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调控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

2018-11-22 02:36胡望远
商情 2018年48期
关键词:股票

胡望远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率调控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杠杆。而股票市场作为宏观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利率杠杆必然对它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从理论上讲,利率的变动会造成股票市场的反向变动,研究其波动的影响对促进股票市场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利率调控 股票 市场波动

股票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融资和资源配置的资本媒介的职能,而且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发挥着经济预测等功能。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非常多,而利率则被视作影响股票价值的重要因素。利率作为资金使用的价格,对于借入方而言实质上是资金运用的财务成本,而对于借出方则是一段时期内让渡资本获取的利息收益。利率的变动能反映一段时期内社会资金的供求状况,其利益关系影响着整个市场当中的经济行为,继而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利率的调控是经济调控的重要杠杆,国家通过其杠杆作用能对资本实现优化配置,从而建立一系列的资金引导机制,为经济发展带来资金动力。

一、股市对利率敏感性的分析

虽然利率的变动未如理论上那样对股票市场作出影响,但在稍后的股票市场发展趋势上看,利率的影响还是显而易见的,针对利率这种时而能对市场产生影响,时而却效果不明显的现象,我们在此引入股票市场对利率敏感性的概念,基于利率变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主要是在时间周期长短上出现差异,所以我们对利率变动短期和中长期进行分析。

(一)短期影响

在短期内,我国股票市场上会出现上述那种对利率调整存在不敏感性,归纳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利率只是影响股票市场变动的众多因素中的其中一种,在实际的经济运行中,还有其它很多因素制约着股市的发展。我国股市目前发展还不够成熟,股市受到行政干预、过度投机、信息不对称、主力庄家操纵等不规范的非经济因素的干扰比较大,虽然经过几年的调整,这种状况有所改善,但并未完全消除。并且我国的利率弹性不够大,央行多次调节利率的货币政策让利率调整的“告知性效应”减弱,另外,在我国利率还没有实现完全的市场化,这就意味着利率的变动并非由市场需求引起,这也是利率的弹性不够大的一个原因。

(2)利率实际上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两种,而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不同。央行做出的利率调整只是调整的名义利率,而真正对投资者产生影响的是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才能真实体现利率調整对股票市场影响的理论效应。虽然名义利率以较大幅度上升或下降,但由于物价指数也在不断变动,导致实际利率的变动方向可能正好与名义利率相反。但通货膨胀严重,以致于实际利率为负,所以当时尽管利率上调,但股价还是一路上扬,故此当时利率的调整对股市的影响是很有限的。这就进一步说明实际利率的上升和下降才是真正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

(3)投资者的预期。如果投资者对未来利率变动有一定的认识,当投资预期利率变动幅度大于实际的变动幅度时,利空利多消息就会在利率调整前提前则已被消化,这样当利率调整的政策出来时股市己经对这种变动做出了调整,利率调整当日对于投资者来说就是利空出尽,一般认为利空出尽就是利好,那么此时利率的调整便不会对股市产生显著影响。还有一点就是投资者的盲目性。

(4)利率调整对股市的影响还依赖当时所处的经济环境。在经济景气持续上升的背景下,各行各业兴旺发达,产需两旺,各企业的盈利快速增长,对股东的分红会越来越多,对股市的利好作用有时会远远超过利率上升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这时利率升股市可能不跌反涨。在经济紧缩的情况下,社会需求持续萎缩,企业产品大量积压,被迫消减生产计划,裁减员工,人们的收入减少,社会需求会进一步减少,形成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利率持续下降,但由于股市风险源大于可能产生的收益,投资者不仅不增加投资,反而从股市大量抽资,这时利率降低股市反而跟着跌。这些反常的现象也是与当时大的经济环境有极大关系的。

(5)国内国外的政治经济环境也会影响利率变动对股票市场造成的效应。我国逐渐与国际接轨,国际上的大事件也极易影响我国的股市。如人民币的升值、石油价格的变化不定、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爆发、朝韩战争的燃起、日本地震与核泄漏等事件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资本的运作,那些以短期炒作为主的国际游资会随着国际敏感的事件发生而流入或流出我国股票市场,这就意味着必然对我国股票市场造成短期的冲击,尤其对于一些与大事件相关联的板块。所以随着我国股票市场受到全球政治经济大事的影响逐渐加大,外界的影响有时甚至超过了利率政策在当时对股市的影响,这也反映了股市对利率调整的反应在不同的背景下是不完全相同的,外界的影响也进一步削减了利率调整的冲击。于是,在短期内,古典的经济理论在当今复杂的经济背景下失去了原有的作用。

(二)中长期影响

在中长期来看,股票市场对利率的变动就会存在较强的敏感性。这是因为利率的调整对股票市场存在一个时滞期,当利率政策的传导机制已经达到所需要的时间时,即在中长期内,这个时滞期已经度过,利率的调整的效果会逐渐呈现效果。例如利率调整影响上市公司的资金使用成本,从而影响了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当央行提高贷款利率时,企业的利息负担加重,此时会减少企业的利润并且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而减少股票的分红派息,受利率的提高和股票分红派息降低的双重影响,股票的价格会下降,股票的交易量也会萎缩,反之,央行降低贷款利率时,企业的利息负担将会减轻,这增加了企业的利润并且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股票分红派息也增多了,股票的价格自然而然会上升,股票的交易量也会放大。这些情况的出现都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利率调整的效果需要一段时间去传导,故在时滞期过后,即在中长期内,股市对利率的调整才会与理论基本一致。

二、利率调控下的证券市场发展的建议

由于我国尚未能实现利率的完全市场自由化,人为的利率政策制定必然难以全面实时地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目前我国利率的制定更多的受制于政府的政治经济意图,使市场资金的供求关系难以获得平衡,而且对利率的调整常常滞后于物价的上涨,实际上削弱了实际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因此,即便是短期的利率调整,由于时滞性的影响,市场中的经济主体对利率的调控也不够敏感,所以,利率调整难以对整个市场的资金流量带来明显的变化。总之,利率的调整在短期内表现不明显且没有规律性,而在中长期的表现则与理论基本一致,这一切主要由市场对利率的不敏感性和时滞性引起的。由此我们得出以下政策启示:

(1)必须逐步推行市场化利率改革,提高利率变动弹性。我国的利率水平是非均衡的市场利率,这种利率的变化对资金的供求变动反应缺乏弹性,从而导致了利率对股票价格敏感度不足。所以应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选择具有硬约束的金融机构,让它们在竞争性市场中产生定价,并按照宏观审慎管理的要求,确立达标金融企业必须具备的硬约束条件,同时逐步放开替代性金融产品的价格。

(2)由于短期内股市对利率的调整不敏感,因此要培养市场主体的敏感性。那么就应该增强股票市场供给力度,使股票市场更有深度和广度,从而增强利率对股票市场影响的敏感度。但是我国股票市场供给制度不健全,应该提高其健全性。我国股票市场供给制度的不健全主要表现为:企业IPO受到严格的行政干预,即使成功IPO的企业融资状况也不够规范。在资金不断进入股市和存在严格的行政干预情况下,极易导致股票市场供求失衡。只有进一步优化企业IPO,为股票市场引入优质上市企业,增大股票市场深度,才能实现增强市场主体的敏感性。

(3)对货币当局而言,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改善利率调整短期内不敏感性。一是提高货币当局对股票市场运行把握的反应速度,弱化利率对股市调整的时滞影响。这可通过强化利率浮动机制来实现。二是适时制定货币和利率政策稳定股市。利率在对股票价格调整过程中时滞现象的存在使得股票价格对利率敏感性降低。时滞时间越长,利率在股票市场上的调节作用越低。

(4)利率政策的着眼点应关注宏观经济而不是股票市场。影响股市发展的根本因素是宏观经济环境,而宏观经济环境最终主要由一个个的企业来共同构筑的,因此大部分企业的业绩的优劣将决定宏观经济环境的优劣。中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调控宏观经济运行,最终的落脚点是企业。利率政策通过影响企业的运行成本来影响企业的业绩,间接影响企业的运行规模、资金投向,从而决定宏观经济环境的走向,也就是影响到了股市的走向。所以利率调控的最终目的,必须是落实到为企业带来经营效益上来。

参考文献:

[1]韩大涛.利率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以股票为例[D].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

猜你喜欢
股票
本周创出今年以来新高的股票
本周创出今年以来新高的股票
本周创出今年以来新高的股票
本周创出今年以来新高的股票
本周创出今年以来新高的股票
本周创出今年以来新低的股票
本周连续上涨3天以上的股票
近期连续涨、跌3天以上的股票
近期连续下跌4天以上的股票
本周创出今年以来新高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