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权威医学期刊Cell Metabolism发了一篇临床文章,大意就是说持续的热量摄入限制,可以减缓代谢,降低氧化损伤,从而减缓衰老。
“少吃饭能延缓衰老”是搏眼球的一种炒作。如果说年轻人尚可通过控制热量摄取达到控制体重甚至减肥的目的,这种方法放在老年人身上就不合适了。从内分泌的角度来说,代谢和衰老并没有必然关系,代谢抑制也未必是件好事。
中老年人保持“微胖”是最好的长寿基础。这样才能保持人体“原料”充足,以应对各种突发疾病的消耗。一个身高160厘米的中老年人,体重正常值在47~61千克之间,接近上限比较好。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有意识地控制饮食,改掉过咸、过油、过甜、大鱼大肉等不良饮食习惯,保持清淡口味,的确有助于慢性病的预防。但凡事要讲究“度”,如果完全不吃肉,过分依赖素食,烹饪过程中不敢放油,进食量又少,甚至断食或轻断食,时间一长,身体肯定吃不消。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各项身体机能逐年衰减,牙齿松动或脱落导致咀嚼吞咽能力下降、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减退等因素都会妨碍营养的摄入,再加上一些消耗性疾病的影响,很容易导致营养不良。这种情况下,更应当鼓励进食,及时进行营养补充。
为保证膳食中摄入充足蛋白质,中老年朋友应首先保证吃够量。
一般来说,老人每日每千克体重最好补充蛋白质1.2~1.5克,具体到食物大概是每天吃100克肉类、一杯牛奶、一个鸡蛋以及40克大豆制成的豆腐、豆浆等豆制品。
75岁以上高龄老人如经医生诊断患有少肌症,可在医生指导下食用全营养特殊医学食品,每日每千克体重补充蛋白质1.8~2.5克。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最好分散到一日三餐中搭配食用。少食多餐,食物要软和。此外,膳食、运动、药物三管齐下。
对高龄老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应进行社会化供餐,并制定明确的老人膳食标准。
半数以上的老年人营养不良、70%以上的慢性病都与人体细胞内“营养饥饿”有关。这主要是营养不均衡——“吃偏了”。根据国内外常用的微型营养测评表,可以从6个方面进行营养不良的初步筛查。
1.近3个月内,体重是否有明显的非自主性下降,也就是不因主动减肥造成的体重减少。建议老人像定期量血压一样,及时观察体重变化,最好是清晨空腹状态下,穿尽可能少的衣服,上完厕所后测量。
2.BMI(身体质量指数)即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一旦低于18.5就意味着消瘦。
3.进食状况,看老人近3个月内是否有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咀嚼吞咽困难等情况。进食量比平时少三分之一以上的话,也要考虑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
4.活动能力,如步速是否有明显下降等。
5.近3个月内是否有应激或急性疾病。
6.有没有痴呆或抑郁等精神疾病。