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露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关系民生的重要任务,但是其建设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包括经济文化发展不协调、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不能满足当前群众文化需求、文化队伍建设不足等。本文就大足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措施进行论述。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民生;建议措施
1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1 缺乏政策法规的支撑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要有相配套的规范文件和政策作保障,要改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随意性,就必须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国家、重庆市现行的涉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大部分都是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但是在微观的执行层面上,缺乏刚性的政策支撑,特别是在经费保障、经济政策、捐赠制度、人才队伍建设、管理体制等方面只是做了原则性的要求而缺乏具体的政策规定。而至今都缺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公共文化供给能力的政府规章或规范性文件,更没有出台完善和支持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经济政策,这与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和文化事业发展的现状都不相适应。
1.2 公共文化事业投入和设施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政府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客观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区级图书馆馆藏数量不足人平0.2册,与人平0.9册相差甚远;文化活动和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预算没有形成逐年增长机制;公共文化设施设备陈旧,总量偏少,没有形成有效的淘汰更新机制。
1.3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薄弱,素质偏低,文化阵地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从大足区文化单位看,目前文化专业干部队伍与文化事业发展极不适应,基层工作人员偏少且不专业、文艺人才总量不足、专业人才少,人才结构、队伍结构不合理,无专业院团、无足够保障经费等问题,致使大足区的文化阵地没有充分起到组织文化活动、教育人民群众、满足人民需求的作用。基层文化人才青黄不接现象严重、队伍不稳,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不可忽视的瓶颈。
1.4 基层公共文化内容和形式不够丰富多样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改善,广大群众的欣赏水平逐步得到提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爱好和欣赏习惯,但是文化资源严重匮乏、文娱活动形式单一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由于缺乏文化娱乐设施,广大群众的业余生活单调,许多农民空闲时不是在家看电视,就是聚在一起拉家常。虽然政府和文化部门每年都要开展不同形式的“文化下乡”,但是这项活动的广度和频率无论如何也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要求。同时,多数村级文化活动室由于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包括农家书屋在内的文化设施使用率普遍不高,有限的设施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这种文化供求关系的不到位,使农民群众对文化工作的参与度和支持度始终难以大幅度提高。
1.5 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
由于文化建设管理、用人等机制不够健全,现有文化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基层文化单位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综合文化站经费得不到机制性的保障,部分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专干不专业也不专用,不善于发挥自己的才智和专长,没有把创新作为自己力量的源泉,仍然停留在向政府“等、靠、要”的观念上。加之综合文化站管理权限下放乡镇后,存在乡镇管不来、区级文化部门管不够的局面。部分领导干部在抓好經济工作的同时,没有把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文化建设放在应有的位置,认为抓文化建设是“软指标”,导致文化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2 加快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步伐的思考与建议
2.1 优化功能布局,加大财政资金对公益文化的投入力度,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设立“区公共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常年文化活动经费按照人平不低于10元的标准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大力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使区域内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村文化活动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公共图书馆“一卡通”四个全覆盖。让全区基本形成区、乡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加大重大文化工程实施力度,实施文化数字工程,完善公共文化物联网内容建设,增加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总量。尤其要注重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基层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建成覆盖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特别要支持乡镇综合文化站扩展功能、共建共用,形成融宣传教育、信息服务、科学普及、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等于一体的文化中心。
2.2 整合文化资源,形成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良好局面,推动社会团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采取委托机构办文化、引进资源办文化、项目合作办文化等多种形式,鼓励各类文化艺术团队参与公共服务。组建民办公助性质的大足区文化艺术团,在保证公益性的前提下,推动专业化、市场化运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鼓励区域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坚持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融合发展,引导鼓励区域内的文化企业,与公共文化事业单位展开良性竞争,政府择优购买服务;支持区域企业积极参与各种展演、文艺巡演等重大文化活动。
要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构建链条完整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体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原则,加大文化事业单位尤其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力度,探索公共文化服务市场化经营、项目化管理的新方式,促使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转换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形成运转高效、良性竞争、多元互补的公共文化生产供给体系。
2.3 落实公共文化惠民措施,促进文化和谐
要将实现辖区人民群众的文化权利作为民生福利的重要指标,落实各项文化惠民措施,尤其是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文化权利问题,要制定专门计划、采取倾斜措施,实现他们的文化权利,促进文化的和谐发展。重点关注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员、特困家庭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文化生活,通过送文化下乡活动,让他们也能同等参与文化活动、参加文艺演出、享受文化成果、接受文艺培训、发表文艺作品、进行文艺研究。
2.4 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要逐步实现以事业单位录用考试专业化的形式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资格准入。乡镇街设置综合文化岗位,至少应配备3名以上工作人员。设立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岗位,城镇各社区至少有1名工作人员负责组织社区文化工作,农村各行政村要明确相应人员负责组织协调文化方面的工作。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人员和基层文化工作人员的在职培训,实现知识更新,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素质。在村(社区)建立政府补贴的“文化协管员”(文化组织员)制度。健全以党委政府奖励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激励机制,使各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