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导师制的应用技术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2018-11-22 02:05强健敖敦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23期
关键词:导师制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

强健 敖敦

[提要] 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大背景下,高校逐渐成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主战场。应用技术型高校应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及学校自身发展路线,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力度,突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以导师制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模式,将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自主学习能力及个性发展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制;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9月7日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最初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20世纪末才引入国内高校。1998年5月清华大学成功举办第一届清华创业计划大赛,首次将创业计划大赛引入国内大学校园,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握创新发展理念,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教育部于2010年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和各高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高校创业教育提出要求,力争在2020年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使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到“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要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这都为创新创业创造了更好的环境。但是,在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仍存在以传统课程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育,缺乏学生自主选择的主动性和实践指导的操作性。因此,如何在四年的培养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导师机制,就成为推动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关键。

一、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是应时代发展出现的新兴教育模式,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具有灵活性、系统性、先进性等特点。在现阶段,我国各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形式为,以各级各类竞赛为载体、以就业指导及创新创业课程为依托、借助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平台等方式,将其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创业實践。

但通过调查显示,很多高校领导和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还存在认识上的不一致。如,创业品质是先天具备,不可后天培养;创业教育只是为缓解就业压力,教学生如何经营企业等,没有深刻理解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而导致在开展实施相关培训教育过程中,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标准,没有注重创新创业研究的过程,开展效果不理想。高校中大学生有过创业经历,参加过创业大赛学生的比例仍然较低,多数学生创业意识淡薄,高校的创业教育薄弱,导致学生创业意愿不高。这说明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及能力方面有待提高。若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就要培养一支能高效教育引导学生的优秀创业导师团队。

二、导师制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素质,通过相关课程和实践活动学习创业技能,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对于这类课程若仍使用传统填鸭式的方式讲授,则一方面缺少对存在个体差异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另一方面则剥夺了学生自主选择和学习的权利。相比之下,若在本科阶段借鉴研究生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将会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科生的导师制主要是,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以导师为“龙头”,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充分结合,把传授专业知识与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效结合,全面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导师制模式下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了建设自主创新国家、培育适合社会需求的大学生的有效途径。

(一)有利于构建学生合理的知识体系。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多是单方面接收教师传授的知识。一方面这些知识是学生被动接受的;另一方面这些理论知识无法更好地转化为实践操作。而采用导师制,则可让学生自主选择擅长的项目,加入导师的科研团队,优化知识结构,激发学习兴趣和创业潜能。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传统教育模式下,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已日益凸显。若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推行导师制,学生可在导师带领下进行深入具体的专项练习,在这一过程中会发现书本所教知识不足以完成课题,便根据项目目标查阅相关文献进行探索性学习,进而了解国内外前沿学术成果,激发学习动机,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大班集体授课形式不同,若采用导师制对学生创新创业进行引导教育,老师有机会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充分结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布置学习任务,启发学生制定自己的创新创业发展目标,进而实现创业选择的多元化,提高创业成功率。

三、导师制创新创业教育方案设计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科技自主创新,高校作为科学研究的主阵地,需不断为国家利益、地区经济发展做贡献。随着高校科研项目数量不断增加,科研经费不断提高,科研成果也不断丰富。但由于高校教师多忙于教学和学术研究,无暇思考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市场开发率过低。若在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依据创业不同阶段的特点对不同年级同学开展有针对性指导,利用导师资源搭建团队,传授所需知识与技能,将会明显提高学生的创业效果。

(一)大一阶段:强化创业启蒙,树立创业理念。创业对多数大学生来说依然比较陌生,他们不知什么是创业,不懂如何创业。若要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就需在大一创业课程培训中积极引导启发,帮助其转变就业观念,将成功创业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

但若仅将教育的重点停留在“接受创业”这种观念的转变上,又显得太过狭隘。此时,引入并强化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创业启蒙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导师着重培养、训练学生的创业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特点,唤醒学生的创业意识,指导学生在相对自由的空间里突破思维惯性,建立学生对于创业这种新型生存模式的基本价值认同。当然,创业启蒙的目标定位不仅仅是学生们思想上的接受,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学生的实际行动中,在具体操作上体验创业的意义和价值。作为指导创业启蒙意识的导师,则要适时构建某种适合创业的环境氛围,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创业的实践体验,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创业理念,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自主性,并发掘他们的创业心理需求,以期实现他们对于创业“自内而外”的价值认同。

(二)大二阶段:寻找创业项目,积累运作经验。当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被激发、创业目标日渐明晰,则需选取一个优质的创业项目,这是创业成功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所以针对大二学生,可主要从选取创业项目、积累运作经验进行培养教育,以便选择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为成功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校是科研的主战地,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已超过了研究机构的研究员,他们每年都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这为大学生选取有社会价值及市场竞争力的创业项目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导师可利用自身教研、科研项目,吸纳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选择适合的团队。通过深入创业实践团队,参与创业大赛与科研项目的研发,可使学生更快地熟悉创业流程,了解国家发展方向、社会需要的课题及市场需求的项目,以便把握行业趋势,选择有发展潜力的项目,为今后成功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大三阶段:拓展市场,争取创业资源。创业是一项实践活动,对于大三阶段的学生,导师在指导其参与创业项目的研究时,除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传授相关实践内容,提供企业学习机会,以丰富其实践经验,储备市场知识,整合拓展资源。

目前,大学生可利用的创业资源,一部分是各级政府和学校建立的创业中心,如孵化园、创业园等。这除了为创业者争取扶持资金、缓解融资压力,更重要的是搭建了沟通的平臺,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教育培训及财务管理等配套服务,保障了大学生创业者的权益。除此之外,各级各类创业大赛也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了丰富的展示舞台。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学生参与人数众多,在创新创业的同时以参与竞赛的形式获得风险投资。当然,创业者要选择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某个技术、产品或者服务进行创业设计、组建团队,并且制订完整的创业计划,方能吸引投资。通过创业竞赛的锻炼和创业导师的帮助,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和经验会得到极大的提高,而在一些企业级创业导师的帮助下,创业者获得的资源甚至更多。

(四)大四阶段:管理创业项目,总结凝练提升。创业是一项持续的工程,继创业想法激发、项目选取及资源积累后,大四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对成果进行凝练与提升,是四年创业过程开花结果的阶段。项目的计划书及实体可参加各级各类创业大赛,理论成果可以形成优秀毕业论文或申请发明专利等形式体现。在这一过程中,参与创业的学生不仅仅收获了创业的结果,更重要的是经历了创业的过程,能够让他们的创业计划得以实现,让他们的创业能力得以施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学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他们创新创业的信心,为这些大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积累了深厚的经验,最终达到帮助他们训练研究方法和培养实践能力的结果。

但对大学生创业的教育绝不应止步于此,而应具有一定延续性与支持性,不断强化并确认创业发展的价值理念,唤醒创业的社会角色意识,进而发展为一种由内而外的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这既是大学生创业者本人的实际需求,也是应用技术型高校服务地方贡献社会的价值体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导师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优秀的导师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开发优质创业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及凝练与提升。高校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设定不同的创业培养计划和目标,以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主要参考文献:

[1]曹胜利.创新创业教育互换模拟教学与体验式课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8).

[2]强健,韩雪军,杜国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调查——以呼伦贝尔学院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32(10).

[3]吴晓红,王敏,强添刚.“1+1+n导师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学院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7.

[4]何水龙,李慧,李雪梅.地方院校导师制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轻工科技,2016.9.

猜你喜欢
导师制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