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洪
【摘要】新常态下,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处于暴露期、增大期、释放期、传染期和多发期。因此,城市商业银行在充分认识到新常态下信贷风险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在普惠金融、管理理念、管理水平、管理体系和管理方式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自身信贷风险防范水平和管理能力。
【关键词】新常态 信贷风险 措施 城市商业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指的是由于客户违约导致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无法收回而面临的风险,该风险是城市商业银行经营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风险,关系到城市商业银行的生存发展。新常态下国内实体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变为中高速增长,从粗犷式增长转向集约式增长。一方面,新常态下的实体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变弱,对银行盈利增长的日益不足。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贷款利率完全开放、存款利率逐步放开、供给侧改革等因素开始不断压缩城市商业银行的生存空间。新常态下,城市商业银行为转移成本压力,可能主动选择将贷款投向收益较高的行业或企业,而放弃偏好稳健的客户。这种逆向选择一定程度上诱使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继续下降,信贷风险增加。
一、新常态下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困境
首先,传统风控手段计普惠金融的发展步履维艰。如何让普惠金融在信贷领域快速发展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在以往的金融业务中,普遍采用的信贷做法是:用个人资产和工作信息或者采用抵质押物来证明还款能力,依靠个人过往信贷记录来评价还款意愿。此种方式,可以将不良率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比较稳妥。但是,这种授信方式,也将许多低收入人群中的次优级客户拒之门外,这是与普惠金融精神相悖的。其次,城市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创新、满足大客户金融需求、提升优质客户服务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再次,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导致企业的道德风险严重影响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此外,城市商业银行不同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无论是品牌认知度还是整体服务实力都难以与之抗衡。存款利率相同的条件下,城市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换来企业和居民的支持。这些代价包括提高存款利率、高进高出”的风险补偿策略、客户结构调整等手段。在此情景下,城市商业银行需要掌握更高的客户授信风险识别、评估和管理能力。
二、新常态下城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主要特征
(一)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于集中暴露期。
随着实体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不佳,还款意愿下降,导致银行新发生的逾期贷款、不良贷款同比成倍增加;产能过剩行业及其上下游行业结构调整远未结束,今年还会有不少企业面临重组兼并、破产倒闭的困境,信贷风险仍处于高暴露期,资产质量尚未见底。
(二)城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蔓延处于增大期。
其直接表现在:实体经济在低谷中徘徊,授信客户违约风险在关联企业问传染、产业链条问传递、区域问波及,使信贷风险持续沿着担保链、产业链蔓延;风险传递梯度特征明显,在区域上,从最初暴露风险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向华东、华南、中西部地区蔓延;在客户上,从小微企业向集团客户、国有企业转移,集团客户突发风险事项频率高、金额大、事件急,授信企业恶意逃废债屡见不鲜。
(三)城市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处于释放期。
在某些区域内,银行融资采取企业相互担保、连环担保极为普遍,并由此形成了风险隐患很大的融资担保圈。
特别是,单独依靠某一家城市商业银行的力量很难识别跨金融机构的关联担保、连环担保的问题。如果某家担保公司出现资金链断裂,那么违约风险就立刻会蔓延放大。有时这种风险还有可能会被放大到非常严重的境地,甚至会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
(四)城市商业银行外部信用风险处于传染期。
随着非传统金融机构、P2P网络平台、众筹等新型金融服务主体的快速发展,个别担保公司为应对竞争压力,在企业融资、个人借贷过程中,采用过度担保方式,导致代偿风险大大增加,加剧了外部信用金融风险向银行信贷风险的传染。
(五)城市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处于多发期。
与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速度不相符的是,风险管控人员、技术、能力的建设相对滞后。风险管理能力不足、内控执行不严、人员和技术不足等因素导致银行信贷操作风险处于多发期。
三、新常态下城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对策
(一)创新普惠金融形式
金融科技让普惠金融不如数字时代。锦州银行执行董事孙晶认为:“城商行的天职和本质就是发展普惠金融,而金融科技自带普惠金融属性。”目前,“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了普惠金融的一种正要的实现形式,将信贷、征信、理财等业务结合在一起,解决了传统银行业物理网点运营能力有限难以让低薪、农户、学生等广大客户群体及时获得信贷服务的问题。同时,借助金融科技力量不仅提高了信贷风控能力,而且可以让每一个能够按时还款的低收入人都可以获得与自己收入水平相匹配的金融服务。
(二)树立积极主动的风险管理理念。
新常态下,城市商业银行应調整信贷风险管理理念,从现在被动防御性的信贷风险管理向积极主动性的信贷风险管理过渡。城市商业银行一方面应该以资本是有限的,业务的规模扩张进度要与资本条件相适应;另一方面,借助合理的风险调整收益方法,增强自身的风险资产自控水平,从而实现对经济资本的科学管理。
(三)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首先,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不良贷款的危害性,从业务流程、岗位细则和操作要领等方面着手,强化政策、制度、规定动作的执行力。具体业务人员要将信贷业务的流程融会贯通,精益求精,严谨务实;要准确把握每一个客户、每一笔信贷业务的主要风险点;要有针对性地实现一户一策、一户多策、精细管理;要严格纪律与规矩,对履职不够或不合格的要严厉处罚。
其次,强化主动做好全流程信用风险管控。要加强贷前调查、核查工作,严格禁止减程序、逆程序等违规操作的发生。综合考量客户个人品质、信贷准入资格。在贷款过程中,所有的操作流程要符合统一、综合、多维度的授信制度的具体要求。实行集团整体授信与成员企业单独授信双线控制。强化贷后管理,将风险化解于萌芽状态。应及时掌握全行信贷风险状况并研究对策;对己形成的风险贷款,采取区别措施,灵活应对,讲求实效;加强与各级法院的联系、沟通,做好“老赖”的起诉和执行工作,维护银行合法权益,尽量减少资产损失。总之,从行业、产品和企业三个维度全流程控制拟授信客户的表内外总风险。
第三,规范决策行为,强化责任追究。强化问责机制,对在信贷管理中不尽职且导致信贷风险未被及时发现和控制的,要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以严苛的问责来保证信贷各项制度的不折不扣执行。
(四)构建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
一是建立并完善信贷风险管理工具、指标体系。重视压力测试,提高信贷风险动态监测分析与计量能力,实现动态情景模拟分析、有效计量结构性与衍生产品信贷风险。城市商业银行应通过主动的风险选择、设置合理的风险偏好,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强化资产负债结构管理、中长期流动性预测、缺口计量与压力测试,建立并完善流动性管理系统、工具和模型,以有效支撑流动性风险识别与判断,加强流动性管理与业务之间的联系程度,尤其是表外业务。
二是改进信贷评价体系。建立与贷款定价关联且能够覆盖所有客户的信贷评级标准,提升运用计量技术识别信贷风险的能力。研究、梳理小微企业、金融衍生品等新型负债产品的关键风险点及审批的核心环节,根据具体情况判别风险变化,增强对信贷风险管理的预测判断能力。
三是建立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及时整理、收集和更新宏观、行业、区域方面的各种数据,根据分析发现的风险状况,及时进行风险预警;积极收集、整理历史数据资料,建立信贷风险模型,及时收集、录入客户的各种数据指标,实时监控、预测其风险及其变化情况,提前做好风险防范措施。
(五)以大数据思维创新信贷风险管理方式
首先,建立完善的大数据信贷风险管理框架。借助网络和大数据运用的机遇,整合已有信息系统,多源头系统性地收集和利用银行内外部各类信息,建立常态化、规范化的数据需求分析与应用流程。如通过大数据应用平台,信贷人员可以及时掌握一个客户及其关联对象在银行的存款、贷款、理财、结算、信用卡等各类信息变动情况,通过数据挖掘模型分析,可以为城市商业银行各类产品的精准营销、授信风险防控等提供决策支持。
其次,在大数据支持下,提高信贷业务信息的校验分析和逻辑判断水平。彻底改变单纯依靠经验来评估客户风险的模式,为经营决策、政策制定、审查审批等提供支持。如运用大数据筛选出经济波动中违约率偏离度较大的行业,作为重点监控对象,防范行业信贷集中风险;提升非财务因素分析能力,前瞻性预判在经济转型期的客户违约风险;动态监测经济周期不同阶段融资总量与销售收入、资产总额的相关度,实时甄别客户过度融资风险;综合运用动态财务分析模型等,科学测算流动性變化情况,及时发现期限错配风险等。
再次,在大数据支持下,提高信贷风险数据挖掘和预测水平。数据挖掘的主要对象包括:信贷审批指引、集团关系树信息、客户同类比较财务信息、客户征信信息(不良信用记录)、客户财务预测模型、信贷组合风险管理、压力测试等方面的内容,不断提升信贷决策的风险防控水平。
此外,要构建有利于数字普惠金融健康发展的信用生态环境应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给予新兴业态更好的发展土壤,使企业能够获得均等的发展机会。应规范数据交易市场,打破数据的分割和垄断,使分散在政府部门、行业机构和一些企业手中的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发挥作用。
四、结束语
新常态下,城市商业银行使用资金的成本上升,信贷风险逐渐暴露。城市商业银行应在金融科技力量的支持下大力推动普惠金融在信贷领域的发展速度,树立积极主动的风险管理理念,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构建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以大数据思维创新信贷风险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陈志祥.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8,(10).
[2]周守军.新常态下信贷风险防控措施[J].当代县域经济,2018,(01).
[3]董靖.新常态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管理措施[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07).
[4]郭敏.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价值工程,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