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燕 黄招美 钟慧琼
输尿管结石属于临床常见泌尿系统结石,多采取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往往需要携带双J管,而在其出院后,部分带管患者易出现导管移位、血尿等并发症,对其出院后生活质量具有不良影响,导致其生活质量水平下降,因此,还需对输尿管结石术后带管患者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1-3]。延续护理是一种院内护理延伸至院外的体现,属于新型护理模式,主要是指在患者出院后对其实施院外系统性护理干预[4],本研究旨在探讨延续护理在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携带双J管出院后应用的效果,为此,针对100例输尿管结石术后携带双J管出院患者(2016年1月—2018年1月)开展研究。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10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行手术治疗后携带双J管出院),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50例/组,其中,对照组年龄21~61岁,平均(40.25±15.37)岁,有男29例、女21例;观察组年龄20~62岁,平均(40.93±15.41)岁,有男28例、女22例。两组资料比较,P>0.05,研究可比,且两组均对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出院后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提醒其复诊时间。
观察组实施延续护理,先组建延续护理小组,由4名护士和1名主治医生组成。在患者出院后,由护士负责每周对患者进行1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病情,记录其具体情况和疑问,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耐心解答;由主治医生每2周对患者进行1次电话随访,在电话中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耐心解答其问题;每个月对患者进行1次上门随访,随访时,应至少有1名护士和1名医生参加,在患者家中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和沟通,告知患者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督促其多饮水,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并向患者强调带管时切勿进行体力劳动,避免大幅度动作。
比较出院后6个月并发症(血尿、膀胱刺激征、导管移位)、生活质量评分[评估工具为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该量表包括躯体功能(100分)、心理健康(100分)、社会关系(100分)、生活环境(100分),生活质量越好,得分越高[5]]。
应用SPSS 19.0软件,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发生血尿7例、膀胱刺激征10例、导管移位9例,其发生率分别为14%、20%、18%,而观察组发生血尿1例、膀胱刺激征3例、导管移位2例,其发生率分别为2%、6%、4%,组间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χ2=4.891,4.332,5.005,P=0.027,0.037,0.025)。
表1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x- ±s,分)
出院后6个月,组间各方面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输尿管结石属于常见泌尿系统疾病,其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主要为肾绞痛、血尿,长期以往,还会导致患者的劳动力减弱,对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不良影响[6-7]。手术是临床上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主要手段,手术后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携带双J管,双J管起到引流、内支架作用[8-9],但部分患者在带管期间易发生血尿、膀胱刺激征等并发症,对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及其术后恢复均较不利,因此,有必要对输尿管结石术后携带双J管患者实施合理护理干预。
延续护理是院内护理在院外的一种补充形式,主要是指在患者出院后对其实施额外的院外护理干预,实现了院内护理在空间与时间双重方面的延伸,在延续护理模式下,通过对出院后的患者进行随访和指导,可使其获得更加全面的健康知识,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规避出院后护理风险因素,同时,还可加强出院后患者病情控制方面的监督,有利于提高其自我效能感,使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10-13]。本研究中观察组、对照组分别实施延续护理、常规电话随访,相比于常规电话随访,延续护理的护理方案更加详细,更加具体,可为出院后患者提供更加周到细致的随访护理服务。
本研究发现,干预后,观察组的各方面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充分表明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带管出院后接受延续护理,可有效起到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还可减少并发症。
综上所述,延续护理应用于输尿管结石术后携带双J管患者出院后,可有效提高其自我效能,减少出院后并发症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