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思一幅画面时应有一个中心,否则就会显得散乱。在山水画里,位于画面主要位置、刻画较为具体细致的山峰,称为“主峰”;围绕着主峰,处于次要位置的山峰,则称为“宾峰”,也称为“客山”。唐代王维在《山水论》中说:“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宋代李成则在他的《山水诀》中一开头便说:“凡画山水,先监宾主之位,次定远近之形,然后穿凿景物,摆布高低。”所以,宾主既定,画面就有中心了。山间的一切开合转折、深涧峭壁,统称为“丘壑”。画家必须胸有“丘壑”,笔下才能妙造自然。如果没有长期的积累,难臻此境。
法无定法,乃是有其灵动性,然也不可无法。如用笔扎实、豪迈、洒脱,以体现气韵生动。
面对大自然写生,不要注重用哪家哪法去表现,而要尽情去发挥自己内心感受。大自然有很多皴法,古人没有去表现和归纳,需要我们去发现,只要我们去追求壮美神圣和大气就足够了。
“远山”可归于宾峰之列,但其变化微妙,是调整画面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其作用不可轻视。王维在《山水论》里讲“远山无石,隐隐如眉”。所以,画远山一般是不加皴的。我们登高远眺,往往只见最远的山峰隐现于云霭之中,似有似无,似真似假,仿佛一阵风就能将其吹散。画远山之较近者,可用淡墨烘底,最远者只调淡花青色烘染即可。不过也有相反的情况,如果天空游云遮住了阳光,一眼望去,最远的山反而会最重。因此,远山的画法也是要讲究变化的,山的轮廓不可太齐,山的形状不要一律,近处的山石详加皴擦,越远的越含蓄朦胧。只要我们善于观察自然、师法自然,就会不断产生新的灵感,创造的源泉就不会枯竭。
图例2:《陈毅雪夜行军诗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