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和晓
高端定制款的银质胸饰
苗族头饰
腰部装饰
身着彝族服饰的代永秀
魔法是不属于现实世界的一种存在,但在现实世界中,却总有一些人,会施展让人瞠目结舌的魔法,将不可能变成可能。云南永秀民族服装有限责任公司的代永秀,就是这样一位善于使用“魔法”的民族舞台服饰创客。
我与代永秀第一次见面是在一家餐厅里,暗黄的灯光下她和爱人比肩而坐,标准的黑长直头发配上黄色外套、黑色长裤,优雅中有几分时尚。
本想趁着就餐时了解代永秀的生活与创业情况,可与电话中她留给我的活泼印象相比,此时的她显得有点腼腆,眼角总是不经意间看向她的爱人,希望爱人能替她作答。一顿饭下来,我了解了不少她爱人的情况,对她本人除了知道现年37岁、育有一儿一女,再无其他。
等用餐结束,代永秀夫妇邀请我去参观她的公司。公司在马洒营小区内。该小区建设于上世纪90年代,是典型的昆明老板式楼,走进小区不过三五百米,就到了代永秀公司门口。一进门,屋里灯光明亮而温暖,一扫屋外的老旧气息。公司不大,主要的工作区域共有三间房,面积在90多平方米。三间房内几乎都堆满了服饰制作的各类物件,空间显得有点局促。工人唐靖正在加班,忙着赶制一件彝族演出服。稍作休息,代永秀爱人指着墙边模特身上的一套苗族服饰说,“这是她给自己做的,要不让她穿了再拍照?”
一分钟后,代永秀从隔壁房间出来,“还可以啊,我都还没穿过。”未见其人,兴奋的声音就已经传了过来。等我一转身,呀,这整个人的气场都不一样了。她的眼神不再躲闪、漂移,话也多了起来,“这是我在电视上看到,觉得好看,就自己也弄了一套。”她边说边拉动裙摆,自信地对着镜子自我欣赏,整个人魅力四射。
代永秀二十来岁时,和大多数人一样,日日奔波于养家糊口的工作中。“工地上做过工程,山东那边进过厂,还当过管理,做过的东西很多。”2007年,代永秀和爱人决定结束在外打工的日子,回昆明定居。“娃娃大点,不能离开娃娃。要开始上学了,得自己带。”“没想过回昭通老家,就觉得昆明发展路子要宽点。”
其实那年头在昆明谋出路也不容易。代永秀回忆,那时她家附近的云纺商业城一般员工的月工资不过两百多元,还是全职。如要想谋份在家就能做,不耽误烧火做饭、不耽误接送孩子的工作那可得有门路。
“我邻居也是昭通的,看我要带孩子,就给我介绍了个能在家做的活——加工T恤。”代永秀没做过服饰,要硬将小时候的手工活也算上,充其量就是做过几块十字绣。可跟着邻居学了一两次,没费多少劲就上手了。“服饰这块我从来没有在哪里学过,纯粹是自己的爱好,我觉得不难。”
上手容易,收益却不乐观。“做了三个多月就不想做了,利润太低了,养活不了孩子。”头一个月60元,后两个月100多元,这收入,真少得可怜。“不能继续做这个行业了,得重新再找条路。”
寻路靠胆大、眼明、手快、心思活,这些代永秀恰好都有。没几天,一个民族舞台服饰公司在找人做代加工的消息让她心痒了。“挺方便的啊,可以带回家去做。”她一无技术、二无资金、三无证明,甩着一双空手就去找老板谈。
“他叫我拿一个证件。我说我初来昆明,真的什么证件都没有。他说他有点不敢相信我,我说不怕,你就像赌钱一样,相信我一回。”信我一回,这几个字真有点魔力。这老板第二天请父亲去代永秀家考察了一下,随后居然就答应了要和代永秀赌一赌。
“你接了多少件衣服?”
“3000多件,彝族服装,用在楚雄州庆上。说实话,当时就只有我一个人。”
“你一个人,还从来没做过,一开始就敢接3000件?”
代永秀大笑,“敢,我这人就是胆子大。”
对赌的老板很快就将第一批300件衣服的材料及一件样板衣堆到了代永秀家,民族舞台服饰用料复杂,比如帽子、挂件,都比普通服装材料占空间。代永秀原本不大的家一下子只剩下下脚的地方,走动时得小心翼翼,一不留神,材料就会从身边滚落下来……
代永秀身边是刚制作出来的彝族服饰,采用红黑两色作主色
时间飞快,一个月后,“赌期”到了。代永秀准时交付了3000件彝族衣服,不仅质量过关,还让老板拍手称赞。“纯利润有万把块,老板还奖励了两千多。太兴奋了,我一个晚上几乎都没有睡着。”“不是钱让我兴奋,是自己能做成一件事,很兴奋。”
代永秀在调整模特身上的服饰
一个人一个月内做3000件衣服?这当然不可能!
代永秀接完单,第一件事就是招人。人托人是首选,担心人手不够,拎个小凳、挂个纸牌,菜市场上走一遭。“以前马家营附近有个菜市场,中午或者下午,我写个牌牌站着去,个把小时就能带几个人回来。”“12个人,我一天就招到了。”
代永秀招人快,原因在于她从不看有无制衣技术,就问一条:“你打不打麻将?”“会打麻将的我就不要。打麻将的人都习惯了打麻将,针线活嘛一针一线的,他们没有这种耐心。”没技术却不怕,代永秀会一个一个手把手教,“零基础都可以,反正来了我就耐心地教。教你穿线、教你缝、教你用哪种方法绣。只要你有兴趣、有耐心,学起来很快。”
在接单前,代永秀的制衣经历里除了几块十字绣、三个月T恤,几乎是一片空白。要再考虑到民族舞台服装,无论是色彩、搭配、用料、线条,都非常考究,和十字绣、T恤的难度不是一个级别,代永秀又如何能立马转身去教别人呢?
“对着样板服一点点看,一看就会了。”我不信,再次追问。“反正这些东西,有点天赋,看看就会了。”看我还不信,她爱人在旁补充道:“她在这方面很有天赋,比如她看到一种民族的服饰还不错,她就会自己设计,自己来做。”等我再细细询问代永秀身上的这套苗族服饰,对“天赋论”的回答多了几分信任值。“上舞台,你第一要亮,怎么亮怎么来;第二要穿得出效果,要贴身、大气。我看贵州的苗族,腰部这块是一体的,我把它改成露腰的;袖子本来是直筒的,我把它改成微喇的,这样在舞台上效果会更好。”
凭着难以对外人道明的“天赋”,代永秀一眼定乾坤,既是师傅也是工人,带着前后招到的20来人赶制衣服。“那段时间工人很辛苦,我也跟着加班,最长的时候三天三夜没合眼。他们还能换着睡下,我要把关,就一直熬着。”就这样,她才施展出了一人做3000件衣服的魔法。
如果说第一单生意靠的是大胆与天赋,后面的生意代永秀就走得很扎实——都是一步一步跑出来的。“我也想自己有更好的空间,能扩展点市场。”对代永秀而言,高大上的营销方式太过陌生,她觉得电视新闻上讲的发名片还“有点意思”。“我就去印了两三盒名片,写得很简单,就写了加工做服装、头饰,加上电话号码。”
跑,凡是和民族服饰相关的地方,她都去跑。“螺蛳湾、艺术剧院、服饰店,挺多的,光是一处真的不行。”“直接进去,遇到里面上班的人,就告诉他们我是做什么的,‘不妨碍你们工作的情况下,我就放一张名片给你?用得着的就联系我,时间和质量上面绝对保证。’”这方法还真奏效,不久就有人通过名片找到了代永秀。“歌舞剧院,很多都是靠名片找到我的。”
“发了一段时间,就不发了。”“我的信用度比较高,每套衣服都能保证质量。每一道工序做完了,我都会检查。”“他们都开始一个介绍一个,客户就很稳定了。”“最多的接过4000多套,大理州庆,40天做完。时间再急我都能准时交货。”长期联系的客户,碰上代永秀偶尔不在昆明,经常会打电话催她快点回昆,“你不在昆明我们不习惯。”“客户最长的等过我20天,我让他找别家,他算了下时间,觉得还够,最后还是等我。”
自动忽略20天的时间,这是客户的选择;自动追随十年,这是代永秀工人们的选择。“最长的有十年,有的从一开始做到现在。”“最后固定的能有十一二个人。”
唐靖跟了代永秀三年,一开始她俩是门对门的邻居。“我是彝族,像民族服装上的花都是我们自己绣的,在家里面我也绣着花。”“我看顺手,还能在家里带娃娃,就跟着做。”
“这个地方要怎么缝?”
“得弄个倒三角,小的那个。”
两人就唐靖手上腰带下方的小图案交流了两句,唐靖边赶制边笑着回我:“现在是舍不得不做了。”代永秀对工人好,你不会她全教,做错了也不骂,总是笑盈盈地说、笑盈盈地讲,没什么压力。“我的这些工人都很好,有时候货很急,她们都帮忙加班。”“我们相处得挺好,更像是朋友。”
其实,与代永秀关系好的可不止这些人,在马洒营小区,不少人都亲切地唤她“小代”,“年龄比我小的也这么叫。”代永秀为人好,要有业余想挣点零花钱的邻居,她会帮忙找些零碎的小活。恰巧,谈话间,一位小区的“临时工”带了昨晚加工好的锡纸条,上门交货来了,“这是我刚做锡纸条,小代教的,不难。”
“好了。”唐靖缝完最后一个针,将腰带递给代永秀,“可以试一试了。”批量制衣时,一般得先做出一个样板,试穿后再来调整。唐靖手上的这件高端订制款还没完工,但要让客户满意,得找真人边做边试边调整。代永秀再次做起了模特,从苗族变身彝族。
如果说苗族服饰偏娇俏、秀气,那么这套彝族的演出服则大气、华丽,衬得代永秀雍容华贵。“这套是客户要用在国际比赛上,类似的多了,歌舞团经常穿着我们的衣服出国演出。”细细查看这套订制版衣服,用料讲究,柔软,色彩饱和度高。“我去买布料会很挑,在颜色上、在搭配上,很挑。所以我找材料很费时间,有时候一大早出门下午四五点钟才回来。”
除了用料,在设计上代永秀也有自己的想法,她有时会把设计图当做参考,额外再加入更多自己的想法。“我会给他们建议,这里或者那里加点什么更漂亮。”这11年来,代永秀做过云南所有世居民族的服饰,在专业领域里,她能玩出比别人更炫的魔法来。“这套就比设计图还漂亮,真的更漂亮。”
正因为代永秀不按图索骥,有自己的创作,所以她觉得制作衣服是一件很新很有趣的事。“看到他们穿着这个服装,自己也会很愉悦。一边是欣赏他们的舞蹈,一边是欣赏自己的服装。”11年,这样一点点的成就感堆积在一起,让代永秀越做越开心,越做越痴迷。
就在我们见面一周前,代永秀刚把孩子送进高校。如今的她,完成了育儿任务,空余时间多了,正计划着将现有的事业再做大一点,挖掘更多的品牌价值。“深圳有家服饰公司给某个明星做了套衣服,标价75万。他们是纯手工,按时计费。你看,纯手工能做得很高端。我想我也可以试试。”
代永秀工作室内景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