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性与个性:武术发展新策略探析

2018-11-25 14:28
武术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拳种技击中国武术

母 刚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武术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发展问题一直是国家以及武术界研究讨论的焦点。回顾武术发展历史,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环境中扮演着不同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发挥着不同作用。在冷兵器时期,武术的技击功能是其存在与发展的原点,它作为军事武技,在古代战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受不同民族文化的影响,武术的娱乐表演、养生健身等功能逐渐占据主要地位,其独特的技击风格与文化底蕴得到充分体现。武术发展到现代社会,竞技化、国际化成为当下体育发展的主流,为适应国际比赛竞争的需要,竞技武术代表着中国武术开始登上国际舞台,并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的技术体系与竞赛体制。不论是传统武术还是竞技武术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存在利与弊。要在保持竞技武术形式标准统一的基础上又突出传统武术的风格、彰显其文化特征,重视武术发展中个性化与共性化的探讨与研究,或许是实现武术这一长远发展目标的有效方式。

1 武术个性化:传统武术独特的技击风格与文化底蕴

武术在形成之初就注定其所具备的技击功能。在古代,武术以军事武技的身份在军事训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作为一种搏杀技能而存在,并长期服务于战争。武术的每个动作都是从实战中总结而来的,以进攻或防守为出发点,运用不同技法获取搏斗的胜利。经过长期发展,为了便于记忆、传授和练习,形成了种类繁多的拳术及器械等套路演练形式,表现出不同的技术风格,但其技击功能是始终保持不变的。“中国古代家族本位思想使武术在家族和类似于家族的组织中流传。”[1]由于家族思想及门派观念的影响,不同武术流派与拳种异彩纷呈,因此,出现了大量以家族命名的拳种。随着武术技术体系的完善以及不同风格特点的形成,武术流派与拳种应运而生。“不同拳种都有着各自的文化个性,有着各自的故事,有着各自内化的精神。”[2]受各地区文化差异的影响,武术流传过程中吸取当地特有的文化内涵,使其呈现出各自独有的风格,彰显着不同的文化底蕴。武术中的礼仪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好体现形式之一。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武术逐渐形成了一套复杂的礼节,不论是在习武时的尊师重道,还是在比武时的以武会友,其礼仪总是先行。中国武术正是由于其独特的技击与深厚的文化内涵,一直伴随着中国历史的进步而发展,成为当今人们健身、娱乐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

传统武术表现出的特殊技击性以及文化底蕴在其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技击方面,因为传统武术技击风格上的差异而形成了不同的拳种,风格各异的拳种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武术内容。以拳术套路为主各种器械为辅的武术套路多样化发展,种类繁多的武术套路在丰富其内容的同时对习练者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风格各异的拳种有利于武术技击的创新。不同流派与或拳种有着各自的技击风格,如,太极拳的以静制动;南拳的短桥窄马、多发寸劲;北方拳种的大开大合等技术特点。在文化方面,传统武术中蕴涵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尊师重道之类的传统道德在武术的传承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以武会友的比武场上技艺的切磋而非争强斗狠表现出的仁爱之心,无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在面对外敌入侵时,习武之人表现出的自强不息、精忠报国彰显着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但凡事物的发展总有其两面性,传统武术的发展过程中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阻碍传统武术发展的消极因素主要是封建保守思想以及严重的门派观念。由于受封建保守思想的束缚,各门派其传承过程在完全处于封闭状态进行,与其他流派之间缺乏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武术的创新与发展,同时也不利于技术的传承。而且各流派之间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它们之间为争夺名利而大打出手,相互兼并,将具有技击实用性的武术作为一种争权夺利的工具,使武术中蕴涵的传统文化道德束之高阁,这极大地阻碍了武术的发展及文化的传播。

2 武术共性化:竞技武术标准化技术体系与竞赛体制

建国初期,我国国民体质健康不容乐观,如何增强国民体质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为了适应国情的需要,增强国民体质,借鉴了西方体育的发展模式,将中国武术以套路的形式纳入学校教育,在学校体育之中迅速普及推广。这可说是武术的一次转型,“是武术在传统基础上一种的现代适应。”[3]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竞技体育在中国落地生根,并得到了迅速发展。为了与国际体育竞赛接轨,竞技武术作为中国武术的一种全新形式而随之产生,“它脱胎于传统武术,是在中西方体育文化碰撞与融合的潮流中逐步走向成熟。”[4]竞技武术是传统武术规范化标准化的产物,是现代武术运动的主体,是武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促进武术的传播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竞技武术是武术共性化的结果,作为现代武术的主体,对武术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竞技武术具有动作简单、通俗易懂以及激烈的竞争性等特点,这对中国武术的普及与传播是非常有利的。简单易懂的技术动作适宜于学校之类的大规模人群中传播;激烈的竞争性能够提高习练者的兴趣,有利于各类比赛的开展。竞技武术不仅在国内普及面广,而且在国际上也影响颇深,其国际化发展的最高目标就是成为奥运会的常设竞赛项目之一。为进一步增强武术的国际影响力,因此,标准化发展是竞技武术的必然选择。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创新,封建社会以及冷兵器时代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为了满足现代社会人们生活需要,武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娱乐健身方式,在满足人们观赏需要的同时也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保障。

虽然竞技武术推动了整个中国武术的普及,但其消极影响也不可忽视。竞技武术是从传统武术发展而来,但其技术淡化技击、注重形式的发展,却走上了一味西方化的道路。“对武术技击本质属性的追求是习武者共同的目标,因此只有掌握不同拳种技术方法,才能承担武术技术传承的责任与使命。”[5]竞技武术重形式淡技击的发展方式忽视了中国武术技击的本质属性,对武术只是传播而非传承。而竞技武术在当今武术发展过程中占主要地位,传统武术受到排挤,发展不景气,随着老拳师的仙逝,一些富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武术也濒临灭绝。而竞技武术的绝对标准化统一,丢失了传统武术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只是徒劳无功。

3 个性与共性相结合:武术长远发展目标

“个性和共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个性的发展促进共性的进步,共性的发展也带动个性的提升。”[6]武术的发展既要从个性化中总结出共性特征,又要从共性化中提取个性风格,促使个性化与共性化相结合。武术个性化的表现主要是其独特的技击风格、蕴涵的文化;武术共性化的表现主要是技术标准化与规范化,形式简单统一化。“传统武术是中国搏击术与传统文化结合的产物,是中国数千年的杰作,而竞技武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二者都是不可否定的。”[7]需要在突出武术技击风格的同时注重技术的规范化发展;保持运动形式统一化的同时凸显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并举,武术个性化与共性化相结合。

现代竞技武术套路在编排中虽考虑到每个动作的技击性,但是由于竞技需要,一味的追求高、难、新、美等特点,使其技击性逐渐被淡化。虽然竞技武术中也有传统拳术项目,但只有其形而未有其意,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实现其发展的长远目标,摘掉其花拳绣腿的帽子是当前武术发展的关键所在。基于在个性的基础上促进与推动武术共性的发展,就需要在注重武术技术的规范化发展的同时突其出技击风格,将传统武术中风格独特的赋有技击性的动作纳入竞技武术训练之中,使习练者在掌握武术套路的同时提高其技击搏斗能力,实现打练结合。

套路是现代竞技武术主要运动形式之一,其特点是运动形式的规范化、统一化。虽然套路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武术的推广与传播,但其缺乏技击这一本质属性与特有的传统文化内涵。“在武术套路的普及与推广过程中,不仅仅是运动项目的传承,更是一种身体文化的教习。”[8]在保持规范化运动形式的同时凸显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武术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的根本。将中国传统的武德教育、礼仪寓于现代竞技武术教学训练与比赛之中,提高习练者的道德素质,弘扬民族精神,使其表现出特有的中国文化,是武术共性与个性相互结合的必然要求。

4 结语

传统武术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经过战争的洗礼,突出鲜明的技击性;吸取各民族优秀文化,使其蕴含着浓厚的文化特色。发展到现在,将武术完全传统化是不可取的,需要在继承其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而现代的竞技武术吸取了西方竞技体育的思想,从传统武术中提炼出简单而具有代表性的动作,按照特定形式创编出的套路运动,具有简单易学等特点。随着国家的极力推广以及实现武术进奥运这一发展战略目标,竞技武术正代表着中国武术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得到了广泛传播。而正当竞技武术如火如荼发展的时候,我们却发现这样的武术似乎缺少了什么。的确,竞技武术缺少强烈的技击性和文化内涵,不能完全代表中国武术,只能说是中国武术的一部分,是中国武术现代化的产物。而真正的中国武术是以技击为主,彰显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在当今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碰撞的时代,既要保留中国武术的传统气息,同时也要适应时代发展,这就需要在发展武术共性化的基础上突出个性,将技击与传统文化融入武术的推广过程中,让中国传统文化伴随着武术的推广与发展为世界人民所接受。

猜你喜欢
拳种技击中国武术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弃粗制滥造错误百出 扬泱泱中华拳种雄风①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传统武术桩功的概念界定以及不同拳种桩功的区别和联系
论武术拳种的文化特征及其生存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