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腹膜后高分化脂肪肉瘤一例

2018-11-22 01:48:32莫文魁杨惠文胡如英黄一波王国平黄国强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肉瘤腹膜输尿管

莫文魁 杨惠文⋆ 胡如英 黄一波 王国平 黄国强

作者单位:310005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脂肪肉瘤(liposarcoma,LS)是一种罕见的来源于间叶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约占全身所有恶性肿瘤的1%,在腹膜后软组织肉瘤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脂肪肉瘤,约占全部腹膜后软组织肿瘤的41%[1]。因此类疾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极少数患者有早期临床表现,较难通过临床表现明确诊断[2]。本文回顾性分析巨大腹膜后高分化脂肪肉瘤1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0岁,已婚。于2017年1月22日来本院就诊,入院前3个月患者发现左侧腹部较对侧膨隆,未予重视。1个月前患者出现进食后腹胀,且呈进行性加重,食量明显减少。体格检查:左腹部膨隆,可触及一巨大肿物。上至左侧肋弓,下达盆腔,质硬,活动度差,无压痛。腹部彩超检查提示:左腹部异常回声团。腹部CT平扫检查提示:左腹占位病变。建议患者入院进一步确诊与对症治疗。腹部CT增强检查(见图1)提示:左侧后腹膜内见一团块状混杂密度影,周围见包膜,边界清晰,大小约21.5cm×15.3cm×25.5cm,内见分隔,包块内见液体及脂肪密度影,边缘可见环形条状钙化灶,增强后病灶未见明显强化,周围肠管及左肾受压推移。检查部分资料。CTU检查(见图2)提示:左肾向前上推移,左侧输尿管上段受压、推移。腹腔及盆壁未见明显肿大的淋巴结。肿瘤指标提示:糖类抗原125(CA125):169.2U/ml。初步诊断:左侧腹膜后肿瘤。实施左侧后腹膜巨大肿块切除术,术前于膀胱镜下行左侧输尿管“双J”管置入术,方便术中探查输尿管,防止输尿管损伤。术中探查腹腔可见左侧腹膜后巨大肿块,充满整个左侧腹腔,包膜完整,质地硬、活动度差,降结肠及结肠系膜粘附肿块表面,左侧输尿管受压,左肾无侵犯。分别将降结肠及结肠系膜从肿块表面剥离,沿肿块包膜表面完整分离肿块,分离完毕后,完整切除肿块,肿块大小约26.0cm×22.0cm×16.0cm,重约6kg。彻底止血后,置引流管于后腹腔内,丝线逐层缝合切口。术毕,患者安返病房。病理检查(见图3、4)提示:(后腹膜)高分化脂肪肉瘤,局灶伴骨化。IHC:Vim+、S-100+、CK-、CD68-、Bcl-2-、Act-、Des-、SMA-、CD34-、CD117-、Ki-67+。术后予以心电监护、吸氧、抗感染、护胃、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

2 讨论

图1 腹部CT

图2 CTU

图3 脂肪肉瘤外观

图4 显微镜下的病理表现

腹膜后腔隙较大,故此病早期一般无明显的症状及体征,待患者自行发现或经由其他检查偶然发现时多数肿瘤已较为巨大(可>15cm)。腹部胀痛常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其次是腹部膨隆的体征[3]。而依据肿瘤类型分类,腹膜后肿瘤中约>80%为恶性肿瘤,极少为良性肿瘤[4]。本患者病史特点如下:(1)起病隐秘、病程长,为中老年患者。(2)疾病前期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胀痛不适,主要表现为进食后腹胀明显。(3)查体:T 36.8 ℃,P 86次/min,R 18次/min,BP 134/80 mmHg。腹部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腹壁静脉曲张;腹软,左腹部扪及一肿块,大小约20cm×10cm,质硬,无压痛,活动度差。墨菲征阴性;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闻及,约3~4次/min。(4)腹部CT平扫检查:左腹占位病变。

根据最新软组织肿瘤分类,可以将腹膜后脂肪肉瘤分为4种主要的组织学类 型:高分化脂肪肉瘤;去分化脂肪肉瘤;黏液样/圆形细胞脂肪肉瘤;多形性脂肪肉瘤。而高分化型脂肪肉瘤占所有脂肪肉瘤的30%,类似脂肪瘤,肿瘤内的脂肪组织经常占肿瘤体积的>75%[5],该肿瘤恶性程度较低,预后较好,有局部复发和发生去分化的倾向,几乎从不转移。由于腹膜后间隙大、组织疏松、部位深在等特点,肿瘤生长相对缓慢,且恶性程度越低者生长愈缓慢,以膨胀性生长为主,极少存在非浸润性生长[6]。而随肿瘤的增大,肿块将逐渐压迫腹腔脏器,进而出现腹部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患者常待症状表现明显后就诊,故延误疾病治疗,增加临床治疗的难度[7]。

在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中,主要应用腹部CT扫描、CTU等检查方式进行诊断,这些诊断方法具有无创、便捷等优势。而CT是目前诊断腹膜后脂肪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8]。采用CT影像技术对肿瘤及血管、输尿管进行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肿瘤与周围脏器及血管的关系,指导术前详细手术方案的制定[9]。CT表现为以脂肪密度为主的巨大肿块,中间伴有纤维间隔,部分病例瘤灶内可见少许实性部分。肿瘤生长缓慢,压迫周围组织,形成假包膜,实性部分与周围脂肪成分分界清楚。由于肿瘤血供多不丰富,增强后仅见间隔或实性部分轻微强化。本文患者行腹部增加CT检查后,左侧腹腔内见巨大占位性病变,且肿块密度与脂肪相似,考虑为脂肪肉瘤。而CTU检查可检测肿瘤与周围脏器或组织的关系,为术前放置左侧输尿管“双J”管,防止术中输尿管损伤,提供客观依据。由此可见,影像学检查对疾病的诊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目前,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外科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是有适应证的患者获得潜在治愈机会的最佳手段。作者认为术中应注意:(1)在麻醉后输尿管镜下放置单侧输尿管“双J”管,以方便术中探查输尿管,防止输尿管损伤。(2)手术切口应该充分暴露肿瘤范围。(3)手术入路应选择左侧腹壁入路,仔细充分游离肿瘤周围的组织和器官。(4)手术以肉眼下完全切除肿瘤(R1切除)为目标。(4)不主张采取术中冷冻病理检查。

猜你喜欢
肉瘤腹膜输尿管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骨肉瘤和软组织肉瘤
肺动脉肉瘤:不仅罕见而且极易误诊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26例临床观察
输尿管结石并发输尿管息肉66例临床分析
关于腹膜透析后腹膜感染的护理分析
哈尔滨医药(2015年2期)2015-12-01 03:57:36
咽旁巨大平滑肌肉瘤一例MRI表现
开放手术辅助输尿管镜处理输尿管结石14例
西南军医(2015年2期)2015-01-22 09: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