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生课堂:指向立德树人的课改实践

2018-11-22 11:03帅宁华
江苏教育 2018年14期

【摘 要】文化育人是美好教育的重要内核,依托学校“大生文化”建构起来的“大生课堂”是以生为大,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课堂。它从生命立场的视角出发,源于生活,服务生命,以素养目标为育人旨趣,不断地创生出新的发展和新的可能,并对立德树人作出积极的应答。

【关键词】大生文化;大生课堂;生命立场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50-0060-03

【作者简介】帅宁华,江苏省南通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江苏南通,226000)校长,高级教师。

《周易·系辞传》观物取象,由象立道,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孔子解释为:天地最大的美德就是孕育生命,承载、维持生命的延续。大生文化,源远流长的民族记忆和圆融大气的中国智慧,孕育出指向立德树人的“大生课堂”。

一、文化自信,大生课堂的品质追寻

文化育人是美好教育的重要内核。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南通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高师附小”),秉承南通师范的创始人张謇先生的教育智慧,在时代精神、教育本真和地方文化的结合点上,选择了“大生文化”建设的行动路径。

学校的文化建设由外向内的蓬勃发展是不断深化育人价值的过程。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而课堂走到深处是文化。高师附小坚信大生文化只有走进课堂,才能更好地融入师生的血脉,化为校园里的一个个文化符号。在大生文化引领下建设的大生课堂,是以“生”为核心展开的教学活动。

二、素养目标,大生课堂的育人旨趣

教育即生长,人是教育的唯一目的,生活是教育的唯一主题,教育要适应学生发展的节奏。我们的培护对象是“径寸之茎”,我们的教育宗旨是享受童年的幸福,在童年的世界里播下“大生”的种子,生根、发芽,向上、向善,“径寸之茎”要在五个方面充满成长的力量,为未来“成有用之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绘制了人才培养目标模型图(如下图所示):

五角星由“大生”的“大”演变而来,似张开双臂屹立于天地之間充满生机活力的儿童。“立天地之大生”即“为培养天地之间大写的中国人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胸中理想的种子。五个角对应着五个方面的素养要求,具体表述为:习惯与德行、健康与快乐、学识与学力、视野与兴趣、担当与创新。选取五角星的文化隐喻:五角星是成功的象征,给学生一个闪耀的目标,给学生一份成功的自信。高师附小的学子是浩瀚星河中一颗颗璀璨的小星辰,在生命拔节的过程中努力做时代的精英,未来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各行各业的有用之才。“立天地之大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与国家核心素养的要求相融合,实现国家核心素养的校本解读。

三、立德树人,大生课堂的积极应答

大生课堂以生为大,以全人目标为导引,源于生活,服务生命,自然生态,活泼生动,不断地创生出新的发展和新的可能。

1.视角,生命立场。

“径寸之茎”是儿童的当下状态,柔弱、稚嫩,而又充满无限可能。大生课堂以生为大,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呵护、培植“径寸之茎”。大生课堂对所有的儿童都表现出一种真正的善意,顺从天命,“道法自然”,珍视所有儿童的价值,肯定所有童年的意义。我们把好奇、探索、游戏、涂鸦、幻想、歌唱、表达的逐步展开作为课堂的应有之义。维护与尊重儿童的尊严,以宽容和欣赏的态度对待文化与信仰的差异,维护与倡导人的自由选择、自主成全的权利。

2.适合,生长节律。

首先,正如“径寸之茎”各有类属,儿童也是各有禀赋。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出生环境、天性、禀赋、兴趣等都不相同,教育者的眼中要有这种差异。其次,在“盈尺及丈”的过程中,儿童的发展也不是均衡的,有的儿童“早露锋芒”,有的儿童则“大器晚成”,教育的职责在于“培护”。

“各宜其所宜,各适其所适”,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大生课堂顺应生命的“节律”,珍视这种“节律”的价值,在自由自在的生态里,慢慢拔节,积少成多,实现每一个生命的精彩绽放。大生课堂以“生”为大,一方面,“生”指的是每一个学生,以每一个学生为本,课堂教学的“重心”更加下移;另一方面,“生”还指向在生态环境中,生命生动地生长。“浪漫—精准—综合”是生命的“节律”,纵观整个小学阶段,学生更多地处于浪漫阶段,学习以感性、直觉为主,课堂提供广博、生动、直观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摄入丰富的知识营养。大生课堂应和这种“节律”,特别注意从学生的爱好、兴趣出发,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如果把一堂课看作一个微周期,其智力活动过程也同样经历“浪漫—精准—综合”的“节律”过程。依据这种“节律”来实现大生课堂的转型,我们建构出“自主先学—合作展示—综合提升”的学习活动环节与智力活动的“节律”一一对应,课堂学习按照这一“节律”的全过程来实施。“自主先学”环节获取广博的背景知识,产生很多的困惑、问题,对新知的学习充满着期待。“合作展示”环节通过教师点拨、伙伴启迪、探究发现、踊跃展示等方式,让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发展更加清晰、准确。“综合提升”环节,强调新知的运用、学科知识的综合、生活情境问题的解决、跨学科的整合……实现人的发展的系统化建构。

此外,大生课堂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理念为主导,通过数字媒体、学力提升单的使用等形式,为学生的多元学习提供更多的可能,学生有权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在学习相同内容时,学生可以选择课前微课准备、课上合作研讨、课后在线学习等形式,力求实现学习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3.增值,生发活力。

“因材易教,毋拂毋悖,毋萌毋倦……”在张謇先生看来,适合的教学不仅要因人而异,还要富有活力,而不是呆萌、反应迟钝;是要激发学习者的热情,而不是昏昏然的倦怠。因此,大生课堂是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既包括教师的教学活力、学生的学习活力,还包括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这三个方面的综合运用使得课堂教学实现增值。

教师教学活力是课堂活力的发动机,决定着课堂的样态。首先,大生课堂是生态优化的。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尽可能地在儿童自己的生活世界和问题情境中展开,这时的教学才能唤醒、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其次,大生课堂是充盈绿色的。在尊重激励的氛围里,儿童沐浴着人性的光辉,经历着趣味的探究、体验,享受着学习的轻松与乐趣。再次,在“自主先学—合作展示—综合提升”环节,体现“学在起点”,开放、灵动地把教材转化为学材,融化在生命成长的“节律”里。

学生的活力学习是大生课堂的核心样态。大生课堂是自由生动的,学生为主体,对学习有着强大的内驱力,个性得到培育与发展。大生课堂追求更有深度的活力,那就是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这样的课堂是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精神自觉发育的课堂。

4.互惠,生动演绎。

大生课堂强调学在起点。低年级采用“设境生疑”,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儿童的问题;中高年级采用“先学生疑”,通过学力提升单上的小搜集、小阅读、小问题、小练习,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以及提出的疑难问题。课堂上,师生梳理问题,提炼主问题,构建学习板块。大生课堂注重“问题情境”贯穿学习的全过程,是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这种情境的设置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进入某种场域,而是指向问题的生成。课堂上的问题由学生自己从情境中产生。问题情境指向教学的重点或难点和思维的引爆点,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学习逼近知识的“核心地带”,实现学习的突破。

大生课堂强调思维停靠,合作是思维发展的停靠点。合作之前,学生阅读“学习方法提醒”,或是借助终端显示器扫描二维码,获取学习材料、学习要求。学生先进行个体的自主独立思考,然后带着收获与疑问走进合作学习。小组长组织全员参与,要求每一个组员都要发言,如果对学习内容有困难,还可以运用资料包里指向重难点的微课反复学习。围绕合作板块的主问题进行合作交流与自我反思,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以及自我矫正成为思维生长的有效路径。实现从局部思维到整体系统化思维,从静态单一思维到动态辩证思维的转变。借助学力提升单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反思观照,关注元认知,提高学习力,实现从结果思维到过程思维的转换。不同的合作学习板块之间通过情境生疑、質疑、释疑,不断实现从借鉴、传承思维到质疑、批判、创新思维,从简单思维到复杂思维的攀升,让学习不断走进学科深度、交往深度和思维深度。

大生课堂强调有效提升。借助学力提升单的导引,把本课学习重点置于学科文化背景里来创意运用,与文化综合;或是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综合运用,与生活综合;或是实现本学科知识的系统综合,与学科综合;或是注重引入项目学习,把本课学习重点拓展为主题单元研究性学习的发轫,实现跨学科主题综合学习。高师附小为每个班级构建了大流量的网络环境,以网络环境与图书馆为依托的课堂,实现了图书馆及网络资源背景下的学习。

张謇先生说:“凡是必求其适。”在指向立德树人的课改实践中,大生课堂从大生文化的土壤中适性发芽、茁壮成长,回应时代的要求——“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