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高考已经结束了。纵观往年,高考后到入学初期往往会出现心理问题的“井喷”期,这被称为“后高考心理”现象。他们通常表现为极度松弛的放纵型心理、丧失目标的茫然型心理、执着成绩的抑郁型心理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疏导排解,可能造成各种悲剧的发生。轻者悲观失落、放纵青春,重者打架斗殴、自残自杀等等,几乎每年都会有悲剧爆出。因此,高考虽然已经结束,考试却远没有结束,只是这场考试不再只是考生自己的事,而是一道社会考题。
战争后士兵可能出现各种战后心理创伤,为了缓解战斗带来的压抑情绪,古代将领往往以允许士兵抢掠放纵来缓解情绪,而对于考生,大战过后,又怎能置之不理?当然,一味放纵显然是行不通的,现在战争过后,也不再是以放纵来缓解,而是会进行各种心理干预。面对考生这一特殊群体,相对于士兵,他们的感情还很不成熟,很难进行完善的自我调解,此时来自外部的聲音尤为重要。
对此,社会各方面应重视“后高考心理”这一特殊现象,首先,学校应对此进行针对性干预,各班主任应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帮助其进行心理辅导;校方可多举办对应的心理辅导讲座,引导考生做好心理调节,教导正确的疏导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这一人生阶段,重新树立目标,迈好人生的下一步。
其次,高考后学生离校,最主要依赖的是家庭。很多家长在高考前重视考生心理状态,而考后则采取放纵态度,甚至一些考生成绩不理想,还会遭受责难。对此,家长应摆正心态,正确对待高考成绩,关注孩子心理状态,鼓励孩子宣泄心中郁结的情绪。面对成绩好的孩子适当泼点冷水,坚定其继续努力的学习态度和向目标前进的决心;对发挥失常的孩子,则应避免提及高考话题,避免触发坏情绪,毕竟考试可以重来,人生还有很远,但生命没有第二次机会。同时,难得闲暇时光,家长可组织一起外出旅游,放松孩子心情,联络家庭感情,也避免了孩子选择不良的放松方式,比如通宵游戏等等。也可给孩子报游泳班、驾照等学习项目,避免心理的空虚迷茫。总之,要让孩子知道,不论什么时候,家庭都是孩子最坚定的后盾和最温暖的港湾,如此方能让孩子少些焦虑,多些安心。
再者,社会各方也应助力缓解“后高考心理”现象,各方媒体应少些高分崇拜、状元追捧,多些高考失利后努力不懈成功成才的宣传。毕竟,条条大路通罗马,高考虽然重要,却只是人生的一个站点罢了。未来的路还有很长,笑到最后的人,绝不是一次成功就可以决定。相关部门可联合各媒体开设免费心理辅导热线咨询,给考生一个宣泄咨询的通道,同时,可在广场等地方,张贴或播放励志标语、海报、短片等,起到潜移默化改变社会观念和引导考生心理调节的作用。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