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光 编
南宋宝祐五年(蒙哥汗七年,1257年)春,蒙哥下诏令诸王出师攻宋。蒙哥汗将攻宋的军队分为左、右两翼,右翼军(西路军)由蒙哥汗亲自率领,进攻四川;以塔察儿率领左翼军(东路军),进攻京湖;另命兀良合台自云南入广西北上。这是一个东西并举、南北夹击的攻宋战略。蒙哥汗计划以主力夺取四川,控制长江上游,继而顺江东下,三路会师京湖,然后直捣宋都临安,消灭南宋。
九月,蒙哥率军出发,留幼弟阿里不哥留守和林。由于这次蒙古攻宋的重点是在四川和京湖地区,所以在蒙哥主力分道入蜀以前,他已派两支部队率先攻掠四川和京湖地区了。
一是蒙古都元帅纽璘率军万人攻掠四川,为大军入川开道。宝祐五年(1257年),纽璘率军自利州沿嘉陵江而下,过阆州大获山,经梁山军,直抵夔门。因南宋“制帅诸司严为之备”,这次“窥东川”最终无功而返。次年初,纽璘自川东回师,经钓鱼山退往成都,沿途突破了宋军在遂宁江箭滩(今四川遂宁市东涪江渡口)和灵泉山(今四川遂宁市东十里)一线的阻截,率军长驱至成都。纽璘乘势率军出击,攻陷南宋在成都附近修建的军事要塞云顶山城。接着又攻占彭州(今四川彭县)、汉州、怀安军(今四川金堂县)、绵州等地,威州(今四川理县东北)、茂州诸蕃也归附于蒙古。可以说,在蒙哥大军进入四川以前,纽璘所率蒙军大体完成了入川开道的任务,为蒙哥大军入蜀奠定了基础。
但另一支进攻京湖地区的蒙军则严重受挫。宝祐五年九月,蒙古统帅塔察儿率左翼军(东路军)南下,进攻京湖,以重镇襄樊作为攻击目标。由于宋军的坚守和积极应援,蒙军数月不能攻下樊城,更遑论襄阳了。塔察儿被迫于次年二月撤围退军。塔察儿进攻京湖的失利,使蒙哥汗东西两翼并举的攻宋战略一开始就很不成功。
宝祐六年四月,蒙哥驻军六盘山。七月,蒙哥留辎重于六盘山,以大将浑都海守之,将军队分为三道入蜀,时蒙军四万,号称十万。蒙哥自率一军由陇州(今陕西陇县)入大散关,诸王莫哥由洋州入米仓关,万户孛里叉由渔关入沔州。
十月,蒙哥率军进至剑门,经过激战,攻克险要的苦竹隘(宋隆庆府移治其上),守将杨礼战死。接着招降龙州(今四川江油),攻破长宁山城(宋隆府移驻于此),守将王佐、裨将徐昕战死。之后乘船顺嘉陵江而下,蒙哥汗诏命汪德臣为御前先锋,“凡有新附城寨,诸事听直臣入奏”。至阆州大获城,守将杨大渊等以城降蒙。蒙哥汗授杨大渊为侍郎、都元帅,命领其军随同行进。十二月底,蒙哥率军进至合州,准备围攻南宋在川东地区的坚固堡垒钓鱼城。
钓鱼城位于今重庆市合川区东北隔江约十华里处钓鱼山上。钓鱼山三江围绕,渠江自山东北流来,在山北渠口坝与北来的嘉陵江汇合。汇合后的嘉陵江从钓鱼山西北往南流,沿山麓流十华里到合川区城关与涪江汇合。之后,嘉陵江又从钓鱼山的南麓流过。钓鱼山南、北、西三面环水,突兀耸立,相对高度约三百米,与邻近山丘互不相连。这里有山水之险,也有交通之便。水路航三江可通南充,下达重庆。陆路有官道与重庆相接。钓鱼山周围约二十公里,有许多河滩地、台地和坝地。在山间层台之间,有峭壁悬崖,钓鱼城就修筑其上。城分内、外城,外城筑在悬崖峭壁上,城墙系条石垒成。城的周围山麓有许多可耕田地,城内亦有大片田地和四季不绝的丰富水源。这一切,使钓鱼城具备了长期坚守的必要地理条件,以及依恃天险、易守难攻的特点。
彭大雅任四川制置副使期间(嘉熙三年至四年,1239-1240年),命甘闰初筑钓鱼城。淳祐三年(1243年),余玠赴蜀主政后,采纳冉氏兄弟建议,复筑钓鱼城,徙合州治及兴元都统司于其上。宝祐二年(1254年)七月,王坚受任兴元都统兼知合州后,调发合州“所属石照、铜梁、巴川、汉初、赤水五县之民,计户口八万,丁ー十七万”,进一步完善城筑。“城中之民,春则出屯田野,以耕以耘,秋则收粮运薪,以战以守。厥后,秦、巩、利、沔之民,皆避兵至此,人物愈繁。”这样,钓鱼城成为“兵精食足,兼获池地之利”的堡垒。
宝祐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蒙哥汗遣宋降人晋国宝至合州钓鱼山招降宋合州守将王坚,为王追杀之。蒙哥汗决心强攻钓鱼城。
开庆元年(1259年)二月二日,蒙哥汗率诸军从鸡爪滩渡过渠江,进至钓鱼城东面的石子山扎营。三日,蒙哥汗亲督诸军战城下,七日,蒙军攻一字城墙。一字城墙又叫横城墙,钓鱼城在城南、城北各筑有一道一字城墙,直抵江边。其作用在于阻碍城外敌军运动,同时城内守军又可通过外城墙运动至一字城墙拒敌,与外城墙形成夹角交叉攻击点。九日,蒙军转攻镇西门。但在宋军的严密防守下,蒙军皆受挫而归。蒙哥遂遣使命东路军前来合州会师。诸王莫哥、万户史天泽所率东路军在攻破汉中进入巴州的咽喉要道米仓山后,南下围攻渠州礼义城受阻,至此奉命赶到钓鱼城下,增强了蒙军的攻城力量。
蒙哥汗对围城诸军重新进行了部署:史天泽一军在城南夹江而阵,专门封锁嘉陵江面;李忽兰吉负责在江上造浮桥,以便部队调动;汪德臣军部署在城西南角,负责夺取城外山寨;郑温率四千兵马在钓鱼山周围专事巡逻;从汪德臣及北方诸侯军中抽调锐卒若干人,以备宿卫。随后,为牵制重庆府宋军前来增援,蒙哥又遣李忽兰吉率二千兵马攻掠重庆附近的山寨。
三月,重新部署妥当的蒙军再次从东、北、西三面对钓鱼城东新门、奇胜门及镇西门外小堡接连发起强攻,但又被宋军击退。从四月三日起,大雨持续了二十天,蒙军不得不暂停攻击。大雨停后的四月二十二日,蒙哥汗再次精锐猛攻钓鱼城护国门(今名小寨门),但也失败而归。与此同时,宋理宗下诏嘉奖王坚,称他“婴城固守,百战弥厉,节义为蜀列城之冠”。
五月,蒙军又多次发动攻势,还是不能奏效。在奋力防守的同时,合州守将王坚偶尔也率领宋军出城攻击蒙军,杀伤其有生力量。
蒙哥汗自入蜀以来,所经沿途各山城寨堡,均因南宋守将投降而轻易得手,尚未碰上一场真正的硬仗。因此,至钓鱼城后,蒙哥汗“欲乘拉槁势,不弃去,而必拔之,故久跸此”。虽然蒙军“凡攻城之具无不精备”,奈何钓鱼城地势险峻,“炮矢不可及也,梯冲不可接也”,致使精备的攻城之具也不能发挥作用。在钓鱼城守将王坚与副将张珏的协力战守下,蒙军的进攻一次又一次被击退。
钓鱼城久攻不下,而蒙古人畏惧的夏暑即将到来,于是蒙哥汗命诸将“议进取之计”,部将术速忽里对蒙哥汗分析说:“蜀地岩险,重庆、合州又其藩屏,皆新筑之城,依险为固。今顿兵坚城之下,未见其利。曷若城二城之间,选锐卒五万,命宿将守之,与成都旧兵相出入,不时扰之,以牵制其援师。然后我师乘新集之锐,用降人为乡(向)导,水陆东下,破忠、涪、万、蘷诸小郡。平其城,俘其民,俟冬水涸,瞿唐三峡不日可下。出荆楚,与鄂州渡江诸军合势,如此则东南之事一举可定。其上流重庆、合州,孤危无援,不降即走矣。”但其余诸将领却认为“攻城,则功在顷刻”,反以术速忽里之言为迂。蒙哥汗未采纳术速忽里的建议,决意继续攻城。
蒙哥汗大举攻蜀后,南宋一方面加大了对四川的救援,一方面加强了四川与京湖战场交界地区的防务,以防蒙古打通三峡通道进入京湖地区。宝祐六年(1258年)十一月,宋廷得知苦竹隘被围的消息,即调京湖制司参议官王登率兵入蜀增援。十二月,蒙军渡过马湖江的消息传到宋廷,宋廷调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马光祖暂时移司峡州,六郡镇抚使向士璧移司绍庆府(今重庆彭水),以便策应。开庆元年(1259年)一月,四川边报日急,蒙军进攻涪州、忠州,逼近夔州,理宗诏令四川制置使蒲择之和京湖制置使马光祖,有关战守调遣事宜,允许“便宜行事”。接着又令贾似道以枢密使为京西湖南北四川宣抚大使、都大提举两淮兵甲、湖广总领、知江陵府,以便于各战区军队、物资的统筹指挥和调遣。三月十三日,宋廷鉴于四川制置使蒲择之帅蜀无功,乃调任吕文德为保康军节度使、四川制置副使兼知重庆府,率军入援四川,以解合州之围。
为阻断京湖宋军的沿江西援之路,蒙哥汗诏令驻守成都的都元帅纽璘会军涪州。宝祐六年(1258年)冬,纽璘率步骑从成都出发,由陆路抵进。千户暗都剌率舟师经嘉州沿长江而下,到达涪州。蒙军在涪州蔺市架起浮桥,并在长江南北两岸驻扎军队,使南宋京湖援军不得西上增援四川。
开庆元年(1259年)三月,贾似道进驻峡州,吕文德、向士壁等宋将率军进至涪州。宋、蒙两军在蔺市一带相持达七十日,适逢长江上游冰雪融化,致使江水暴涨,“水冒桥趾”,宋军乘势攻击,摧毁浮桥。蒙军战败,纽璘被迫撤军西归。纽璘败退,吕文德率援军乘胜西进,进入重庆府。五月,吕文德率战船沿嘉陵江而上,增援钓鱼城,蒙古将李进等率部在三槽山一带阻截,至六月,吕文德仍未能突破蒙军的防线。
蒙军在钓鱼城攻城五月而不能下,汪德臣率单骑至钓鱼城下,意欲招降,几乎为城中射出的飞矢击中,汪德臣因而“感疾”,不久死于缙云山寺庙中。
七月,吕文德率军继续向钓鱼山挺进,蒙军阻截不利,蒙哥汗命史天泽统军迎战。宋、蒙两军在黑石峡接战,宋军溃败,蒙军顺流纵击,三战三捷,直迫至重庆,缴获许多宋军战船。
尽管钓鱼城已被围攻数月,援军又无法靠近,但城内依然储存物资,守军斗志昂扬。一日,南宋守军将重三十斤的鲜活之鱼两尾及蒸面饼百余张抛给城外蒙军,并谕以书曰:“尔北兵可烹鲜食饼,再守十年,亦不可得也。”“相比之下,城外蒙军的境况就相当艰难了。
蒙军久屯于合州坚城之下,又值酷暑季节,加以水土不服,导致军中暑热、疟疠、霍乱等疾病流行,情况相当严重。据《元史·宪宗纪》记,蒙哥汗于六月也患上了病。在这种情况下,蒙哥汗也不能再坚持攻城。七月,蒙军自钓鱼城撤退,至金剑山温汤峡(重庆北温泉一带),蒙哥汗去世。蒙哥汗去世后,蒙军无法继续前进,被迫撤军北返。
钓鱼城之战,终以宋军的胜利、蒙军的惨败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