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公共部门绩效评价发展历程研究

2018-11-29 06:49:20盐城师范学院吴碧玉盐城市政府督查室田夏
办公室业务 2018年21期
关键词:质效公共部门盐城市

文/盐城师范学院 吴碧玉;盐城市政府督查室 田夏

公共部门绩效评价作为当代公共行政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正逐渐成为政府管理实践和公共管理研究的热点主题。盐城市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积极探索并推行绩效管理,经过多年的变革完善,逐渐明确起以中心工作、重点工程和项目等工作为重点考核对象,以工作的完成质效为量化评估标准,以目标管理为评估核心的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系统。本文将通过对盐城公共部门绩效评价发展历程进行研究,总结成绩,为完善地级市绩效评价体系提供研究事例。

一、盐城公共部门绩效评价发展历程与现状

盐城市已在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改革方面探索了近21年。强化服务意识,简化行政流程,改进管理方式,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的同时,也推进了政府管理方式的创新。现有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价体系延续了历年来国内外目标管理的经验做法,同时根据盐城发展实际,对评价方式、主客体构成、指标体系等进行了改革创新。

(一)起步阶段(1997年至2000年)。1997年开始对全市9个县(市、区)和112个市直部门实行“两个文明”建设考核。在其后几年中,以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逐渐完善对工业、农业、服务业等方面的绩效评价办法,并通过不断地优化调整各版块分值比例,搭建起一个较为完整的目标任务考核体系。

(二)民众参与阶段(2001年至2004年)。为了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机关作风问题,2001年,盐城市发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在江苏省内较早地开展了“万人评议机关”活动。2002年,开始探索将公众评议正式纳入公共部门绩效评价体系。中共十六大召开后,将“两个文明”建设考核调整为“三个文明”建设考核,并明确将群众作为公共部门效能建设的评估主体,将“人民群众满意度”列为公共部门的重要考核指标,设置了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评议等次。

(三)革新探索阶段(2005年至2007年)。自2005年起,进一步加大对生态环保、民生幸福等方面工作的评估侧重;增加了年度考核周期内的定期考核评估次数,加大平时考核力度;对各项重点工作的时效、质效、效益进行量化、动态化考核评估,实行季度督查、月度报告制度,并将评比结果纳入全年考核中运用。2007年,将全面小康指标体系中民生指标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四)整合提升阶段(2008年至今)。2008年,正式将全市“三个文明”考核调整为全市目标任务绩效管理考核。2011年,新设进位争先奖,通过目标绩效管理和制度进一步激励约束公共部门。2012年,新增并强调了“三服务”方面工作的考核奖惩,并首次将安全生产工作和文化建设工作列为单项奖,将文化工作奖范畴扩展为社会事业发展奖。2017年,将原有各单项奖内容全部纳入综合先进奖考评,各类考核均不设加分项,切实做到了高度统一。自主研发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对德才素质、工作表现、群众评价等进行数据测评、动态监控、全面评价,对职能履行、创新创优等提出了进一步的刚性考核要求。

二、盐城公共部门绩效评价的主要成绩

(一)通过绩效评价提升了公共部门的工作质效。盐城市在多年来公共部门绩效评价的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了结合地方实际、适应时代要求的绩效评价体系,成立了公正客观、科学有效的问责体系,既检验了政府各部门的行政效能与服务品质,又激发出了广大干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确保广大群众利益的同时,不断加强了政府本身在法治、效能、责任等方面的建设。

(二)通过绩效评价体现了公共部门为民服务理念。在绩效评价体系变革中,盐城市不断转变行政理念,持续加大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树立起群众利益本位的绩效观。将年度民生实事工程列为重点绩效考核项目,提升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物质与知识能力基础,培育公民的参与意识,丰富拓宽参与渠道,加强与民间专业评估组织的合作,从传统的偏重经济增长转变到民生工作上来。

(三)通过绩效评价拓宽了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近年来,盐城市借助网络、新媒体等平台,拓宽了市民了解掌握民生实事项目进展情况的信息渠道,并结合第三方抽样调查等方式积极开展绩效评议工作,围绕人民群众的所想所求,将评议结果转化为有关部门完善工作和实事立项的重要参考。广大市民参与绩效评估程度的逐年增高、动力增强,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服务导向。

三、盐城市公共部门绩效评价制度变更中体现的特点

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实践,盐城市公共部门绩效评价的变更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从单纯的目标考核走向了综合性的绩效评估,通过研究分析,其发展方向有三个趋势特点。

(一)绩效评价的主体结构发生了转变。从变更的四个发展阶段来看,不同阶段的考核评估主体及其职责和作用有较为显著的区别。

盐城市绩效管理发展各阶段考核评估主体及职责和作用

盐城正逐渐将评判权都交给社会和群众,从原本单纯的上级对下级职能工作完成情况的检查验收,转变为多元主体对公共部门职能工作质效的绩效评估。

(二)绩效评价的方式发生了转变。在起步阶段,盐城市主要是在年终对各部门的年度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这种结果检查形式较为单一,注重了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对提升部门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作用也不甚明显。在2005年,首次增加年度考核周期内的定期考核评估次数,加大平时考核力度,对各项重点工作的时效、质效、效益进行量化、动态化考核评估。各部门工作的情况得到及时监控,从过程监督上保证工作高效高质的完成。评估方式从原本对公共部门工作完成情况的检查转变为对工作质效的综合评价。

(三)绩效评价的标准发生了改变。在起步阶段,拟定的大多数目标任务指标都是如组织领导情况、重点工作落实情况这类的定性指标,在年终考核评价中,考核主体存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在个别公共部门工作的考核上,容易形成分管市领导的“一言堂”。盐城市逐步对评价指标设置开展定量化改革,特别是在公共部门业绩评估上针对性更强、更加切合实际。对于难以进行量化的目标任务,虽然继续运用定性指标进行考核,但进一步加强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尤其是在民众和第三方组织等其他主体的参与和加入后,随着评估主体的周延扩大,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考核评估结果的公正性、科学性。评价标准从原本的定性评价转变为定量、定性评价的并轨整合。

猜你喜欢
质效公共部门盐城市
苏州吴中区创新七项举措 提升执法质效
盐城市深化专项整治
盐城市扛起使命担当 锻造应急铁军
从上诉案件流转周期看改革质效
公民与法治(2022年3期)2022-07-29 00:57:26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研究
坚持“四个三” 提升乡镇人代会质效
人大建设(2019年5期)2019-10-08 08:55:10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构建探析
拓宽信访渠道 提升监督质效
人大建设(2017年3期)2017-07-21 11:01:18
《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前言》发布
商业会计(2016年11期)2016-10-20 00:52:25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