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恩 包格根
摘 要:本文首先对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系统蒙汉文网络培训管理平台进行简单分析,对平台的创新之处进行剖析,然后对平台的前期调研情况及后期试运行期间的表现作出梳理,并据此对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系统蒙汉文网络培训管理平台的可运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作出了未来展望。
关键词:图书馆;网络培训;管理平台;蒙古文
基金项目: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2017年度立项课题“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系统蒙汉文网络培训管理平台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MW-YB-2017028)
1 前言
内蒙古自治区幅员辽阔,横跨中国正北方,自治区各级图书馆的物理距离非常远,各盟市、旗县(区)、苏木嘎查图书馆、文化站,蒙古族从业人员占多数。经初步调研,统计出内蒙古自治区现有:省级公共图书馆1个,盟(市)级公共图书馆12个,旗(县)级公共图书馆103个,从业人员约2400人左右,科研院校系统图书馆从业人员约1300人左右,另外还有职、高中图书馆从业人员约1000人左右。现在初中、小学及部队、社区基本上都设有图书室,一般会有1至3人负责相关工作,而这些从业人员半数以上都为蒙古族,都运用蒙古语进行日常的交流和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偏远,政治经济各方面来说都处于相对落后的境地,信息的传递也相对滞后,所以对于内蒙古地区图书馆系统来说,接受前沿知识的机会相对甚少,更不用说处于更加偏远地区的旗县图书馆,信息的传递更加闭塞,根本没有或者极少数人有出来培训,接受前沿知识洗礼的机会。
从以上调查发现,开发一个蒙汉文网络培训管理平台尤为重要。这样一来一方面解决了技术培训受地域影响的问题又可以解决偏远地区培训听不懂,浪费培训资源的问题。再者说来内蒙古自治区是民族地区,各级图书馆的从业人员中都有蒙古族同胞,各级图书馆都有不同数量的蒙古文馆藏文献,利用好蒙汉文网络培训平台,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好蒙古文馆藏文献,更好地提升蒙古族从业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都有很大的帮助。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系统蒙汉文网络培训管理平台采用先进的网络在线教育培训方法,解决传统集中培训学习的问题,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优势,努力提高我区各行业图书馆蒙古族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争取通过本平台的建设,搭建一个学习、探讨、交流、互动的管理平台。本平台主要应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公共、高校、科研系统图书馆网络培训管理平台,平台是以蒙汉双语进行资源收集、整理、加工、组织、编目、审核、发布、应用、检索、统计、挖掘等功能的平台。平台全面支持蒙汉文并用,操作界面统一、方法一致。平台严格遵循相关国家和国际标准,保证平台建设的规范性和兼容性。
2 创新之处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系统蒙汉文语言网络培训管理平台全面整合教育培训资源的同时支持蒙汉文并用、操作统一、并且预留多种语言操作界面,可随时添加操作功能。本平台同时支持各类图片、影音和文字数据的保存和传送,也可在平台内进行资源收集、整理、加工、组织、编目、审核、发布、应用、检索、统计、挖掘等工作。
1)本平台的建立属于业内空白。之前的培训都是周期很短,基本上是面对面的培训,任务繁重课程安排的比较紧凑,培训手段就是单一的授课模式,更缺乏后续支持,培训讲师与学员之间、培训学员与学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基本上就是几天的培训下来就中断了所有与老师与学员之间的联系。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系统蒙汉文语言网络培训管理平台一旦投入使用不仅可以打破这种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形成有问题随时问,与专家学者随时保持信息畅通的便利条件,更主要的是以蒙古语为操作界面,蒙古语为授课语种,为很多不会说汉语,看不懂汉语字的偏远地区的年龄大点的图书馆员也提供了一种学习机会。更进一步说这个平台不仅可以为内蒙古地区图书馆工作人员带来便利,同时也可成为图书馆内部人员共同使用的便利平台。
2)本平台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形势把各类培训和相互探讨以及资料图文共享展示等功能集为一身,所以可以大大降低今后的各类培训成本和会议成本。将互联网+真正运用到了图书馆内部人员的办公和自我提升当中。以前的培训只是针对某一方面的,这个平台可以把关于图书馆的不论是从业务技能还是读者服务,人事管理等方面的所有的培训相关的内容全部聚集于一身,供广大图书馆管理员學习借鉴。
3)对于本平台来说,被培训人员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接受培训的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进度、以及交流讨论的对象,最终也必定要选择对自己负责任的学习态度。这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以往传统培训的被动性,更易于图书馆工作人员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更易于专业知识的吸收与应用。
4)本平台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以往的传统培训模式,从开始计划到具体实施都给本来就经费紧张的图书馆系统带来了无论是资金、人员、管理、培训质量等方面巨大的压力。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系统蒙汉文网络培训管理平台的实施无疑为图书馆管理人员解决了燃眉之急。
3 可行性分析
本平台选择在内蒙古东部盟市的几个旗县级图书馆进行试运行。在此之前对这些旗县馆的工作人员就本平台开发的必要性的态度做了分析,具体分析结果如表1。
以往的传统的培训模式单一,培训缺乏后续支持。很多培训老师授课完毕后就和培训学员分开了,这种物理上的分离同时也阻断了信息的后续跟进,因为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不是这个地区的工作人员,因而互相之间没有知识传授的责任与义务,这样培训人员和授课老师之间的沟通就出现了障碍。从表一不难看出,有81.5%的员工认为开发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系统蒙汉文网络培训平台有必要,18.5%的员工认为没有必要。分析其原因,具体有如下几个原因:
1)旗县级图书馆地处偏僻,交通不是十分便利,很少有知名学者前来悉心指导工作,外出参加培训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即使偶尔有出去参加培训的机会也只是馆长或者技术骨干前去,大部分员工没有获得知识的途径。
2)旗县馆馆内软硬件设备相对落后,对于外界的信息也相对闭塞,大部分人都安于现状,没有进取的积极心态,所以從管理层的角度来说需要这样一个平台,给广大馆员提供获得新的前沿知识和机会,以此来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3)内蒙古地区旗县图书馆工作人员大多数为蒙古族,还有很多不会说汉语,所以在图书馆工作的专业技能就只是从平时的经验中积累,没有任何其他渠道,所以这个平台的开放对他们来说就是为他们打开闭塞的信息环境,提高自我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
4)对于旗县馆而言,平时各项经费本来就紧张,没有办法在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方面投入过多的经费,所以此平台的开放必定为各个旗县馆带来福祉,可以不用在专业技术方面投入经费,就可以做到全馆全员的培训。
5)以往的旗县馆的工作人员参加过的培训,基本上都是由主办方敲定培训内容,培训时间等,培训方式较单一刻板,培训内容有时不能与工作人员的需求相匹配,在加上时间地点的限制,使得参加培训人员从培训中获得的专业技能知识非常有限,也常常与实际工作无法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表二为某旗县馆以往参加过图书馆专业培训班的工作人员对这些培训的一些看法,大部分的人认为他们从传统的培训模式中获得的专业知识有限、基本上都是培训方讲什么他们学什么,而且缺乏更深度探讨交流,所学的知识也无法很好的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甚至很多参加过培训的员工都认为:出去参加培训也就是“开开眼界”、“出去走走”罢了,真想学到点东西是不可能的。
所以基于以往培训的这些弊端,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系统蒙汉文网络培训管理平台将培训资源整合到一起,培训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培训人员不用离开工作岗位就能参加培训,可以自由选择与自己地区图书馆相匹配的培训内容,当培训人员遇到不懂不会的问题时,可以和身边其他同事或者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等都成为了无法比拟的绝对优势,受到广大基层图书馆员的一致好评,本平台的运行必定会为内蒙古地区图书馆培训模式带来的新机遇,也必定会受到内蒙古地区广大图书馆员的青睐。
通过在内蒙古地区几家旗县级图书馆试运行此平台,培训人员对培训平台持积极态度,尤其是蒙古族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表明此平台将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接受知识的平台,使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母语接受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容易更好地消化这些知识,并表示会继续积极的使用此平台。
4 试运行期间出现的问题
新的事物必定要经历长时间的实践过程方可达到圆满。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系统蒙汉文网络培训管理平台的运行,虽说进行过大量的前期调研及试运行阶段,还是与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经历了一段与图书馆系统内部的磨合期。
首先,旗县馆软硬件设备相对落后,很多工作人员对于计算机运用不够熟练,无法独立完成平台上的培训内容的学习,针对这个问题我平台人员在试运行之前先对旗县图书馆工作人员展开了为期两天的计算机基础应用的课程和平时使用说明的相关培训,重点培训旗县馆软硬件管理维护人员,以备我们抽走平台技术管理人员的时候,旗县馆可以自行处理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另外我们也在平台研发的过程中对远程维护做了相应的加强,以保障平台的照常运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正常使用。
然后,平台试运行期间,培训可以选择的资源很少。有使用平台的工作人员反应资源不充足,尤其是优质资源缺乏。由于平台管理人员也只是根据个人工作与实践经验,挑选了一些自己认为比较适用的资源放到平台中,当然这肯定不能满足广大图书馆员对知识、信息的需求。我们后期将在平台稳定运行后补充大量图书馆界前言资讯,并分门别类地选取大量的不同层次不同视角的图书馆相关信息,以供广大内蒙古地区图书馆系统工作人员学习借鉴。
5 展望
现在是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日益进步,网络成为大家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所以,改革传统的面对面的培训方式,实现以培训人员为中心的、自主的培训模式是发展的主流。而基于网络、移动信息技术的培训模式将成为重点,只有这样培训出来的学员,才能将最新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具体的工作活动中。
本平台将不断完善改进培训管理系统,进一步对平台各模块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在内蒙古地区开展普及的同时也可以在全国图书馆界推广应用,在应用中不断征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反馈意见,进一步提高培训系统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并计划在系统运行稳定之后,对系统进行总体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完善改进,并进一步推出手机等移动设备客户端,方便用户使用移动端随时随地学习充电,不受时间地点以及软硬件设备的限制,更加凸显人性化。也希望本平台的开发为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进步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张艳超,李益明等.依托高校网络教学平台构建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新模式[J].继续教育,2010(05):32-34.
[2]刘磊,付玲玲等.基于需求的参与式图书馆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系统模式[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03):84-88.
[3]乌日恒.关于蒙古文正字法规范化工作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4]刘磊,白振田等.社会网络环境下参与式图书馆数字教学资源系统开发与实现[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5(02):47-51.
[5]刘伟光,郭小丹.基于Moodle的读者网络学习平台开发——以西藏民族学院信息素养教育网络平台搭建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01):44-46.
[6]程慧荣,孙坦,黄国彬.基于开放课件的图书馆e-Learning服务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7(03):102-104+52.
作者简介
乌恩(1964-),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包格根(1985-),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