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志隆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动能是巨大内需、外贸进出口、投资建设这“三驾马车”。虽遭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但通过对需求侧的政策刺激,仍取得了世界瞩目的经济增长。然而,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面临一系列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再也无法通过简单的需求侧刺激来解决,必须主要通过供给侧改革来破解。自2015年以来,中央多次提出深化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要目标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谓供给侧,主要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四大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通过对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供给质量,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人力资源作为第一生产要素,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意义重大。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早中期,人力资源一直是具有巨大优势的生产要素。特别是外商对东部沿海地区的投资加上中西部向东部大量流动的人力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了我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2009年,劳动力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的重新配置依然是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一个重要来源。据统计分析,2009年全要素生产率对当年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其中有8%就来自劳动力从农业到非农产业的重新配置。但到了2015年,外出农民工的年增长已从2009年的4%左右降至0.1%,这与我国人口结构在2011年出现拐点、16~65周岁劳动人口呈现下降趋势密切相关。尽管如此,人力资源供给在区域之间和行业之间的自由流动,依然还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涵。任何制约人力资源自由流动的制度都要加于改革,重点是户籍制度和社保制度的改革。除此之外,加大教育培训等人力资本投入,优化人力资源供给质量结构,提高人力资源市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都是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
厦门作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聚集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成为其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但从要素配置角度来看,本地区人力资源供给结构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供给缺口不小。自2010年以来,厦门地区同东部沿海城市一样面临企业缺工问题,虽然各级政府出台帮助企业缓解缺工困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也收到很大成效,但无法扭转的是劳动力向中西部回流以及我国劳动力供给整体下降的大趋势。目前,本地区许多企业招工困难问题仍然存在,供需缺口估计在10万人左右,人力资源竞争力亟待提高。
(二)供给质量不高。本地区技能劳动者在城镇从业人员中所占比重低于30%,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重又低于20%,这两项衡量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指标都远低于发达经济体的一般水平(分别为50%和30%以上)。在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技能人才是长期短缺,特别在精密制造和电子、信息、航空等高新技术产业中,高技能人才尤为短缺。
(三)供给结构欠佳。除供需数量与质量的结构问题之外,在新生劳动力供给上还普遍存在院校毕业生的专业结构与市场所需的匹配度问题,这与大多数院校专业设置老化、重理论教学而轻技能培养等老问题密切相关。同时,劳动力供给在部门结构上也存在问题,第三产业尤其是幼儿教师、护理员、月嫂等紧缺工种的供给严重不足。
(四)市场反应灵敏度不够。既有对需求端的反应迟缓问题,也有需求端制度性障碍。比如,发展新能源汽车制造等新兴产业需要一些专门人才,但这类专门人才的培养滞后于产业需要;社会工作需要大量专门人才,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也都设置了这样的专业,但由于制度性的原因又造成社工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凡此种种均是市场反应失灵问题。
(五)劳动关系稳定度不足。企业普遍反映的员工离职率高问题,既有员工不守劳动合同成本较低的问题,也有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同时,一些企业把招工业务外包甚至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造成了企业向心力不足问题。此外,厦门经济外向度较高,中美贸易摩擦以及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可能造成出口加工制造业困难和工人失业转岗问题。
内外并举,增加人力供给。在人力资源总量供给不足时唯有先满足总量供给,填补人力缺口。在内部供给方面,要把落实全面“两孩”政策作为长远战略持续抓好,加大政府对职业教育培训的投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本地人力资源。在外部供给方面,应结合本地经济发展需要,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开发的两岸协作、山海协作、校企协作,完善“三个协作”相关奖补政策与具体措施。
优化结构,提高供给质量。人力资源供给的结构性短缺问题,首先要从校企协作重点突破。一是订单式培养;二是企业为大学生提供实习、见习机会;三是不断改进对企业员工提升培训的扶持政策;四是投资建设市级公共实训基地以满足院校和企业的实训需要。其次要结合厦门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的趋势,大力开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技能培训,引导和促进人力资源的跨部门流动。
创新制度,留住外来劳力。要全面贯彻中央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重大部署,不断完善居住证制度,落实异地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各项公民权利。在落实全国社保转移接续政策的过程中,可结合实际创新社保扶持政策,例如对企业新增本市户籍劳动力执行“社保补差”以鼓励企业协助新招大学生落户厦门;又如对异地务工人员失业金按月支领者给予额外补助,以延展异地务工人员失业后在厦逗留找工时间。
完善市场,畅通流动通道。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人力资源顺畅流动。最近国务院颁布《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要求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市场,强化政府培育人力市场职责,进一步提升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水平和大力发展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做好人力资源市场的信息监测与信息发布,积极推动人力资源自由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厦门在贯彻该法规的同时,可结合实际,探索建立专业性市场如台湾人才市场、软件人才市场等。
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能够引导劳动关系的良性发展,一方面带来对稳定劳动关系的重大挑战。应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关系需求变化趋势,切实保障劳动者接受职业培训的权利。应注重在集体协商机制、集体劳动合同等中观层面,理顺劳动关系治理机制。应注重从改善雇主伦理、劳动伦理等伦理关系入手,建构劳动关系双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