依托,布依族文化为民族地域特征,形成了原生态的喀斯特山水与独特的布依文化相结合的优美景区。根据甘枝茂,马岳峰《旅游资源开发》的两分类系统将万峰林景区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整理(表1)。

表1 万峰林景区旅游资源分类

喀斯特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 峰丛:列阵峰林、宝剑峰林、群龙峰林、罗汉峰林、叠帽峰林、泥凼石林等建筑设施:民族街、峰林广场、将军亭、观峰亭、纳灰布依民居、刘氏庄园、王电轮将军故里等 天坑:雨古鲁天坑(华夏天坑之首)、洋坪天坑、吊井坝天坑、下发励天坑等民风民俗:布依八大碗、布依八音、勒尤、高台狮灯、围鼓舞、查白歌节、彝族火把节等 峡谷:马岭河峡谷历史古迹:“贵州龙化石”、“兴义人”文化遗址、水晶寺、古营盘等 水域:万峰湖、纳灰河、男泉、太阳泉等 气候:“云戴帽”或“峰插天” 生物:兴义苏铁、黄草、三江瘤果茶等

资料来源:万峰林景区资料整理

3.2 万峰林景区已开发的生态体育旅游项目

景区充分发挥自身喀斯特资源优势,开发了一系列吸引旅游者的项目。笔者按照旅游类型的分类,将万峰林目前开发较成熟的生态体育旅游项目进行了整理(表2)。

表2 万峰林景区已开发的生态体育旅游项目

类型已开发项目 体育探险类洞穴科考、登山探险、徒手攀岩、江河漂流、低空飞行、户外露营等 体育赛事类民间传统类全国山地运动会、户外运动大会、万峰湖野钓赛、山地自行车赛、汽车爬坡赛等布依族丢花包、舞花棍、彝族跳火绳、舞铃铛、中国式摔跤、苗族“鸡毛毽”、加禾鸡等

资料来源:黔西南州旅游发展委员会网站.

查阅相关资料显示,万峰林依托喀斯特资源对生态体育旅游均有不同程度的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开展的项目也主要是依托喀斯特地貌资源展开,在近几年承办的大型体育赛事上体现最为明显,如全国山地运动会、户外运动大会等赛事。但从表2开展的项目来看,目前的开发项目比较单一,而且这些项目大部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不利于大众参加。景区还应该在此基础上对喀斯特资源进一步整合,依托自身优势开发一批体现喀斯特独特性和生态性以及能让旅游者参与其中的项目,从而提高景区的经济效益和知名度,树立品牌,达到持续健康发展。

3.3 万峰林景区尚可开发生态体育旅游分析

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既包括潜在项目开发,也包括已开发项目的整合再开发。为了巩固和提高其吸引力满足游客的需求,对现有和潜在的旅游项目进行开发,主要问题是如何合理有效地把潜在与现有旅游项目转化为游客需求的旅游项目。根据时代需求、客观条件和自身资源进行合理的加工创造,用外在的条件增加自然资源的附加值,这不为一个途径。无论是潜力项目的开发还是对已开发项目的改造,都需要重新审视市场、政策、自身资源等,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加工改造融入时代的元素。万峰林景区自身喀斯特资源丰富,以峰丛、峰林、天坑、峡谷占据优势,景观丰富多样,生态完好。但仅拥有资源是不够的,生态体育旅游要想持续健康的发展,丰富的生态体育旅游资源只是基础,如何把资源转化为产品输出才是关键。这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开发“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奇、精”的项目,打造自己独特品牌。不破坏生态平衡,不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赋予健身、娱乐、体验、情感为一体的多元化的生态体育旅游是时代的需要。因此,在查阅大量资料后,笔者认为万峰林可以尝试规划开发背包旅游、野餐旅游、文化创意旅游、拓展训练等产品来吸引游客(表3)。

表3 万峰林景区尚可开发生态体育旅游产品

尚可开发项目开发理念 背包旅游基地依托喀斯特峰林优美的自然环境,满足背包者的探险、观光、体验等欲望;建成西南国家背包基地 野餐旅游依托万峰林雄伟壮丽的喀斯特地貌景观、野生植物、山间小平地,满足游客释放压力、走向自然、体验生活、品尝野味的需求 体育文化创意旅游依托峰林景观和民族文化,将二者融合打造成特色的喀斯特文化创意园,让游客创造自己的手工作品,引领文化创意旅游新风尚 拓展训练在峰林中打造拓展训练基地,依托山水开发新拓展项目,引领拓展新时尚

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主题性”产品成为旅游者关注的焦点。万峰林山奇水秀、奇峰异洞、风景宜人,布依人文景观独特,是发展主题性旅游产品的优良之地。遵循依托喀斯特地貌自然景观,赋予景观情感文化,从人的内心精神以及人类文化传统出发,赋予静态景观更多的精神品质,将喀斯特资源融入人的情感需求,抓住时代的潮流开发属于自己的旅游产品,如:利用爸爸去哪儿在万峰林拍摄的机会;利用贵州“山地公园省”的定位,打造以家庭、亲子、养老等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开发就需要从生活中人们希望看到、得到的东西为切入点进行开发,满足旅游者所需。为此,结合万峰林景区实际,依托万峰林景区自然与人文特色笔者在整理了相关文献后认为,万峰林景区可以开发甜蜜情侣游、真爱蜜月游等一系列主题性的旅游产品(表4)。

表4 万峰林尚可开发喀斯特文化主题旅游产品

名称依据主要活动市场 甜蜜情侣游依托万峰林结合布依文化,打造“峰林成双”、“约会峰”等,为青年人提供浪漫约会场所,形成独具特色与魅力的峰林爱情游田园山谷约会活动、登山、露营、自行车、徒步等青年男女 真爱蜜月游依托奇山异水、优美田园、古朴村寨、淳朴民族风等资源,瞄准蜜月市场,打造精致婚礼文化景观,营造新婚蜜月氛围漂流、泡温泉、露营、田园和家庭生活体验等新婚族 幸福亲子游依托景区内的布依古寨和优美山峰,开发亲子家庭及亲子游乐园等,为父母提供与孩子交流的亲子旅游产品野外生存、郊游、狩猎、田园和家庭生活体验等城市家庭 翰林学生游依托“刘氏庄园”、“王电轮将军故里”等历史文化,结合峰林、溶洞、天坑、田园等,打造休闲中领略浩瀚知识的精品旅游野外生存、登山、文化游、民族体育、家庭生活体验等城市学生 养老度假游抓住老龄化的时代机遇,依托度假黄金海拔和气候等资源优势,结合民族民间医学,构建一流的生态 养老胜地,打造“世外桃源”徒步、火车/缆车观光、健行、泡温泉等城市银发族 军旅体验游依托喀斯特地貌特征,在景区内的阳光盆景园、峰林园打造逼真的军营场景,提供高质量的“模拟”场所定向越野、素质拓展训练、野外 CS等军事迷 健身乐园游依托景区的山峰及河流田园,开发峰上峰下有氧健身场所,在峰林广场、景秀田园等地建设健身娱乐、体验为一体的建设乐园山地高尔夫、登山远足、垂钓、划船、洞穴探险等城市休闲族 清凉避暑游以气候优势为支撑,瞄准火炉城市,结合奇山秀水的资源,开发夏季喀斯特深度体验观光、户外休闲度假游划竹筏、漂流、滑草、民族体育、野营、滑翔、骑马等火炉城 市

3.4 喀斯特生态体育旅游开发对万峰林景区的意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主要矛盾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说明精神文化的发展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的需求。目前的旅游市场千篇一律,与90后“主力军”的需求反向,使景区丧失了吸引力。万峰林景区喀斯特生态体育旅游的开发有以下几点意义。首先,生态体育是一条绿色、生态的时代发展路线,符合年轻一代甚至人民的需求,有利于市场占有率的扩大;其次,万峰林景区的喀斯特景观是贵州最集中的,发展喀斯特旅游属于黔西南的特色资源,既能满足游客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需求,又能丰富景区旅游内容,提升景区吸引力,打造独特的喀斯特品牌,提升景区知名度;第三,旅游休闲体验是时代主流,是人民精神文化的需要,万峰林景区喀斯特资源的开发不仅可以为游客提供体验山水的机会,还可以感受布依文化、多民族风情,而这些产品正是激发旅游者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动机,在相同条件下,旅游者获得更多的旅游体验和获得难忘记忆是提升景区竞争力的最佳选择。

4 黔西南万峰林景区喀斯特生态体育旅游开发策略

4.1 保持生态,开发体验式生态体育旅游项目

黔西南州是西南地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内石漠化严重,生态脆弱。而生态体育旅游又是一种多方面、多层次体验的项目。在开发项目的过程中要注意生态的保护,在喀斯特原有的生态环境基础上进行开发,比如在马岭河峽谷中开发峡谷探险、攀岩、漂流、野外烧烤等,这样即在保护景区生态的前提下提供了旅游产品,也满足了市场的旅游需要,达到供需侧的平衡。

4.2 挖掘资源,推出情感体育旅游产品

喀斯特生态体育旅游的开发除了围绕良好生态和喀斯特地貌外,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和民族情感的进一步挖掘也十分重要,将少数民族资源融合到喀斯特和生态中,赋予人的情感,开发具有感情的喀斯特生态体育旅游产品。如布依风情游、乡愁游等。将这些民族活动融入到生态体育旅游的开发中,再结合喀斯特的地域特点,将会形成一种情感的寄托,给游客留下深刻的记忆。

4.3 结合需求,推进生态体育旅游路线多元化

依托喀斯特生态资源,开发高层次、立体性、多元化的旅游路线。由传统的资源——项目——市场模式转为市场——资源——项目——市场模式,以市场为目标开发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旅游项目,引领市场,创造消费潮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人文特色,结合市场的需要打造不同的旅游路线。

4.4 突出特色,打造喀斯特生态体育旅游品牌

好的品牌是不断给旅游者创造“价值”的过程,抓住“旅游者参与价值”这个核心,合理运用各种资源,实现旅游者参与价值的需求。开发适合不同人群参加的旅游精品活动来吸引游客,同时让旅游者的喀斯特之旅既可以观赏到喀斯特峰林的神奇壮观,享受视觉刺激,也可以有一个学习喀斯特科学知识的机会,增加知识量,体验旅游运动带来的乐趣,这样既愉悦了身心也丰富了知识储备。

5 结语

黔西南州喀斯特生态体育旅游虽然资源丰富,但由于开发的深度不够以及周边的竞争压力等造成发展落后,未形成自己品牌。当前游客的旅游目的更加倾向于旅游中情感体验和身心的放松,享受旅游带来的身心娱乐和压力的释放。因此,将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与淳朴的民族风情、民族体育项目及文化进行深入挖掘,融入人的感情到喀斯特地貌资源中,打造具有地方民族和情感色彩的喀斯特生态体育旅游品牌,开拓更大的生态体育旅游市场。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和大健康理念的确立,人民对自身健康的追求和生态自然环境以及生活环境等都有了新的发展,人民更加倾向在生态环境良好的郊区和农村生活而非城市,这是中国逆城市化出现的表现,基于这些表现而言喀斯特生态体育旅游的发展具有广阔市场前景。

[1]罗燕.贵州喀斯特景区旅游产品创新开发研究——以贵州贞丰县双乳峰景区为例[D].贵阳: 贵州师范大学,2014.

[2]胡阳琳.河南省生态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4.

[3]张志刚.国内外体育旅游研究综述[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23(2):17-19.

[4]柳伯力,陶宇平.体育旅游导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48.

[5]黄海燕,张林.体育旅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8.

[6]刘凤元.论生态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5(2):49.

[7]黔西南州统计局.黔西南统计年鉴[M].兴义:黔西南统计出版社,2015.

[8]贵州旅游网,http//www.gzgov.gov.cn.

Study on Developing Ecological Sports Tourism in Guizhou Province Relying on the Karst Features

LIU Longfei, et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Guangdong, China)

2016年度贵州省哲学社科一般项目《贵州体育旅游产业培育与优化研究》,项目编号:16GZYB37。

刘龙飞(1994—),硕士生,研究方向:体育经济学。

袁建伟(1983—),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经济与社会学。

猜你喜欢
喀斯特地貌峰林喀斯特
车载空气钻井技术在贵州煤层气井表层施工中的应用
能源新观察(2024年6期)2024-07-10 08:06:03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国南方喀斯特”
“别有洞天”的喀斯特王国
乡村地理(2019年2期)2019-11-16 08:49:32
喀斯特
————水溶蚀岩石的奇观
家教世界(2019年4期)2019-02-26 13:44:20
旋挖灌注桩施工工艺在喀斯特地貌区域的应用
智能城市(2018年7期)2018-07-10 08:30:24
兴义万峰林
乡村地理(2018年1期)2018-07-06 10:29:08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钻孔灌注桩溶蚀地质施工技术措施
赏花——兴义万峰林
乡村地理(2017年4期)2017-09-18 02:53:54
贵州地区牧草养殖水平初探
贵州最美乡村——纳灰村·峰林之美
乡村地理(2015年3期)2015-11-10 06: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