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汉科技大学图书馆 杨思思 刘芳;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 张明丽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从知识索取方面来说,互联网提供了许多的便利。高校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来源已经从传统的纸质资源转向电子资源。虽然利用互联网进行阅读给大学生带来诸多便利,但也引出新的问题——高校大学生是否对信息资源进行了有效阅读。本文将分析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有效阅读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阅读的方法。
阅读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人类知识更广泛传播的重要途径。自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和新闻出版总署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的重要举措——“全民阅读”活动以来,全民阅读率有了明显的提高。“推动全民阅读”已经列入国家八大文化重大工程之一,以国家战略的高度推进全民阅读。社会各界对阅读有着越来越深入的认识,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为79.9%,较2015年的79.6%略有上升;数字化阅读为68.2%,较2015年上升了4.2%。由此可见,国民综合阅读率、数字阅读率、图书阅读量都全面上扬。各高校图书馆对阅读也很重视,定期举办阅读推广活动。活动效果如何?这就引出了有效阅读问题。
有效阅读是相对低效阅读和无效阅读而言的。根据魏国梁的观点,有效阅读是阅读要素(阅读主体状态、阅读目的、计划、形式、方法、评价等)有机组合的综合效应。何绍波提出有效阅读是能够细化吸收书中的一些内容,并使其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有所影响。在此基础上,笔者总结以上观点以为:有效阅读是能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将接收到的外部信息真正理解,将其架构成自身知识体系及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并能准确表达的过程。根据这个定义,有效阅读的关键是能够及时准确获取有效信息,通过阅读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及精神文化素养。
(一)信息庞杂,不利于甄别有效信息。网上信息铺天盖地,有很大一部分信息为了博得眼球大有哗众取宠之嫌,其名字与内容大相径庭,或内容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等等,这都给大学生甄别有效信息增加了难度。
(二)信息松散,不利于获取有效信息。在“互联网+”时代,大量信息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各种社交媒体提供着信息资讯,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等。大学生是这些信息的受众群体之一,新媒体的出现也促使大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大大提高,其好处是能节约时间,提高阅读效率。但另一方面,也给高校大学生带来了其他的问题,如无法深度阅读。大学生做学术或“浅阅读”是影响有效阅读的重要原因,对其今后所建立的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会造成一定的缺失。
(三)阅读量小,不利于有效信息的吸收。据调查,法国人人均每年读书量达14本,美国人阅读量为50本,和我国毗邻的日本和韩国各为44本和15本。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每年组织实施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近五年来,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与年均图书阅读量均稳步上升,2015年人均图书阅读量为4.5册,2016年阅读量为7.86本。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阅读数量相对较低。而在高校,这种现象也明显存在,据笔者随机访谈了几位大学生,得出的结论是几乎不看专著或学术类的书籍和文章,一般为了应付课业才会看几篇。另有粗略统计,武汉7所部属院校大学生人均每年借阅图书15本。以笔者工作的学校为例,根据2016年借阅数据,本科生每年人均借阅量在9册左右,研究生每年人均借阅量为11册左右。在借阅类型排行中,文学类(I)借阅率为19.89%,工科类专业学术和专著不超过4%。周薇和刘勇通过对某地区18所高校大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大学生课余时间大多数在上网和读书。有50%—60%的大学生上网查看资料、娱乐和浏览新闻,每天读书在5小时以上的只有4%。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结合桦泽紫苑在《过目不忘的读书法》里介绍的读书法归纳出如下阅读法:
图1 有效阅读的方法
如图,第一步先筛选信息,通过校图书馆现有的资源平台找到需要了解的相关知识,直接选择学校的资源可有效地过滤掉无用的信息。第二步,确定阅读的方法是泛读还是精读。泛读只是浏览,而精读是品读和研读,是伴随着思考阅读,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透彻理解和领会。这是输入的过程。最后是输出的过程。把学到的知识加以总结归纳出阅读笔记。选择电子版或手写版的读书笔记,需包含所读内容的概要,并记下阅读后的感悟和想法,摘抄有意义的语句加以评述。如此,可培养大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和判断力。多参加讨论小组,交流感想,定期复习回看,这样重复得以形成大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框架。
(一)分析大学生的阅读需求。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人文精神建设的重要性。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教育的辅助机构,是引导大学生进行有效阅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李燕妮提出不同学历的大学生对阅读内容的需求存在差异。因此,图书馆应根据在校大学生的专业、年级、科研领域做出相应的阅读推荐与引导,以满足大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需求。
(二)分析大学生的阅读行为。随着网络发展,大学生的阅读行为呈现如下特点:阅读对象丰富。大学生可以通过社交网络、电子杂志等接受最新最全的信息;阅读环境的开放。世界各地的人们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传播和资源共享。在这个虚拟时代,大学生能轻松接触到大量的信息资源;阅读目的简单。现在的阅读不再只是单一的学术学习,而多半转变成缓解学业压力的休闲目的;阅读终端多样。平板电脑、笔记本、手机等设备都能成为阅读的工具。
(三)引导大学生合理、科学地阅读。图书馆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引导大学生有效阅读。第一,面对繁多的信息内容,图书馆可定期发布主题阅读书目,或专业学科文献的深度阅读。第二,通过新生入馆教育让学生了解本校馆藏资源和相关知识产权常识,熟悉信息检索技巧以达到科学阅读的目的。
(四)整合资源,方便大学生有效阅读。高校图书馆利用丰富的教学和科研资源基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行资源整合。按阅读目的性,可将资源信息分类为基础类、学术类和娱乐类,供学生选择阅读;建立高质量的专业数据库,突出重点学科,过滤无用的信息,最终达到有效阅读的目的;改善阅读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如给大学生提供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提高电子阅览室的舒适度。另外与资源平台合作,为大学生提供众多纸电同媒的网站和APP软件。以笔者学校为例,目前引进‘芸台购’云服务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电子信息资源。
(五)提升馆员自身素养,更好地服务于学生阅读。任何一家图书馆都具备了三项基本要素:图书馆实体建筑,用户群体及联系图书馆和用户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图书馆工作人员作为文化传播者之一,在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下也需要通过阅读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以创造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图书馆馆员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达到传播有效阅读的目的:第一,馆员可根据不同年级和专业定期举办阅读分享交流会并教大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现有的资源进行有序系统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二,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程传授大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和技巧,培养学生在互联网中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有效阅读的效果。
(六)高校教师的言传身教引领有效阅读。子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高校教师的专业素养、个人品质、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都深深影响着学子们。因此,读书学习是教师的教育之本,为人师者,读书尤为重要。这不仅影响了教师的师德,更影响到一代一代学生们的精神。当今是信息成倍增长,实时更新及变化的互联网时代,只有坚持不懈地阅读,持之以恒地学习,使得知识不断更新,用最新最全面的知识去适应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大学生。在教学方面,教师仅仅教授和指导大学生熟悉本专业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扩大阅读范围,如人文和实践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提供搜集信息资源的途径,定期向学生推荐参考书目和与专业相关的网站等。高校教师应用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人文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有效的阅读指引道路。
(七)培养大学生阅读自觉性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一,积极利用学校的阅读资源。互联网的信息资源繁多,大学生们可通过新媒体改变传统的接受知识的方式。高校图书馆的众多资源能满足大学生学术专业需求。第二,大学生应广泛阅读。专业知识的学习必然不可缺少,但也要关注新兴行业的发展前景,使自己具有独特的专业眼光和先进思想。这不光是丰富自身横向和纵向知识,更是提升大学生发散思维和联想思维以形成学科交叉的知识体系。第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是对阅读的重要补充。读书笔记的意义除了包含读后感之外,也使得读者能更深入地分析文章内容,培养大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本文通过对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有效阅读的困境的浅析,提出我们须帮助大学生克服阅读困难,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形成有效阅读的方法,让阅读成为大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引导大学生发展健康的心智。阅读是人类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有效阅读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都会产生深远影响。通过有效阅读,能获得知识的积累并有助于个人的创新,进而提升自我能力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