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应用型学科,越来越深入于我们的生活中。近年来,随着高中的数学教学内容日趋深化,学生的学习难度也逐渐加深了。在高中的学习生活中,数学方面的学困生不在少数,而这些学生是我们教师决不能忽视的群体。本人结合教学中的经验,针对学困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了学困生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学困生;数学;转化
一、慢节奏教学
(一)开讲慢
从讲课的开始,就要放慢速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殊性致使这是一门逻辑性最强的学科。学困生不能很好的将前后学习到的知识衔接起来,造成思维障碍,丧失了继续学习的信心,从而导致恶性循环。针对这点,教师可以采取“先温后教”的教学方式。在传授新知识点的前一天,进行复习旧知识和预习新内容。在课上有意地提问启发学困生回答基础性旧知识,在学生回答问题完毕后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助学困生重新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长期以往,引导学生步入主动思维的状态。
(二)传授慢
高中数学的知识,大部分是环环相扣、承上启下的。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进化,新知识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在引入新知识的过程中放慢速度,留出时间让学生找到新知与旧知的连接点,将新知识与所学旧知识相融合,使学困生产生积极主动获取新知识的学习态度。
(三)节奏慢
放慢讲课时的语言节奏速度。高中数学知识具有很大的抽象性。教师要结合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转变成学生易懂、简明扼要的知识,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转化学困生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使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教具、放慢速度、多举实例、引导学困生正确解读教材,把握概念内涵、关键词句,以便在解题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运用。
二、从实际出发
(一)建立讨论小组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然后在每组中选出代表阐述本小组谈论的观点。教师在小组进行互动和谈论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有明确的研究目标,特别是有学困生的小组,要给予重点的帮助和指导。让小组内全体成员都参与到讨论知识的氛围中,以达到共同进步的学习目的。
在小组谈论时也要注意实行民主的讨论方式,每个人都可以发出不一样的声音,提出不一样的意见。教师要耐心协调好学生在组内讨论提出的疑难问题和不同意见,让互动有序、平等的进行。
(二)注重学习反馈
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的答案以及听课的态度,都会给教师提供大量的反馈信息。教师要根据这些信息,迅速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并且应着重抓好课上随堂练习和精批学困生作业,针对批改作业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和针对性指导。
另一点,就是必须在学困生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兴趣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可通过板演观察学生暴露出来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误区。教师不仅要发现问题,还要分析问题出现的各种原因,指出改正错误的方法,并在下次的课堂练习或作业中安排类似知识点,让学生加深印象,及时矫正。
而其他同学可以采用小组互批作业的形式,实现“一对一”,“一帮一”的教学模式。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将错误思维及时矫正的好习惯。当堂课的疑难问题当堂解决,不留隐患。
三、教师身份转换
(一)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教师,一定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交流。特别是针对数学学困生,要主动进行沟通与交流,用言行和情感去消除学生对数学产生的抵抗情绪。这样也有助于学生主动向教师说明自己在学习数学中遇到的困难。在教学环节中,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进步,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消除学生的自卑和不自信心理,使学生能够更加投入到学习中。
(二)从实际出发
高一开始的教学中切记不可速度过快,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如果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均用一种方法,就会出现一种“尖子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每一名学困生的学习问题追根溯源都是从某一知识转化点开始的。一个知识点没有学会,就陆续出现了第二个第三个。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接收到学生的反馈,在知识分化点上加大功夫,精心安排,认真对待,根据学生层次采取不同教学方法,使每一名学生都学习好数学。
四、结语
高中数学是一门具有难度的学科,学习困难大,难点易错点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平时要多注意观察,要对学困生有足够的关注和重视,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钻研探讨,深入研究,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们的数学成绩,使学困生越来越少。
参考文献:
[1]李洪元,陆士杰.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M].科学出版社,1989.
[2]杨廷英.浅谈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M].东南民族师专学报,1999 (4).
[3]王立英.關于后进生转化教育的思考及对策初探[J].教育研究,200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