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资治通鉴》被誉为资政第一书,司马光以“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为写作宗旨,本着“嘉善矜恶,取是舍非”的价值判断标准,对1362年十六个王朝的成败得失做了详细的品评。其“臣光曰”更是成为历代史论中独具特色的一道风景。
“臣光曰”有三种:
其一,狭义的“臣光曰”。指司马光亲自动笔撰写的119条“历史评论”。
其二,中义的“臣光曰”。指包括司马光征引前人撰写的99条“历史评论”。
其三,广义的“臣光曰”。包括《资治通鉴》全部的历史记述,它们几乎全部是“臣光曰”的潜台词并为司马光“出庭作证”。
可以这么说,一部《资治通鉴》其微言大义就蕴含在“臣光曰”中。而《丁万明评说〈资治通鉴〉之纵横捭阖》(以下简称《纵横捭阖》),围绕评说“臣光曰”做了以下六件事。
一、巧设楔子引出“臣光曰”
二、雅俗共赏演说“臣光曰”
三、古为今用深化“臣光曰”
四、旁征博引丰富“臣光曰”
五、实事求是校正“臣光曰”
六、经世致用发展“臣光曰”
东方大国正在崛起,民族复兴追梦正酣,世界各国战略平衡以及再平衡瞬息万变,本书昭示的意义,不仅是历史的也是未来的,不仅是国内的也是国际的。
治国理政,你一定要听听“臣光曰”!
修齐治平,你一定要听听“万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