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胜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2—0099—01
小学低年级是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或启蒙阶段,应从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阅读能力抓起。但在日常的教学中,有的教师会把低年级阅读教学与高年级精读课文完全等同起来,一味“讲深讲透”,搞烦琐分析,头绪太多,门槛太高,使学生入不了门;有的教师却只局限于读课文和认识生字,没有发挥阅读教学在促进初学者的阅读能力形成及发展方面的独特作用;有的教师教学方法非常单一,使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及课外的阅读逐渐失去了兴趣。那么,如何有效实施低年级的阅读教学?笔者认为要做到有情,有趣,有度。
一、情趣性阅读——激趣导入,作好阅读准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始用生动的语言或借助挂图、实物、音像、多媒体等手段,精心设置一个激趣导入的过程,把学生带入课文情景,或者鼓励学生主动接触课题,大胆猜测,提出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悬念或遐想投入阅读实践与体验。这样,阅读教学就会达到让学生“向往美好的情景”“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享受阅读的乐趣”。如,学习《咏华山》一课,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爬过哪些山,留下什么印象或感觉。再展示华山的部分画面,放一点华山风光视频,引起学生的向往与遐想。然后告诉学生古代有个七岁的小男孩,不但登上华山,而且还当场吟了一首歌颂华山的诗。这样,学生便可带着急于知道详情的强烈愿望进入《咏华山》的阅读。
二、自主性阅读——强化初读,把课文读正确、连贯
学生起步阶段的读书要有要求,但要求不可过高。低年级的阅读课应强化初读。第一节课,应拿出大量的时间来让学生读书,在教师的指导下,先把课文读通、读熟。读的形式要多样,读的指导和训练要有层次。一读:读准字音,学生试读课文之后,圈划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并用多种形式复现生字,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实现认读同步,寓识于读。二读:读通句子。学生可把读不好的句子提出来,请教师、同学帮助,体现互助精神。三读:读得流利。请学生把自己读得好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学、教师听,可让学生赛读,让学生展示自己,树立信心。四读:感知内容。叶圣陶先生说:阅读课文的第一步应当是“通读全文”,“知道文章之大概”,在这个阶段,要强调阅读的整体性,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时可采用填空或用几句话对课文进行大概了解。
三、欣赏性阅读——组织“演诵”活动,感悟语言
“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这是课标对低年级阅读的要求之一。通过指导朗读,自主阅读探究,学生对课文产生了独特的感受与体验,教师要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学生动用各种方式进行创造性的外顯表现。比如:诵读——对语言纵情地体验。“言为心声”,教师充分利用文章优美的语句,精彩的片断,让学生充分感受,全身心的诵读,让语言所抒发的情感溢出纸面,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描述——对内容尽情地赏析。课文中有趣的故事、生动的场景、美丽的风光、新奇的事物,都可以在认读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组织语言把自己的独特印象与感受表述或描绘出来,与同学共享。常见的形式有:故事描述型、导游介绍型和读后感受型。表演——对情节入情地再现。在充分读熟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充当课文中的某一个角色,自己设计动作,按照自己的体会,表演课文的内容与情节。如,在教学《鹅》这首诗时,当学生学完课文,随着乐曲声的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读一边想象,脸上露出甜美的笑容,就像一只只活生生的白鹅在水中快乐地游,这种表演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体会自然到位。
四、创造性阅读——拓宽途径,拓展知识
语文教学不只局限在课堂,还要有机地拓展到课外,对课文中的语言要能够学会去运用,对课文中感兴趣的问题,可以鼓励引导学生在课后作进一步的探索研究。1.引向课外,生活延伸。如,学习《小池塘》后,可以让学生到郊外观察池塘或小河,说说感受,并把自己看到的美景画下来。2.鼓励质疑,拓展思维。如,《要下雨了》总结提问: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活动与天气变化有关?3.补充资料,情感延伸。如,《美丽的丹顶鹤》结束时,播放影视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在美的音乐、独白和歌词中,在教师巧妙的点拨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从喜爱到自觉地去保护这一珍稀动物的情感油然而生,实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总之,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做到有情、有趣、有度。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