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龙
在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想破脑袋还是无法捋清的情况。这时怎么办?当然是发散思维,换种思路继续想啊!
龙龙和玲玲正下着围棋,突然家里停电了,一片漆黑。兄妹俩决定将棋子收好,明天再玩。可龙龙不小心将手里的一把黑棋子放到了妹妹玲玲的白棋盒里:“糟糕,我把黑棋子放到你的白棋盒里了。”
“你放进来多少颗?我给你拿出来就好了。”
龙龙想了想,说:“16颗。”
玲玲伸手从白棋盒里抓出16颗棋子,放进龙龙的黑棋盒里。
“妹妹,你这是乱抓啊!不但没把我的黑棋子全拿出来,还混进了你的白棋子。”
玲玲咯咯笑道:“反正现在我们两个棋盒里的棋子一样多!”
这时,爸爸走过来,好奇地问:“你们在玩什么呢?这么开心。”
兄妹俩把刚发生的事告诉了爸爸,爸爸听后点头:“嗯,有趣。不过,现在是黑棋盒里的白棋子多,还是白棋盒里的黑棋子多呢?”
“白棋盒里的黑棋子多!哥哥放了16颗黑棋子到我的白棋盒,而我放过去16颗黑棋子和白棋子到哥哥的黑棋盒。”玲玲自信地说道。
爸爸笑而不语,看了看龙龙,等着他的答案。
“不对,应该是一样多。”龙龙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别光给答案,请说理由!”玲玲不服气地说道。
“假设妹妹从白棋盒里取出的16颗棋子中有x颗黑棋子,则我的黑棋盒里就有(16-x)颗白棋子,而因为我一开始放入妹妹白棋盒里的16颗黑棋子被取走x颗,那么现在白棋盒里刚好还有(16-x)颗黑棋子。所以,一样多。”龙龙分析道。
有这样一个旅行团,为了方便管理,将30名男士都安排到了甲车上,将30名女士都安排到了乙车上。走过几个地方后,有人提议还是随意坐吧,毕竟有的是一家人,有的是朋友,严格把男女分开有些不合适。
于是,甲车司机让车上的15名男士下来,上了乙车。乙车司机一看,自己车上的人太多了,就让15名乘客去坐甲车,但这15名乘客中不确定男女各有多少。
一番交换后,一个有趣的问题出现了:哪辆车的异性乘客多呢?
乙车司机说:“当然是我这边多,至少不会少于你车上的异性人数。开始,从你车上下来的15名男士上了我的车,但后来从我车上下来到你车上的15名乘客不一定都是女士,所以我车上的异性乘客数量不会少于你车上的。”
甲车司机不同意:“我觉得情况不是这样的,你只考虑了自己车上的情况,而没有考虑到我车上的情况。”
随后,甲车司机给出了如下推理:
甲车上原来有30名男士,下去15名上了乙车,后来又从乙车上返回15名乘客。假设返回的15名乘客中有y名女士,那么甲车上有y名异性,剩下的都是男士,且y一定小于等于15。
而乙车上原来有30名女士,从甲车上过来15名男士后,又下了15名乘客返回甲车。前面我们已经假设返回甲车的15名乘客中有y名女士,那么从甲车到乙车又从乙车返回甲车的男士是(15-y)名,从而得出留在乙车上的男士是15-(15-y)= y(名),也就是说乙车上的异性也是y名,且小于等于15。所以,两车的异性一样多。
天哪,这是什么情况?我感觉自己已经被推理过程绕晕了!
其实啊,这是人们在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单向性的误导——只考虑了乙车的情况。这就是迷惑人的“异性悖论”。
有一个人要穿越大沙漠,走了几天后,他将带的酒喝完了,身上只剩下一壶水。水可以解渴,但却无法抵御夜里的寒冷。这时,他遇到了另一个人,而这个人的情况是水喝完了,只剩一壶烈酒。因为烈酒的酒精浓度太高,所以他想兑点儿水。
他们商量着如何才能一起走出沙漠。两人将水壶和酒壶拿出来,竟然一样大。带水的人拿出一个小勺子,想通过小勺子来交换一下水和酒。
带水的人从带酒的人的壶里舀出一勺酒倒入水壶里,然后又从自己的水壶里舀了一勺水倒入酒壶里。
带酒的人说:“不对,不对,这样我就吃亏了!你刚才从我这里舀走满满一勺酒,而你舀过来的却不是一勺水,里面掺和了我的酒。”
“可是,我刚从你那里舀出的酒也少了啊。所以,量是一样的吧?”
带酒的人还是不同意,说:“即使量一样,可比例应该是不同的,我还是吃亏了。”
于是他们开始了推算:
假设分别有a mL酒和a mL水,一勺舀起的量为b mL,那么从酒壶中舀出b mL酒加入到装有a mL水的水壶中后,水壶中酒的比例为,水的比例为。再从水壶中舀出b mL酒水混合物后,壶中剩下的酒量为b-b×=(mL)。
而酒壶舀出去b mL酒后又加入b mL酒水混合物,总量没变,加入的水的量为b× mL,所以壶中现在的水的比例为b×÷a=。
可见,无论是量还是比例,酒中的水和水中的酒都是一样多的。
搞清楚后,两人总算能愉快地合作了,一勺来,一勺往,终于走出了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