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东交通学院 闫荣金
国家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文献采访是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首要环节,是图书馆工作的基础和核心,直接影响图书馆对教学和科研的服务水平。因此文献采访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一)图书出版发行情况。市场经济大环境决定了图书出版发行机构都以经济利益为出发点,蹭热点、选题重复、职称书、内容重复的教材、同书异名、同书不同社或高利润低质量图书盛行等现象层出不穷,图书品种多但质量良莠不齐。一些学术性和专业性强的专业类图书因面向的受众读者面狭窄,出版少发行少,学术性原创图书不多。对大学图书馆来说,要满足读者教学或科研需要的高质量、专业类图书尤其是新学科专业图书不易采购。
(二)高校政策。高等教育评估政策中几乎没有涉及对文献资源建设质量的把控。为迎合高校评估指标,经费供给猛增或减少,采访政策不稳定。当经费供给量突然增加时,为完成数量指标突击采选,大量购置偏离馆藏建设结构和实际需求的图书,增加廉价图书复本量或大量收集捐赠图书,图书质量和种类被忽视,增加无效采访的文献,违背文献采访系统性、连续性、发展性。
(三)采访方式和技术。高校图书馆的采访方式主要是书目采访、现场采购和网上采购。书目采访选择性大,具有时效性,但图书信息少,无法了解图书装帧、纸型等,常错选图书,不能保证到货图书符合采购规则。现场采购直接接触图书内容,但因现场时间紧、人员多等限制,能采访的图书数量和出版社受到限制。网上采访图书更新快,涉及出版社广,但牵涉到经费报销、发货等环节,只适合零星采购。查重技术也会影响采访质量。查重结果不准确直接影响采访质量和经费使用,因此要精准查重。
(一)收集文献采访信息。为最大限度缓解有限的经费供给和无限文献资源需求之间的矛盾,全面搜集信息以作出合理有效的采购决策。包括学校的办学定位、科研层次、各学院的专业设置、主干学科、各专业课程设置、重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现有馆藏概况、文献利用情况、读者需求信息、全国图书出版发行情况、互联网有影响力的图书排行、图书出版专业报刊书目、全国大型书展和馆配会信息、书商提供的定期推送图书信息等。
(二)选择书商和出版社。采访人员与书商的合作是否畅通直接关系整个采访工作能否有序进行。选择书商不仅考虑报价,还要考察书商综合实力,如提供文献的质量、书目数量及数据信息是否齐全、供货速度、合作的出版社情况、图书订到率、供货周期、退换货、差错率、售后服务等方面,选择综合实力强的书商。核心出版社的图书能够把握学科的发展状况,反映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利用率比较高。根据本校专业设置有针对性地选择权威核心专业出版社,专注专业出版社的发行动态,选购最新专业书籍,补充缺藏专业文献。
(三)多种采访方式互补,形成滚动式订单。书目采访、现场采访、网上采访各有利弊,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采访方式,不断调整采访策略,取长补短,互为补充。平时注意收集采访书目,整理圈选书商定期推送的可供新书书目、馆配会图书博览会书目数据、核心出版社更新推送的书目、当当网和豆瓣评分较高的畅销书书目等。利用馆配会、书市、大型书展、网络进行现场采访查漏补缺。邀请多方人员参与选书,联系各相关专业教师或学生参与选书,向读者发送荐购单,灵活做好采访工作,形成每月一次订单或一个学期两次订单,形成一个良性、可控、主动、滚动式采购模式。
(四)制定文献采访工作规范和质量评价体系。根据学校发展明确层次、办学定位、经费和图书馆性质、重点科研项目、已有馆藏结构等,制定采访规范和采访评价体系,使采访有章可依。馆内自评以文献保障率、学科覆盖率、文献误订率、各学科、类型文献结构比率、文献新颖度系数等一系列有机综合的指标体系全面评价文献采访质量。馆外以读者评价和专家评价为主,读者评价是通过统计文献利用情况、问卷调查、读者反馈评价文献采访工作是否能满足读者需求。馆藏文献的采访质量专业评价是指对文献的采访和入藏情况、馆藏满足读者的需求程度等进行全面的审核和测定并做出综合评价的过程。通过专业化的评价了解馆藏质量、专业文献入藏情况、读者的需求满意度、采访人员采访工作的不足等。
高校图书馆的文献采访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其质量控制要从学校教学科研情况、读者需求、文献出版发行、采访过程、文献利用等各个环节进行,才能保证采访到适合读者需求的文献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