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霖茜 罗晴 唐诗韵 刘孙沂 田星宇 杨施娴
摘 要:随着国家对高校发展越来越关心,高校学生社团成为学生教育重要的第二课堂,其形式也更加自主。但也不容忽视社团的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本文结合实地调查社团指导老师,干部成员及个人相关社团工作经验和经历发现社团建设、管理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社团;分类;问题;建议;学生能力培养
1 高校学生社团概况
1.1 高校社团的类型及功能
大学是成年人的学堂,参加学校各类社团是让大家联系紧密,使校园充满活力的社交方式之一。一般包括理论研究型、专业知识型、文艺活动型、体育运动型、社会服务型及信息传递型六大类社团。具有开阔大学生视野、拓宽朋友圈、使大学生个性发展、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2 高校社团现状分析
普遍高校社团因存在社团管理制度不完善、外界支持不足、社团定位不准等问题往往使其不能完全发挥开拓大学生思维、提高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等功能。
2 高校社团建设管理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社团建设缺乏指导,管理制度不完善
高校中大部分社团是依照学生个人爱好,提交申请学校批准后就能建立起来,长期缺乏专业管理,而这样容易使社团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导致畸形发展。即便是在有老师管理的社团中也有许多潜在的问题,老师的管理多是沿用了教学中的管理方法,较为落后,并不能像专业的社团管理去引导社团更加成熟。高校社团类型不同,每个社团都有自己的管理规章制度,大多由学生联合来管理,难以得到质的跨越。因此缺乏指导、管理落后、制度不完善是社团发展的绊脚石。
2.2 学校不够重视,支持不足
社团活动开展往往受资金、场地等方面的影响。学校提供的场地设备等有限,难以为专业性较强的社团提供较专业的场地或设备,如涉及科学实验等领域的社团或器乐表演类的社团。高校社团规模一般较小,会费大多在40元以下,仅靠学生往往是不够支付社团的设备、场地等费用的。因此,社团活动展开受限、内容呈现单一,在各个方面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这样不仅会使普遍成员积极度降低,还会使整个社团的竞争力大大削弱、生存力降低以至于部分社团最后无法开展。
2.3 社团定位不准,发展后劲不足
高校中的社团类型五花八门,但是能够真正持久地长远发展下去的却很少。新社团的出现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但这刚好也暴露出新社团的过于新鲜,根基不稳的弊端,如果再加上缺乏管理、资金短缺等问题,那么长此以往便会造成快速衰落。高校社团的发展迅速,从一个方面看是校园文化蓬勃发展,但换个角度来看却反映出社团存在持续时间短、新旧社团更替频繁的问题。新社团犹雨后春笋般的成立起来,然而却是昙花一现,它们在吸引人们的眼光后,由于没有准确的定位和长远的发展目标,从而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无法延续。
2.4 社团质量不佳,成员能力欠缺
多数社团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而成立,因此对成员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不高,再加上社团活动大多娱乐性较强,成员敷衍懈怠草草了事,又或者由于负责人考虑不周全、没有合理分配工作,导致有些成员其实参与度不高,自然没有机会从中获益,再加上学生对社团的认识不明确,认为这只是发展兴趣的一种方式,不必投入过多,因此未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最终导致社团活动无法正常进行,社团质量不佳。
3 改善高校社团管理和发展的建议
学生社团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来锻炼大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习。自然要高效管理来实现其存在的意义,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精益求精的管理体系是前提
管理体系中应包含管理和监督两个部门。社团管理不能一味地沿用老师的教学管理方法,应适当增派专业人员来完备相关管理体系。社团内部管理须注重筛选能力强有担当做实事的人作为社团管理层,但也应认识到单一的学生社团联合的管理也不够成熟准确,邀请老师参与在适当时机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更新管理体系,才能使社团更加完善。学校相关负责人也应多重视学生社团的建立和管理并对其发展进行监督。通过以上一系列监督措施,可使学校社团发展有序,从而保证各社团活动的开展。
3.2 学校的多方支持是保障
社团活动的开展总会涉及学校提供资金和场地的支持。学生能拉到的赞助也有限,各个社团得到的资源不均衡。为了使各个社团都能良好发展及竞争,学校可考虑成立一个资助部门,适当增设一些专属场地为社团活动服务,或开展公益活动来筹集社团经费,另一方面多数高校都有上百个社团,大部分都是学生以个人的名义开设,但管理散乱,有些在前期招新宣传时的计划,后来并没有实际开展,针对类似情况学校可实行学分制,通过正规的面试加入社团后,给予适当的学分奖励,通过自己的优秀表现留任部长或主席,奖励力度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可激励学生积极加入,消除学生认为加入社团会影响学习的担忧,还能培养大学生团体合作的意识。学校应多与各个社团沟通,作为校方给予关怀的一种方式,让各个社团感到学校的支持,办事情便会得心应手,社团的发展自然就有一定的保障。
3.3 社团自身积极发展是关键
每个社团都有其独特的地方,利用这种独特性建立社团内部特色制度,科学合理地管理社团,促使社团运行机制发挥最佳效益,提高社团的质量。指导老师事情繁多无法顾及时,学生也不可懈怠,定期向老师汇报工作,遇到问题及时请教沟通。同时也要注重提高社团成员的积极性,社团举办活动时,召集成员出谋划策,积极采纳其意见,合理分配工作来增加社员活跃度,并对表现优异的成员给予奖励,不仅能真正从内部營造社团活跃创新的氛围,还增强社团成员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一个成功的社团离不开自身的管理、老师的付出,只有让社团保持积极的发展,才能在新旧更替中不被淘汰,促进更好的发展。
3.4 社团成员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是助力
虽然大多数学生是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社团,但应明确知道社团对成员有激发潜能、发挥特长、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作用,而锻炼自我的方式除了在社团负责人的带领下参与活动,在社团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任务,还可通过参与成员集中培训,或在社团联合会的组织下和校内各社团联谊互相交流学习,可有效增强各社团成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增加了社团间的竞争力,并有利于培养出学习型、研究型服务型和创新型等方面优秀人才。社团成员得以提升能力,才是助力社团共同进步,维持社团发展的最佳方式。
4 结语
通过对高校社团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总结发现只有拥有完备的管理体系、专业性指导、校方的大力支持、成员的积极参与,社团才有可能长期开展。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实现社团的蓬勃发展,从而成功达成高校大学生自我教育、管理、完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88.
[2]邵东威.浅谈高校社团对大学生个性化培养的作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5(6).
[3]杜国辉.浅析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视角(中旬刊),2011(2):140-141.
作者简介
李霖茜(1998-),女,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人,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英语专业 本科生。
罗晴(1980-),女,四川省达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英美文学。
唐诗韵(1999-),女,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人,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英语专业 本科生。
刘孙沂(1999-),女,四川省成都市彭州人,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英语专业 本科生。
田星宇(1999-),女,四川省成都市彭州人,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英语专业 本科生。
杨施娴(1998-),女,四川省邛崃人,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英语专业 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