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料库辅助分析英国媒体视野中的中国经济话语构建*

2018-11-23 09:10
外语学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语料库话语英国

李 静

(扬州大学,扬州225127)

提 要:中国经济在“十二五”期间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成为西方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本文从语料库辅助话语分析角度,利用语料库在线分析工具Sketch Engine对2011至2015年英国媒体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闻报道进行话语分析,探索英国媒体对“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话语构建的态度倾向,并分析这种倾向背后的意识形态及社会原因。研究发现,英国媒体在构建中国经济话语时态度复杂且矛盾,并通过议题转移策略借环境问题质疑中国经济发展,集中构建一个要经济不要环保的负面“经济大国”形象。

1 引言

2011至2015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时期,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以及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等复杂局面,中国经济的发展依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011至2014年经济年均增长近8%,明显高于同期全球2.5%左右的年均增速;中国占全球经济比重由9.2%上升到13.3%,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5%。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大国的地位得到持续提升,并引起全球各界的广泛关注,国际媒体争相对中国进行报道。

作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新闻大国之一,英国媒体的舆论倾向在西方媒体中具备一定的代表性。英国媒体如何构建“十二五”期间的中国经济发展话语,在报道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倾向如何?迄今为止,此类实证研究尚不多见。在这种背景下,笔者认为,解读英国主流媒体关于中国经济的报道对于研究西方媒体对中国经济形象的构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语料库辅助话语分析

Fairclough将话语分析分为“批评性”与“非批评性”,与社会紧密相连的话语分析方法是“批评性”的(Fairclough 1992:12)。 因此,批评性话语分析关注社会问题,着眼于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复杂的关系,旨在研究社会权利的滥用及不平等如何在社会政治环境中通过语言来实现,以期揭露并最终消除这种不平等(转引自颜琪琳李勇忠2017:63-67)。由于当今国际社会的全球化及国家间的博弈,新闻语篇中所体现的话语权与其所承载的意识形态倾向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他们提议对新闻话语进行批评性分析研究,解析新闻话语如何表征和构建现实,分析其在表征和构建现实过程中所做的语言选择,并揭示表达背后所隐藏的意识形态意义。

语料库与话语分析研究相契合的语料库辅助话语分析(Corpus-assisted Discourse Studies,简称CADS)为探索新闻语篇中的话语权与意识形态问题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范式。CADS以语料库自然真实的大数据为基础,对从大规模语料库中提取出不断重复、但肉眼却无法察觉的语言搭配进行分析研究。这些重复使用的语言型式为研究者分析话语提供切入点和大量语言搭配的使用实例,帮助研究者辨别语篇中隐含的意义。语料库技术不仅能检验研究者通过直觉内省得出的语言特征,而且能展示出研究者“预想不到”的语言型式,得出更可靠、更全面的结论。(Baker 2006:10-12)

CADS可以有效地打破定量与定性分析的界限,在研究方法和分析途径上更为科学,所以被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应用到各类型话语分析研究领域。其中,基于语料库的政治话语分析一直是研究的重中之重。语料库批评话语分析的重要推动者Paul Baker教授与多位学者合作,对英国新闻媒体进行一系列研究,如Baker等(2013)采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和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工具,多维度考察英国报纸对伊斯兰及穆斯林的话语构建,旨在揭示英国报纸对伊斯兰及穆斯林的态度及立场;Baker等(2008)用同样的方法考察英国媒体对RASIM (refugees, asylum seekers, immigrants&migrants)群体的报道,研究显示英国报纸总是以一种消极的语气来构建难民。其它类似研究包括:Branum和Charteris-Black(2015)利用关键词分析比较英国《卫报》《太阳报》和《每日邮报》对斯诺登和国家监控等话题的报道,研究发现各种报纸在意识形态、新闻价值及读者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它们不同的报道策略和态度;Cheng和Lam(2013)考察西方媒体对香港在回归中国前、后的话语构建。研究发现,在香港回归之后西方媒体态度发生改变,持肯定态度的较多。

国内外学者还从语料库辅助话语分析视角对多元性别话语、气候话语等进行分析,如Baker和Levon(2015)利用语料库技术对关于男子汉气概的新闻话语进行语料库和定性对比分析,得出基于语料库的辅助话语研究更为客观的结论;Baker(2014)以词频为切入点,利用Sketch Engine,三角印证等方法考察语言与性别的话题,显示出将语料库技术与性别话语分析相结合的可能性;杨娜、吴鹏(2012)以基于语料库的批判话语分析方法,从新闻话语的话语风格、修辞策略等角度再现出美国主流媒体对华女性的话语身份构建;Nerlich等(2012)通过自建语料库,对比研究美国、英国媒体关于气候报道的话语,探究两国媒体报道的异同;钱毓芳(2010)探讨将语料库与媒介话语分析相结合的意义,并实证考察英国《太阳报》对本·拉登话语的构建;Partington(2009)基于语料库分析伊拉克战争话语,考察媒体对战争的评价和立场;Partington(2003)对克林顿执政早期白宫幕僚们和狼群记者团的话语进行研究;唐丽萍(2011)从可能性及实施方法等角度阐释语料库语言学在批评话语分析中的作为空间。

由此可见,目前语料库辅助话语分析主要用于分析政治、环境、多元性别及战争话语的构建,考察各媒体构建话语时的态度及立场,但从语料库辅助话语分析角度对经济话语构建的实证研究还很少见。因此,本文拟以“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期间英国10种主流媒体关于中国经济的新闻报道为研究语料,从语料库辅助话语分析的视角进行研究,以揭示英国媒体在报道中国经济发展时所表现出的态度倾向,并分析这种倾向背后所隐藏的意识形态及社会原因。

3 语料及分析方法

3.1 语料

LexisNexis是世界知名数据库,内容涵盖法律、新闻和商业等领域,全文收录世界各地主要报纸、国际型杂志及学术性期刊,资料每日更新。本文分别以China's economy和Chinese economy为检索词在LexisNexis中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英国10种报纸(如The Guardian,The Times)中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报道2600篇,自建中国经济新闻语料库(总型符数为2,572,279词)。

3.2 分析方法

词语搭配是词汇使用的重要信息,不仅能反映词汇的各种常见用法和组合,而且决定话语的意义,体现说话者的态度和评价。(Stubbs 2001:105)因此要分析西方媒体对China's economy的态度和评价,可以观察其周围的搭配词并分析这些词语的评价意义。然而,常用的词语搭配测量工具(如互信息、T值)存在自身的缺陷,不能突显词语搭配的信息,有时输出结果甚至容易引起误解。(转自梁茂成等2010:162)Sketch Engine是Lexical Computing公司推出的在线语料库查询系统,它改进传统的词语搭配算法,利用系统内置的“词语速描功能”(Word Sketches)计算和汇总检索词的语法及搭配特征显著性,因而能为研究者提供检索词的语法及搭配特征全貌。本文首先将自建的中国经济新闻语料库载入Sketch Engine,分别检索关键词China与economy;利用Word Sketches查询并归类它们的语法及搭配特征,人工提取显著语言搭配,结合检索行等语料库技术分析China和economy周围词语的意义,辨别西方媒体对China's economy的态度和评价。

4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经济话语分析

用Sketch Engine的Word Sketches功能查询China的语法关系,结果显示,该词可以用于11类语法关系,各类中又包括若干个搭配词,按照搭配的显著性大小排列。本文提取该词具有意识形态意义的3种语法关系(见表1)及相关搭配词(粗体所示)进行分析。

表1显示,第一类语法关系China's...的搭配词均是实词,按语义特征可以分为经济活动及变化类:economy, bank, sector, rate, market, GDP,datum, factory, product, surplus, demand, figure,export, growth, slowdown, inflation, expansion,rise,move,boom;社会类:leader,system,activity,policy,city和环境类:emissions.由此可以看出,英国媒体的报道主要包括中国经济、社会及环境污染等议题,其中经济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是报道的焦点,而环境污染成为英国媒体评价中国经济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用Sketch Engine查询语法关系China's...的高频搭配词economy发现,该词用于9类语法关系,显著性最高的是 modifiers_of“economy”,在这类关系中最值得关注的一组搭配词表达式为:economy 2, 801 < large, second-largest, second,second-biggest,major>51.3%。即在该语法关系中economy共出现2,801次,其中有超过一半(51.3%)的可能性是与这5个形容词中任一个搭配使用。具体考察索引行发现,多家英国媒体不约而同地选择这些短语来描述中国经济,如例①例②。

表1 按照Sketch Engine的算法得到China的最常见搭配(部分)

①The Chinese economy isthe second biggest economyin the world, behind the US. (Daily Mail,2012-8-10)

② China,the world's second largest economy,saw its service sector slow sharply in July to its lowest level in nearly nine years. (The Guardian,2014-8-6)

在例①中,连系动词is直接将“中国经济”等同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鲜明地表达出报道者的态度和立场。例②中的短语the world's second largest economy用作China的同位语结构,这不仅体现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属性,还为读者提供相关新闻报道事件的背景信息,也体现出报道者对中国经济地位的评价和判断。

英国媒体对中国经济地位的描述还体现在他们从多角度对中国与世界其它经济体进行比较。表1中第三类语法关系“China”and/or的搭配词包括亚洲、美洲、欧洲及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名称,按显著性大小排列的国家(前5个)分别是India,Brazil, US, Japan, Russia,这不仅暗示中国与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已建立经济联系,已是世界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员,而且说明中国与印度、巴西、美国、日本和俄罗斯5国的经济关系尤为密切。例如,英国媒体多次使用缩略词BRIC(224次)指代 Brazil,Russia,India, China 4国,认为BRIC是一个发展迅速(fast-growing)的新兴经济体(emerging economies),给世界经济提供很多机会(vast opportunities),中国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国。而中国与美国和日本的关系则由overtake一词可以说明:overtake是China的高频搭配实义动词,其显著性仅次于 grow和face,有“超越”“取代”等意,其宾语主要是 United States(America/US)和Japan,意为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或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很显然,英国媒体通过词汇的选择来对中国经济的世界地位进行描述和分类,实现概念预设(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通过不断地重复将读者框定在他们设置的话语框架中,由此构建中国“经济大国”的形象。

China做主语时搭配的实义动词(按显著性大小排列前3位)分别是grow,face,overtake.据上文分析可知,overtake一词体现出英国媒体对中国经济地位的认可,那么选择使用动词grow和face体现出英国媒体怎样的态度和评价?在考察动词grow的索引行时,我们发现该词右侧常接各种数据,如例③、例④和例⑤。

③...while a state-backed thinktank has forecastthat China will grow by 8%next year.(The Guardian, 2012-12-14)

④Many economists believeChina needs to grow by at least 6%a year just to keep pace with population growth. (The Guardian, 2015-11-21)

⑤China is expected to grow by 7.3 per cent and India by 6 per cent.By contrast,growth in the United States looks like being around 2.2 per cent.(The Independent, 2014-11-16)

van Dijk认为,新闻命题要想增加它们的真实性或可能性,就会“大量使用数字、选择信息来源……尤其是有较高可信度的个人和机构的观点”(van Dijk 1988:94)。报道者在上述几例中都引用数据来说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之快。但仔细看,竟无一处交代具体消息来源,更不用说可信度较高的机构或个人。这些媒体或采用匿名信源,如a state-backed thinktank has forecast, many economists believe,或是采用零信源,如例⑤。英国媒体出于某种原因选择使用匿名信源不仅降低消息的可信度,而且使我们怀疑他们是否在故意夸大中国的经济实力。为了获取更多有关中国经济增长的上下文信息,我们提取第一类语法关系中的高频词丛China's growth的索引行,如表2所示。

表2 有关China's growth报道的索引行

通过这些与China's growth紧密共现的词语我们发现,英国媒体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确实不像数据表现得那么乐观。事实上,他们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减速明显,呈严峻下行态势,甚至有人暗示中国经济增长会遭遇到抵制。另一高频词丛China's economy的索引行信息也证实英国媒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消极态度。他们认为,中国经济正面临着经济硬着陆(a hard landing)、高通胀(high-than-forcast inflation)及结构性衰退(a structural slowdown)等问题,并预言中国经济的衰退根本无法避免,而且会殃及全球经济。

研究同样发现,动词face及其左右的搭配词也显示出一定的消极语义趋向。作为China的谓语动词,face右侧偏向于与表示困难和危机的词搭配,如:financial pressures, economic problems,threat,collapse,risks,criticism,challenging等,这些具有相同语义特点的词项与face高频共现,产生一种消极的语义韵,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堪忧的话语构建。为了确保这种语义组合不局限于本研究语料,我们又在大型英语语料库BNC中对face进行检索,结果发现,face作为动词后接宾语(显著性>7.0)显示为:face 2,243<charge,problem,challenge,difficulty,competition, crisis, dilemma, trial, opposition, fine,threat, pressure, prosecution, death, test>78.3%,说明BNC中face后接宾语的搭配共计2,243条,其中有高达78.3%的可能性是和这15个表示消极的词语中任一个搭配使用,这证实face右侧偏向于与产生不好联想意义的词搭配,使整个语境弥漫着一种浓厚的消极语义气氛。而face一词的时态使用情况也值得注意,英语里的时态除了表达时间概念外还有其它功能,如现在时很多情况下并不表示时间,而是表示普遍性真理、始终存在的状态、习惯性或连续性的行为和过程等。Face在语料库中共出现43次,其中现在时使用次数最多,共29次,过去时和现在进行时分别使用6次和8次。英国媒体频繁使用face这一具有消极语义倾向的动词,并借助现在时表达出这样一种观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暗淡,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而这些问题并非暂时性的,它们始终无法得到解决。不难看出,英国媒体真正要构建的是一个危机四伏、并随时可能崩塌的中国“经济大国”形象。

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议题在当今国际政治经济交往中不断被凸显,因此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以及与此相关的全球暖化、减排限排及能源议题也成为英国媒体报道的焦点之一。语料库中China's...的搭配词emissions共出现476次,主要与 greenhouse gas,carbon dioxide,carbon共现,涉及59篇与中国相关的新闻报道,其中大报报道54篇,小报仅5篇,说明英国大报更加关注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见图1)。

图1 英国大报涉华环境报道的态度

具体考察索引行发现,在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上,英国大报对中国的整体报道以负面态度为主,其中正面报道有2篇,占3.7%;中性报道有11篇,占20.4%;负面报道41篇,占75.9%,这些负面报道主要集中在中国温室气体的排放、减排目标的制定及全球暖化的归因等方面。例如,多家英国媒体强烈指责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因《京都议定书》占便宜,没有承担相应的减排责任,如例⑥。

⑥ Under the protocol, developing countries—even major economies such as China and India—were under no obligation to cut their emissions.(The Guardian, 2013-9-21)

有媒体无视西方工业化国家200年来的碳排放,却认为中、印等发展中国家更应该承担全球暖化的大国责任,将中、印等发展中国家置于国际新闻舆论的焦点上,如例⑦。

⑦Even if developed countries cut their emissions to zero,that would not be enough to halt runaway climate change—because emissions from rapidly industrialising economies are now so high.Greenhouse gases from economies such as China,South Korea and India that have industrialised rapidly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now make up the bulk of the world's carbon emissions. (The Guardian,2012-12-4)

还有媒体热炒中国“第一碳排放大国”的论调,对中国经济减速幸灾乐祸,暗示中国经济增长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唯一原因。他们将中、美两国的减排目标进行比较,批评中国有能力但却没有像美国那样及时制定与国力匹配的减排目标,如例⑧。

⑧A slowdown i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helped the world to a pause in the upward rise i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last year.Last November,the world's two biggest emitters—the US and China—jointly announced their commitments under the UN process.The US has pledged a cut of 25%to 28%by 2025,compared with 2005 levels.China has pledged that its emissions will peak by 2030,a goal that the European Union's former climate chief toldthe Guardianwas“very late” compared with what China is capable of.(The Guardian, 2015-3-13)

作为英国主流媒体或舆论的“风向标”,《卫报》的报道会导致国际舆论对中国环保责任的误解,影响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经济形象的认知。事实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温室气体减排上应承担的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但英国媒体却迫使中国制定与美国类似但不符合中国国情的减排措施和指标,这无疑是一种别有用心的行为。

5 结束语

对2011至2015年中国经济新闻的语料库辅助话语分析表明,英国媒体的报道看似客观公正,实则受各种政治、权力集团的利益驱使,含而不露地表达其态度和意识形态意义。

在本研究中,无论是对搭配词及其搭配显著性的检索与统计,还是对消息来源和语义韵的分析,都表明英国媒体利用各种话语手段和其国际主流媒体的优势,在国际受众间构建一个要发展不要环保的中国“经济大国”形象。他们对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态度复杂且矛盾:一方面因中国经济在“十二五”期间取得的卓越成绩给中国贴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标签,把中国视为世界经济复苏的拯救者,建立中国“经济大国”的世界期待;另一方面却质疑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唱衰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抓住环境问题大做文章。他们将经济议题置换为环境议题,认定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因牺牲环境所得,将全球暖化的主要风险责任归因于中国,使中国的环境问题演变为新的“中国威胁论”,成功构建一个不环保、不负责任的“经济大国”形象。由于西方国家始终控制着全球意识形态话语权,英国媒体对中国经济发展及环境问题的负面解读不仅不能准确客观地阐释中国现状,还会给中国的和平发展带来重大障碍。因此,我们应大力发展中国国际传播能力,与西方媒体平分话语权;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思考,充分认识到中国经济“大而不强”,全球影响力远未达到欧美等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水平,国际社会中试图遏制中国发展的势力仍存在。

鉴于各种因素制约,本文只收集到英国10种主流报纸作为研究语料,并不能代表英国所有的媒体;同时,由于英国报纸的报道风格、政治立场及意识形态差异很大,整体语料库的分析也很难体现各媒体之间的差异。若能按照报纸的风格(如大报和小报),或者英汉双语建立平行语料库并进行对比研究,则能更具体地揭示不同媒体在各自意识形态驱使下报道相同主题时的态度及策略差异,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方向。

猜你喜欢
语料库话语英国
画与理
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日源外来词汉化研究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雷人话语
运用语料库辅助高中英语写作
雷人话语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