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斌
石芝媛是我的小学班主任。
父亲在县城上班,我从小在父亲身边使嘴跑腿。到了该上学的年龄,按照户口,我必须回农村公社的村小读书。
我的生日是三月一号。学校是三月一号开学。也就是说,我满了七岁才能上学,但又是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读的,属于插班生。父亲担心我学习跟不上,开学报到那天,他和石老师交谈了好一阵,生怕我在班上成为倒数第一名。石老师一直很温和,笑盈盈的,轻轻说话。
没想到开学后,我的功课一点都不成问题。因为点横竖撇捺、一二三四五,还有个位加减什么的,上学前父亲抽空教过我,姐姐哥哥用铅笔在演草本上教过我,再加上那时的语文、算术都不难,我很快就跟上了。但做广播体操却让我出了洋相。
广播体操本身不难,不难不学还是不会。班上同学已经做了一个学期,我才从头做起。这让我有些措手不及。课间做操,没有喇叭,只有老师的口令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当所有班级在操场时,就改用口哨吹响节拍。一开始我站在队列中跟着比画,一会儿缩头探脑,一会儿熊猫转身,引来大家一阵窃笑。有一次,在做一节复杂动作时,脚为弓步,一手由掌变拳收回腰间的同时,另一手握拳向前冲出。这是一个连续动作,我压根儿就不会,一时呆若木鸡。石老师看见了,她走到我跟前,手把手地教我。也不知为啥,她一靠近,我反倒有些蒙了。我不知自己在慌乱中做出了什么动作,不仅使本班同学哄笑,还引来了旁边高年级同学的嘲笑。我自己当时不觉,但石老师却脸红了……
那天放学回家,我跟姐姐哥哥要求,让他们教我做操。等到晚上做完作业,在煤油灯微弱的光照下,打开门,院坝中间,姐姐教我做动作,哥哥在一旁指点,像是教练似的。我一遍又一遍发狠地练着,汗水湿了衣裳。直到母亲有些不耐烦地招呼,我才回屋洗洗睡了。
后来,再做操的时候,我昂首挺胸站在队列里,一招一式,一板一眼,引来同学们刮目相看。
一个学期很快过去了。秋季开学,上二年级。石老师在班上宣布,让我当班长。当班长就是收发作业本,管管自习课纪律什么的,凡是遇到自习课或者老师临时不在,教室里总能保持鸦雀无声。为此,石老师一直很满意,她曾当着我父母的面夸我好多回。当然,我有时也会跟同学之间发生争吵甚至摩擦,但我私下都能跟同学和好。打小报告不是我的性格,也不是我的作风。
有一次放学回家,我急着写作业。母亲喊吃饭了!我说我不吃,我要做作业。大概二十分钟之后,我把作业写完才去吃饭。后来,这件事不知怎么传到了学校,学校就把我当成了典型宣传,说我宁愿不吃饭,也要做作业。那一学年,我被评为三好学生。整个公社的中小学集中在操场上,中学校长点名表扬了我这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并颁发了奖状。我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但我之前并未向老师说明实情:我只是先做完作业,推迟了二十分钟吃饭而已。
自那以后,我渐渐地骄傲起来。上课有时不专心听讲,贪玩、贪耍,还违反纪律。一天放学后,收齐作业本,石老师把我留下了。她温和地说:“我们都知道你爸爸是老红军,你不要背上了红包袱……”
我父亲其实是1951年参加的抗美援朝,1958年5月才回到国内。在当地,乡亲们都说他是老红军。我想,他们说的老红军大概泛指所有的老革命。
在我上三年级期间,石老师的感情生活遭受了一次严重的波折与打击。她大概有四五天没来上课,我们小孩子也不敢多问。学校临时指定了一个代课老师,他通常就布置几道题,或者让我们自习。每一节上课铃响起的时候,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望着教室门口,期待着那个熟悉的身影出现。直到确认她不会来时,我们这才把心思收回到课本上来。
一个星期之后,石老师回到教室,她面容有些憔悴。课堂上,我们小心翼翼地聽,遇到问题时,也不敢出大气地问,生怕再惹她不高兴。又过了几天,她才眉头舒展,笑靥如初起来。
上四年级的时候,换了班主任。村小也换到了公社小学,语文数学由不同的老师教。一直到区中学读完初中,这期间我未曾再见石老师。
1986年寒假,我读完高一上学期。大年三十那天吃过晚饭,我们兄弟姐妹特别想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时,春晚是必不可少的节日盛宴。农村没电,更没有电视,我们几个一筹莫展,心神不宁。忽然,我眼前一亮:“到学校石老师家里去看!”“好!”哥哥姐姐随即附和。妹妹也吵着要去,被我们挡下了。因为在老师家里,准确地说,在一间宿舍里,我们三个人就已经够多的了。
我们姐弟三人兴冲冲地赶到学校,石老师的宿舍里亮着灯。我怂恿姐姐前去喊门,石老师应了。她开了门,笑盈盈地让我们进屋。姐姐说明了来意,她从床底下找出小板凳。我们坐下后,她随即打开了那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到这时我才注意到,石老师的怀里抱着一个婴儿,她一会儿放下,一会儿又哄着。她爱人是乡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我们都认识。
那夜的节目,我们看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一直看到《难忘今宵》的旋律响起。大年夜打扰了老师,我们怀着歉意向她道谢告别。石老师抱着孩子,起身送我们。直觉告诉我,老师并没有不悦,她送我们出了门,还一直招呼着“你们经常到家里来坐哈”……
石老师的爱人后来调到县广播局工作。他们搬进了县城,住进了广播局宿舍楼,一直到石老师退休。
现在,我经常回老家。父亲常说,我在菜市场有好几次都遇见了你的启蒙老师,她每次都要问起你,我跟她说了你的情况,她很高兴……
责任编辑:李 梅
插图选择《外国黑白插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