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融
古筝以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和独特的音响魅力,日渐在民族器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中国现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在现代筝曲创作过程中,徐晓琳运用人工调式定弦,突破传统创作手法的局限,为筝曲音乐语言的表现注入新活力,同时通过运用现代新型作曲技术手段,赋予筝曲以新的发展动力。
回顾现当代筝曲的创作发展史,其间涌现出很多优秀的作曲家。徐晓琳就是其中独树一帜的作曲家之一,她创作的民族器乐曲《黔中赋》《春归原野》等作品曾荣获文化部和北京市颁发的奖项。徐晓琳先后出版《旋律写作基础》《美妙的曲式》等专著,像《情景三章》《抒情幻想曲》等优秀的现代筝曲,也被广大习筝人接受和喜爱。
一、徐晓琳作品旋律风格特征及其创新技术
古筝以其独特的音响魅力和丰富的表现手法,日渐在民族器乐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琴的四个八度宽阔音域,“以韵补声”的音响效果给徐晓琳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空间。创作现代筝曲创作期间,徐晓琳不仅运用人工调式定弦,还突破传统创作手法的局限,为筝曲音乐语言的表现注入新的生命活力。另外,她还运用现代新型作曲技术手段,赋予筝曲以新的发展动力。她的筝曲创作通过人工调式的定弦方法,构建出新的古筝调式音阶,重新设计弦序,为当代筝曲的创新提供了重要途径。值得一提的是,塑造丰富多变的和音效果也是她的创作特征之一。例如,《黔中赋》中第二段的开头扫弦等音响效果,创造出有别于传统的和声音响,使乐曲的变化多姿多彩。
受多民族和多元化文化艺术的交流影响,古筝艺术的发展前景变得十分广阔。与此同时,乐器演奏技术的发展也为新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大力支持和广阔空间。在作品创新方面,徐晓琳采用特殊定弦法,使乐曲在起伏中展开,调式、调性得以变化,取得非常重大的成就。而在曲式结构与和声的运用中,筝曲《情景三章》的定弦采用不同宮调交替的方法,其中还有临时变音的音响和弦,左手在琴码左侧快速提弦的音响效果增加了音乐表现的趣味性,达到音响效果的创新。在和声方面,该曲突破了传统的音响形式,给人强烈的听觉效果。
应用再现的原则进行创作,同样是徐老师的创作手法之一。虽然创作手法灵活自由但不失主题材料高度统一、发展逻辑清晰明了的特点。例如,《抒情幻想曲》中,三个乐章不同节奏节拍的变化、音色的突破等方面都做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她的现代筝乐作品吸收了各种风格和流派的精华,兼容古风、现代、传统、前卫、雅俗共赏的多元性,这些有益的实践创新必将带来古筝艺术更为远大的发展前景。
二、徐晓琳的筝曲音乐创作风格
(一)徐晓琳作品的节拍律动和素材选用
大多取自民间曲调是徐晓琳的创作素材特征之一,目的是保持作品创作原有的民族性。习筝者都了解,筝派大多集中在中原、南方等地区,其筝曲内容也以表现当地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主。与此同时,当代作曲家已不再单独采用相同的节拍、方正性对称结构来贯穿全曲进行创作,而是多采用丰富变化的节奏型来表达当代音乐发展变化。徐晓琳不仅深入挖掘节奏因素,更加注重民间音乐多彩的节奏性,力求对节奏节拍的变化进行开拓和创新,呈现出不规整的节奏律动特征。在旋律发展上,她创作的乐曲同样打破了传统纯歌唱性的旋律,不再以单线性发展乐曲为主要模式,而是使古筝作品旋律更加富有“器乐化”效果。
(二)徐晓琳作品音阶调式及其和声的扩展
所谓定弦音阶调式,是指筝乐在定弦时所形成的音阶及其调式,它是音乐艺术中很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段。所以,在徐晓琳创作的作品中,古筝定弦调式被加以重视。其中既有传统的五声音阶定弦排列,也有改变传统的五声音阶定弦排列。根据乐曲本身性格特点的需求,徐晓琳设计出传统或者非传统的特殊定弦方法。特别是在非传统定弦方面,新颖的弦序构思使每首古筝曲在调性和声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展现,并很好地体现乐曲的艺术形象和音乐魅力。
中国古筝传统的定弦法多采用五度相生律,即以五声音阶为定弦方法。正是因为如此,徐晓琳的作品既有保留传统调式音阶以体现乐曲古典美,也有打破了传统调式音阶来表达现代筝曲的创新美,使筝曲的音乐表现力更为丰富生动。她的音乐在表现思想、塑造形象时,不再仅仅依靠一个孤立的音、多个和弦或彼此毫无关联的音阶结构,更多是通过丰富乐曲的调式音阶来实现古筝音乐作品的创作,更好地表达融入音乐的真挚情感。
三、徐晓琳的作品鉴赏
(一)《黔中赋》
《黔中赋》创作于1987年,曾在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四十周年文艺作品评奖中,获音乐创作二等奖(一等奖空缺)。乐曲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用一种“赋”的文体创作而成。其旋律音调以贵州民歌特点为基础,充分展示了当地的人文风貌和乡土风情。此乐曲共由三个标题段落组成。
第一段落是“琵琶咏”:乐章以独特韵味的贵州音调“琵琶歌”旋律作为素材,在和弦色彩、曲式结构以及力度层次上变化多样、跌宕起伏,以此表达现代人对于传统文化和风俗的感受。第二段落是“木叶舞”:此乐段描绘的是一场粗犷、朴实的民间舞蹈场面,具有奔放的山野之风。此段以左手轻捂低音音域的琴码右侧弦,右手同时上、下扫弦,发出少数民族打击乐音响效果的特殊音响效果,以此作为开始,使人耳目一新。第三段落是“黔水唱”:歌唱性的旋律突出表现了苗族“飞歌”的音调特点,伴随左手快速弹奏的三连音音型结构,使伴奏织体的音响效果模拟出流水的各种形态,并与旋律有机结合,产生出情景交融的音响效果。乐曲《黔中赋》是古筝无调曲里的10级曲目,内在含有对于未来世界的憧憬,乐章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少数民族群众深厚的友谊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挚爱。
(二)《抒情幻想曲》
《抒情幻想曲》是以自由变奏的形式、组织发展而成的一首现代筝曲。其乐思具有西南地区民间音乐的特色风格。演奏的技巧较多隐藏在优美旋律之中,以此来突出演奏者内心细微的音乐感受。与此同时,乐曲给予演奏者宽广的自我幻想天地,曲意多理解为思乡之情,共分为三个乐章:有表情的散板和稍自由的柔版为第一乐章,为全曲的基调奠定基础,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流畅的中板和深情的慢板为第二个乐章,流畅的旋律性体现了乐曲的生命活力,思乡之情浓重而深沉,很好地抒发演奏者的内心情感;激动的快板为第三乐章,曲调欢快而流畅,给人一泻千里、一气呵成之感,这样收束全曲,让人流连忘返,意味深长。
(三)《情景三章》
徐晓琳于1989年创作筝曲《情景三章》,乐曲以西南地区的民间音乐为创作素材,其中运用三个乐章来表达作者对人类感情的交融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乐曲的第一乐章为“幽兰韵”,此曲以自由的节奏描绘出圣洁又不失崇高和细腻的情感,表现出一种独有的青春高洁。第二乐章为“竹枝情”,竹枝原本是指古代巴渝民间的爱情信物。此乐段借情歌之风来表达人们对于爱情的真实情感,或是激越亢奋,或是深沉柔美。第三乐章为“山涧鸣”,此章作曲家用不同音色来模仿自然界发出的各种声音,表现出人们对自由的向往,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上述三个代表性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徐晓琳作曲的风格特征,也表现了现代筝曲丰富多样的曲式结构与和声织体,乐曲性格多彩的风格特征值得习筝者多加研究和学习。
(集宁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