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产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产业”
——访中国安全产业协会理事长肖健康

2018-11-24 13:13包冬冬庞鹤
劳动保护 2018年10期
关键词:意见应急发展

文/本刊记者 包冬冬 庞鹤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管理部、财政部、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总体要求、发展方向、重点任务等层面对加快安全产业发展进行了决策和部署。对于《意见》,中国安全产业协会理事长肖健康是如何解读的呢?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管理部、财政部、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到2020年,安全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产业销售收入超过万亿元。到2025年,安全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如何理解《意见》的重点内容?我国安全产业体系目前发展状况如何?安全产业体系建设存在哪些困难?《意见》为安全产业发展带来哪些重大利好?带着上述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安全产业协会理事长肖健康。

记者(以下简称“记”):事实上,近年来,为促进应急与安全产业发展,国家层面密集释放了一系列政策红利,如:2014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63号)(以下简称“63号文件”);2017年,科技部发布了《“十三五”公共安全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以及工信部印发的《应急产业培育与发展行动计划(2017—2019年)》等一系列促进安全产业的文件,那么此次四部委又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此,您怎么看?上述这些文件,内在关系是什么?

肖健康(以下简称“肖”):安全生产,重如泰山,关乎社会大众权利福祉,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更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实上,早在2010-2013年之间,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就出台过促进安全产业的文件。201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下简称“23号文件”)首次提出培育安全产业的要求;2011年,《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以下简称“40号文件”)再次提出把安全产业纳入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产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11〕47号)进一步明确了培育发展安全产业的扶持政策;2012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促进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安〔2012〕388号)(以下简称“388号文件”)从概念、内涵、外延、政策措施等方面再次将安全产业定性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产业。

综合分析几个文件,其内在关系是:23号文件和40号文件提出“安全产业”的概念并确立其产业地位;388号文件和63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安全产业和应急产业的概念、内涵、外延、政策和措施;2017年,科技部发布的《“十三五”公共安全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和工信部印发的《应急产业培育与发展行动计划(2017—2019年)》重在对安全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和布局;此次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管理部、财政部、科技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思想为先导,提出安全产业发展的主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组织保障措施。

记:《意见》提出,到2020年,安全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产业销售收入超过万亿元。先进安全产品有效供给能力显著提高,在重点行业领域实现示范应用。请您谈一下目前我国安全产业体系的建设情况?在道路交通、工程事故、矿山、危险化学品、重大基础设施、城市公共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产品的供给情况是怎样的?实现“安全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尚存哪些困难?应该如何着手解决?

肖: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促进了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但就全国而言,安全形势仍十分严峻。此次四部委联合发布的《意见》重在建立“四个”示范,即:建立10个示范城市、100个示范园区、1000个示范企业、实现万亿新兴产业,《意见》明确指出,用两年半的时间形成新兴万亿产业,建立全国安全产业体系。

安全产业体系建设中,道路交通和建筑施工行业是重中之重。道路交通和建筑施工行业事故频发现象较为严峻,尤其是道路运输行业,死亡率占比高达85%。作为高风险行业,其对安全的需求程度较高。

道路运输方面,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以下4种安全产品:第一,“两防”产品——道路安全防护栏和汽车安全防碰撞包,其可实现道路不翻车、汽车不碰撞。第二,危化品运输车辆的全过程监测监控及道路智能监控车联网。第三,智能发光路标路牌。可确保其在雾霾天、阴雨天、夜晚清晰可见,有效避免高速公路路口事故的频繁发生。第四,智能撬装加油站。可实现加油站不深埋、不泄漏、不挥发、不爆炸、不燃烧的本质安全功能。

就建筑事故而言,最常见的就是物体打击和高处坠落事故,因脚手架高空作业坠落和脚手架坍塌引发的建筑事故死亡率占比约50%。目前,智能自动升降脚手架可有效防止高层建筑脚手架搭设、使用、拆除过程中的高处坠落事故。它的优点在于:将高处作业变为地面平台作业,将悬空作业变为架体内部作业;依靠自身的升降设备和装置,可随工程结构逐层爬升或下降,具有防倾覆、防坠落装置的外脚手架,可实现脚手架的本质安全。

实际上,预防安全事故的产品并不缺少,但因大家普遍缺乏安全意识,很多好的安全产品“无人问津”。因此,安全产业体系建设要解决如下几方面的困难:第一,要创新理念。树立“生命不可复制、事故可以预防、应急挽救生命”的理念,为社会提供人性化的享受、智能化的服务、本质安全的保障。第二,要转变思想。多年来,“安全第一”在很多时候还只是口号,许多人甘愿花100万元买个汽车,但却不肯花一万元购买汽车防碰撞安全包,是典型的“不愿用一万去防万一”。第三,要确立新的标准。目前国家要求淘汰传统产业,用国有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互联网+安全产业、互联网+应急产业,但“互联网+”发展却受限于标准不完善。比如,已实现智能化的安全帽、口罩、手电等产品,却因没有标准得不到市场推广。因此,要推动安全产业团体标准的制定并加强宣贯。第四,要整治行业风气,扭转行业部分主管部门垄断、排斥新产品等行径。第五,设立全国安全技改专项经费。目前,国家没有专门设置安全技改经费,应该在传统产业技改经费当中抽出一部分作为安全技改经费,对安全装备设备进行改造升级。第六,加强安全宣传,可以通过打造安全文化产业纪录片、微电影、安全产品游戏、应急游戏、安全培训体验场馆等来扩大宣传,用宣传倒逼理念和认识的创新与提高,用宣传倒逼行业和企业转型,用宣传倒逼社区和家庭配备安全装备。

记:《意见》提出,到2025年,安全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部分领域产品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我国安全领域企业发展和技术研发总体上处在什么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哪些短板?从企业发展和技术上来看,应着重做好哪些工作?

肖:目前我国安全领域企业发展和技术研发总体上处在中等偏下的水平。我国安全人才队伍发展不平衡,人才总量不足,专业人才素质不强,科技人才缺乏,人才知识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体制固化和科研体制机制、传统管理的模式僵化等问题依然突出。

要改变这种现状,提升技术水平,改善人才结构,应着重做的几点是:第一,对于国外安全产业发展成果,要积极引进吸收、消化创新,打破国内垄断。第二,跨界融合、集成创新,将传统的安全应急产业改造成智能安全应急产业。第三,将安全产业定位为我国的基础产业,打造本质安全的装备设备。秉承着“智能制造、本质安全”的原则,对道路、建筑、燃气、石油、消防等行业进行改造。第四,转变安全认识,加强智能培训。传统的安全培训,过于注重经验,而对先进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方法缺乏认同。以某市为例,花费5800万元建设安全教育体验馆,但其90%的装备、设备、教材等都较为传统落后,这就是安全培训意识落伍的表现。因此,要用“智能化”宣传教育培训倒逼认识的转变。

记:您认为《意见》中还有哪些安全产业发展的关键值得注意?《意见》中还应补充哪些与安全产业息息相关的内容?

肖:安全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主体、标准、资金等问题。《意见》中应补充以下6点内容。第一,要明确安全产业主体“责任人”。我建议,应由中央企业来组建中国安全产业集团,由国有企业担当安全产业的主体责任人,从标准制定、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产品推广上统筹规划,发挥国有企业的优势作用。第二,推动团体标准认证。推动安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提高产品和服务标准是关键。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保底线”的作用相比,团体标准具有及时响应市场需求、迅速跟进新技术新产品、制定工作机制灵活、技术指标水平领先等特点。应该进一步推进团体标准的检测认证,发挥其在安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三,建立政府和企业的投融资体系。设立企业安全费用、政府技改专项资金、安全产业基金、安全产业银行、安全产业保险公司,用“五只手”的合力推进安全产业的发展。第四,建立安全装备、储备、采购制度。落实应急物资储备情况,落实经费保障,科学合理确定物资储备的种类、方式和数量,加强实物储备;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专业管理、保障急需、专物专用”;加强对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备、装备、配备、管理等环节的监督检查。第五,建立权威认证评价体系。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委托有相应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组建安全交易平台,规范安全采购交易市场,整治“恶性竞争、低价中标、偷工减料、卖了就跑”的市场乱象,严把安全产业市场准入门槛。第六,建立安全应急宣传教育培训场馆。在全国县级以上城市试点安全培训体验场馆,重点开展安全技术咨询、推广、展览展示,以及宣传教育培训、应急演练演示、安全评价等服务。

猜你喜欢
意见应急发展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评“小创”,送好礼
没有反对意见
评“小创”,送好礼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