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爱琴
【关键词】 低年级;留守儿童;自信心;增强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2—0045—01
自信是一种争强好胜、永不服输的心理,是促使个人克服缺点,发扬优点,积极上进的因素,是人们身上一种进取的动力。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或是处世能力上,都有着基础性的作用。那么,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该怎样培养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呢?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留守儿童自信心不足的成因
1. 生长环境的问题。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容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緒;在性格方面,较为突出的是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辅导,导致困难重重;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引起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走上犯罪的道路,误入歧途。隔代监护人爷爷奶奶等常常溺爱或放纵他们的行为,致使他们学习的自觉性较差,成绩落后,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信心。
2. 学校教育不力。首先,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严格管教,身上的缺点相对较多,上学后自然也把这种坏习气带到学校。有的教师在教育这些学生时缺乏耐心,采用“挖苦讽刺、粗暴威吓”手段,学生犯了错误后,极尽所能地讽刺、挖苦,甚至破口辱骂,极大地损害了学生的自尊,从而使学生丧失自信。其次,自从“普九”之后,小学升初中全部免试了,部分农村小学放松了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甚至采取放羊式的教学,学生素质普遍下降,基础薄弱。
3. 社会关注不够。现如今,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留守儿童救助管理机构。当前社会一些不好的风气过早地被留守儿童接触,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成长。留守儿童后进生年龄比较小,经常又没有人照顾监管,这就使得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导致留守儿童暴力事件时有发生。
二、增强留守儿童自信心的策略
1. 给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自信是孩子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成人要还给孩子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给他们提供尝试的机会,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使他们发现到自己的潜能。如,可以鼓励一个不善言辞的学生为全班同学讲故事,事前帮助他做好充分准备。如果该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任务,那么他的自信心必然大增。另外,教师可以给他们讲成功人士的故事:希腊雄辩家德莫斯尼小时候声音微弱,口吃重,为了让声音变得洪亮有力,他常在海边大叫,为了增加肺活量,他跑步登山,为了舌头灵活,他口含小石子练习朗读,最后成为著名的雄辩家之一。这个事例表明:让孩子们拥有发展的空间,并有机会获得成功可以增强自信。
2. 做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系的纽带。教师可以利用班会、主题活动,组织学生了解各个行业人员工作时的情景资料,特别是建筑工人、清洁工、送水工等底层劳动人民的工作情景,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父母外出工作的辛苦,爷爷奶奶养育自己的不易。让他们明白,父母辛勤的付出都是源于对他们的爱,父母离开他们去他乡工作,都是为了给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通过这样的活动,让留守儿童明白,其实自己并不孤单,而是一直处于家人的爱和呵护之中。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感恩,在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及中秋节这样特殊的节日,提醒留守儿童给远方的爸爸妈妈打一个电话,道一声辛苦,帮年迈的爷爷奶奶做一次家务,并真诚地说一声谢谢。组织这种活动的目的在于缩短留守儿童与家长之间的心灵距离,让他们的自信心在师爱、父爱、母爱的共同呵护下茁壮成长。
3. 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首先,青年志愿者协会、共青团、少先队等各个组织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推动构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其次,社会公益可以招一些心理学系志愿者定期为留守儿童开展一些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他们做心理疏导,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自信,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